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车生活

    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利好 广东计划2025年新能源车超60万辆

    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增长点。提出鼓励企业核心技术攻关,落实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加大支持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业内普遍认为,《规划》将给行业带来重大利好,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应用等方面的发展。

    多领域支持市场向好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涉及上中下游等多个细分行业,包括零部件、电池、整车、充电桩等。此次《规划》中,财政和政策支持覆盖了包括动力电池、智能网联在内的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同时,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

    新能源汽车产业零部件体系和关键技术支撑尤为重要,而资本市场对《规划》发展思路的反应也十分迅速,消息曝出,充电桩企业特锐德、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整车企业比亚迪、长城汽车股价均有上涨,截至12日收盘,新能源汽车指数整体涨3.60%。

    按照规划,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对比此前意见征求稿中100%的比例,推行电动化的节奏有所放慢。分析指出,这仍将有效促进国内新能源汽车主要市场公共服务领域的电动化。

    此前,《规划》意见征求稿还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规划》旨在拉动产业升级,推动新能源汽车数量增长。

    广东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据《规划》意见征求稿,我国计划到2025年形成两三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实际上,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广东已经作出了相关规划部署。9月底,广东省发改委、广东省能源局等六部门印发《广东省发展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广东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培育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汽车产量超过430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比重超过16%,其中新能源汽车超过60万辆;新能源汽车公用充电桩超过15万个。

    针对广东现阶段自主品牌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计划》还提出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实现汽车品牌影响力显著提高。新增一两家汽车整车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名单,培育三四家“独角兽”汽车企业,形成两三家产销量突破100万辆规模的整车企业。

    目前,广东是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共有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876家。近年来,比亚迪、广汽传祺等自主品牌发展壮大,小鹏汽车、腾势汽车、广汽蔚来等新能源造车企业逐步发展。2019年,全省汽车产量311.97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12.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5.59万辆,占全国产量13.1%。

    作为全国汽车生产和消费第一大省,广东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明显,不仅拥有整车及零部件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还有着基础雄厚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的跨行业融合合作提供可能。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