•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安全警示

    交通安全领域+信用破顽疾

    进入9月份,细心的莆田市民不难发现,在有公安交警执勤执法的路口,都会聚集着很多人,人头攒动。原来,在莆田,现在交警或者派出所的执勤民警和辅警,在路面查交通违法时除了开罚单或扣车等例行步骤外,还增加了一个环节,他们在路口路边摆起桌子,所有的交通违法人员都要在这里经过人脸识别后签一份《诚信交通承诺书》,里面记录着“姓名、身份证和违法行为”等信息。签完之后,每个人都要和承诺书合影留念。

    这是莆田市交警支队为破解辖区交通安全管理难题,推出的“交通安全领域+信用”诚信体系建设,8月15日正式推行以来,成效显著。

    整合力量 对症下药

    今年1月1日至8月19日,莆田市因交通事故造成死亡115人,同比上升0.88%,特别是8月1日至8月15日交通事故造成死亡10人,同比上升150%,亡人事故上升势头迅猛,其中农村地区亡人事故上升250%。

    “为进一步加强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切实提升广大群众文明交通的自律性,有效遏制交通事故多发势头。我们联合相关单位建立道路交通安全领域信用系统,有效惩戒交通违法失信行为,规范交通秩序,推进诚信莆田、文明莆田、法治莆田建设。”莆田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支队长李洪忠介绍说。

    8月15日,莆田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莆田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莆田市交警支队联合印发的《莆田市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纳入诚信系统失信人员名单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因在本市交通违法被列入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和市级相关部门信用信息系统名单的,将由52家单位根据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实施联合惩戒。

    该办法明确,交通违法失信情形分为一般和严重两种,其中,一般失信情形共有14类,主要包括:行人跨越道路隔离设施,一年内被查处2次及以上的;电动车未按规定车道行驶、未按规定戴安全头盔每月被查处2次及以上,或一年内被查处6次及以上的等。严重失信情形共有5类,主要包括:一年内被认定两次一般失信情形的;饮酒或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后驾驶机动车、交通肇事逃逸等。

    持续整治 成效凸显

    8月15日当天,莆田交警开始上街进行宣传教育和整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截至8月16日17时,共有112人将有可能被纳入第一批全市交通失信“黑名单”中!被查纠的这112人都在现场签一份《诚信交通承诺书》,按下手印;并将相关交通诚信信息转发到朋友圈,集50个赞,广而告之。

    这些违法行为会被录到莆田市交通违法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专业化判定,自动匹配符合条件的交通失信行为,导入全市交通失信“黑名单”,形成个人信用报告,这份个人信用报告就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

    经过一个多月的重拳整治,截至9月25日,全市共查处并记入诚信系统9651人次。其中莆田城厢区4868人次、荔城区3180人次、涵江区434人次、仙游县429人次、秀屿区402人次、北岸经济开发区338人次。这9651人次被录入诚信交通的交通违法者,系统将分类并按照一般失信和严重失信进行匹配纳入相关的失信名单。而登上“失信黑名单”的,将同时被纳入“信用中国”黑名单。

    据了解,“信用中国”是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政府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总窗口,最权威的“红名单”“黑名单”都发布于此。当交通违法人员一旦进入“黑名单”,以后将寸步难行!

    “推行诚信交通,能让交通事故得以有效预防。”李洪忠如是说。

    这一创新举措,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据统计,9月1日至9月25日,与去年同期相比,莆田市交通事故起下降35.5%,亡人事故起数下降41.6%,受伤人数下降23.1%,财产损失下降47.5%,四项指数全面下降。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