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日本消费税将上调至10% 赴日旅游将贵多少呢

    近日,日本政府正式出台了消费税调升至10%的细则。若正式实施,这也将是日本自1989年开征消费税以来的第三次调整。此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在2018年10月召开的特别内阁会议上宣布,计划从2019年10月起,将消费税税率从现行的8%调升至10%。近年来,国内赴日旅游热情高涨。据日本观光局数据,中国已成日本第一大旅游客源国。2019年上半年,访日中国大陆游客达453.25万,消费额达89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73亿元)。

    有分析称,此次日本即将实施的新消费税税率,对赴日旅游游客量并不会有明显影响,但或对赴日旅游消费额有一定的影响。

    迪士尼、环球影城内吃饭消费将更贵

    虽然目前海外旅客到日本购物,大部分药妆与百货购满指定金额即可退税,但吃饭、住宿等费用并不适用免税条款,因此未来旅游支出势必将会增加。

    根据新细则,日本的食品、非酒精饮料、报纸等日用消费品依旧维持在8%的消费税税率,而餐饮业中“堂食”与“外卖”的税率将有所区别,前者将上调至10%,后者保持在8%。日本国税局还明确表示,对于东京迪士尼、大阪环球影城之类的主题公园、景区内的餐饮消费,只要消费者坐在园区内的餐厅用餐,即按“堂食”的标准收取10%的消费税;若打包带走则只收取8%的消费税。“堂食”与“外卖”的税率区别同样也适用于日本麦当劳、食其家等连锁快餐店。

    此外,新细则还规定,在便利店这类消费场所,如果店内有休息区,且店家表明了“休息区内禁止饮食”,在店内吃就是8%消费税率。如果店内可以直接饮食,在店内吃就是10%的消费税。

    消费税上调至10%对外国游客到底有多大影响?

    从购物来看,自2016年5月1日起,日本观光厅将消耗品和一般商品的免税额下调至5000日元(约合人民币330元)后,只要外国游客购满指定限额,即可享受免税优惠,总体来说不受消费税上调影响。

    从就餐来看,去日本旅游,在餐厅就餐是很多游客的选择,一是为了感受日本餐厅的氛围,二是为了暂时停留休息。假如一个人在日本旅游时,在饭店就餐共消费2500(不含税价格)日元(约合人民币165元),按现在8%的税率,需支付的消费税为200日元;按10%的消费税税率,需支付的消费税为250日元,前后价格相差了50日元(约合人民币3元)。

    日本住宿较贵,假如按照一人一晚4000(不含税价格)日元(约合人民币265元)的消费水平计算,按现在8%的税率,需支付的消费税为320日元;按10%的税率,需支付的消费税为400日元,前后价格相差了80日元(约合人民币5元)。

    以上是按照一名游客在日本消费一餐、住宿一晚的价格计算,整体来看影响似乎并不大。然而,这一计算的前提是调税后商家不涨价。

    实际上,随着消费税提高的日期临近,为避免因增税而导致的销售额下降,许多日本商家都表示有意涨价。从今年4月开始,一些饮料、乳制品、食品、化妆品、日用品等均已开始涨价。此外,日本多家铁路公司也都在计划上调票价,如名古屋市地铁、冲绳市单轨铁路都曾宣布将提高票价。

    赴日旅游税知多少

    虽然按人头计算,各项税费所收的金额并不算多,但累积起来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以离境税来说,按照日本旅游局的数据,2017年有1788.9万日本人离开日本,有2869.1万外国人访问日本,共计4658万人,基于此,实行离境税后,预计将每年为日本带来高达400亿至500亿日元的收入。

    国际观光游客税

    日本自今年1月7日起,对所有离开日本的个人征收国际观光游客税(即离境税)。每人每次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63元)。日本离境税征税对象不分国籍,无论是访日外国游客,还是为旅游或工作而前往海外的日本本国人,都在离境税征收范围内。按规定,凡是年满2岁,在日本停留时间超过24小时的个人,乘坐飞机或船舶等离开日本时,都需缴纳“离境税”。

    住宿税

    住宿税也叫“宿泊税”,一般根据每人每晚的住宿费决定,但不同城市地区有自己不同的标准。2018年10月开始征收的京都宿泊税,分为三档:2万日元以下为200日元,2万-5万日元为500日元,5万日元以上为1000日元。东京的宿泊税规定,每晚住宿费用在1万日元以下不缴税,1万-1.5万日元之间为100日元,1.5万日元以上缴纳200日元。此外,大阪除了宿泊税,还有针对附带温泉的住宿设施的“入浴税”。据了解,大阪约有温泉旅馆和温泉澡堂17家,按照规定,每人每日征收150日元。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