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改革创新在路上——体育产业联系点发展典型案例汇编之体育创新改革项目案例(2)

    专家点评

    新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有限的体育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同时传统体育产业观念、管理手段和技术相对落后的矛盾对于全方位地创新技术、制度、管理和思维等均提出了迫切要求。一般而言,体育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和管理实施创新等,合理的体育创新更应该在这些改革的系统化梳理和整体化实施方面作出努力。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的体育用品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典型特征,紧密结合新材料、新工艺和体育运动中的新需求,展开全方位的技术创新,在满足奥运会等大赛和全民健身需求的同时,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品牌影响力,也相应地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收益。上海市徐汇区积极拓宽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资金来源,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场馆建设。重庆市涪陵区创新运营管理体制的改革,给体育场的运营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通过托管运营出让体育场经营权,盘活体育场馆设施。北京理工足球俱乐部在创新思维的引领下寻求与西班牙的合作,不仅提高了足球青训水平,也为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新时期中国青少年足球和高水平职业足球的发展均提供了重要启示。

    可见,体育要实现价值的极速增长,传统发展模式必须要进行改革。以上案例在商业模式、场馆运营、科技含量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和模式可为各地推动体育改革创新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现代企业制盘活场馆资源

    一、背景及基本情况

    涪陵体育场位于重庆市涪陵区主城区三环路中心地段,于2000年7月开工,2003年9月竣工,总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总投资约1.7亿元。体育场内设16个看台、28个包厢、22000个座位,是一座能满足国际田径、足球比赛标准的现代化综合性体育场。体育场每年的运营和维护经费约需200万元,但年收入却不足80万元,缺口一直靠区财政兜底。体育场建成近五年来,由于使用率不高、运营效益不佳,被市民形容为“白天晒太阳,晚上装月亮”。涪陵区政府为改变体育场空置现状,于2008年决定成立重庆市涪陵体育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全权对体育场进行运营管理并开展经营活动,改变了体育场馆事业单位的性质,在重庆市开启了企业制管理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先河。

    新成立的管理公司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自接手体育场运营权以来,一是翻新塑胶跑道、修缮室外健身广场、增设便民设施等一系列项目,将体育场内场塑胶跑道向市民免费开放,深受市民赞誉;二是新建了包含2块篮球场、2片羽毛球场、8张乒乓球台的健身广场,为城区市民日常健身提供了便利;三是主动对接市场,先后开辟了室外固定广告位、露天停车场,不断开拓经营创收渠道;四是投资完善了10个内场训练馆的装饰装修,除满足涪陵区体校部分项目日常训练外,还对外招引了涵盖武术、乒乓、体育舞蹈、健身房、台球馆、户外运动装备销售等一大批体育业态,形成了涪陵区体育产业集聚地。管理公司自2008年以来,通过灵活自主经营,营收逐年提高,从最初的几十万元,激增至2016年年底的近500万元,做到了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衡统一。

    涪陵区政府为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在前期管理公司经营体育场馆取得综合效益的基础上,于2016年又将原“重庆市涪陵体育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更名为“重庆市涪陵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产业公司”),解决原管理公司体量小、业务单一、贡献不足等因素制约涪陵体育产业发展的问题。产业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承担主体责任,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人财物归涪陵区国资委监管,业务和行政工作仍受涪陵区体育局的指导和管理。除法人代表任命了一名事业单位干部担任外,其余30余名员工全部面向社会公开聘用。

    重庆市涪陵区体育场

    二、发展历程

    涪陵体育场运营管理体制的改革,给体育场的运营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一是开展多种经营,增强体育场馆活力。产业公司主动作为,通过承接体育赛事、引进体育培训机构、发展体育用品销售、承接商演和开辟停车场等多方面经营,年营收超500万元,改变过去的靠财政吃饭的被动格局,基本解决了所聘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基本费用。二是大力投入,确保体育场功能完备。产业公司通过自主经营,利润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在用活场地资源的基础上,还大力开展设施设备维修维护,使涪陵体育场各项功能设施完备,保持着较高的使用率。近年来仅在涪陵体育场的监控设施、顶棚维护、消防整改、水电管网改造、大型显示屏维修等方面的费用就达400多万元。三是管理方式灵活,员工积极性高。产业公司实行的全员聘用制,将员工的工资待遇、福利与工作成效直接关联,实施竞争上岗,打破平均主义分配模式,薪酬向高学历、高技术职称以及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倾斜,充分调动了公司员工能动性,公司内部执行力顺畅,成效显著。后勤保障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做到了少花钱、少养人。四是推进全民健身,发挥体育场公益性。产业公司始终牢记国有公司的社会属性,在成功吸引一大批体育相关业态的市场主体入驻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深入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免费或低收费向区级体育单项协会和辖区市民提供健身活动场地,彰显了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努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重庆市涪陵体育场青年广场

    三、经验效果

    近几年涪陵体育场的运营实践说明,大型体育场馆引入市场机制管理运营,有利于资源整合,适应市场需求实行多种经营,成效显著提高,较好地化解了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闲置浪费的问题,对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政府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以体育为主,经营创收多样化。涪陵体育场部分附属场地对外出租,优先扶持体育培训机构和体育用品销售行业开展培训与经营活动。利用地处涪陵城区中心的地理优势,开辟停车位400余个,既解决了辖区居民停车难问题,又提高了经营创收能力。承接了重庆力帆足球队主场比赛、足协杯赛事、中华情大型文艺晚会、涪陵区3对3篮球挑战赛、涪陵区迷你马拉松赛等活动。主动抓好广告宣传、房屋租赁、商业展会、大型活动等经营项目,经济效益突出,基本做到了以场馆收益支持场馆运营。

    二是整合资源,体育产业反哺体育事业。利用体育场馆,免费为涪陵区体校提供教学和训练场所,开设了跆拳道、柔道、网球、篮球、艺术体操等6个体育项目。同时,牵头成立涪陵区青少年足球培训中心,主动提供训练场地和教练费用,大力推进涪陵体育事业发展。同时,以优惠的租金优先发展体育项目,吸引了武术、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体育舞蹈等多家民办体育培训机构进场开展体育培训,发挥了体育培训基地的作用。

    三是惠民便民,两个效益一体化。每年组织免费科学健身讲座、健身技能培训6场次。设立国民体质监测室,为市民免费开展体质测试,年均监测市民3000余人次。深入实施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开放涪陵体育场内场塑胶跑道及附属健身广场,年均吸引进场锻炼市民达30余万人次,全区健身人群逐年递增,夯实打牢了群众参加体育活动基础。此外,还接纳青少年业余训练、体育中考和公安武警等部门体能训练测试等公益性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涪陵区体育事业发展。

    近年来,重庆市涪陵区利用市场机制盘活场馆资源,有效促进了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了广大群众业余生活,引领了全民健身热潮,培养了一批体育消费群体,有效拉动了体育消费,助推了涪陵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