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车生活

    首届中非合作创业大赛及中非双创论坛圆满收官

    由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国际商学院、深圳中非可持续发展中心联合发起主办的“Amanbo杯”全国首届中非合作留学生创业大赛及中非双创论坛,于11月11日在深圳“出海非洲.双创孵化基地”圆满收官。本次大赛以“一带一路.中非合作.双创共赢.筑梦蓝海”为主题,聚焦非洲在华留学生群体,由深圳市带路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承办,深圳市双创服务协会及国家级众创空间孵Wedo联合创业社提供大赛技术支持。赛后,由三家主办单位联合倡导发起成立了“中非青年双创联盟”,旨在促进中非合作各领域青年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中非双创论坛”上,来自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的李安山主任及中非合作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人等嘉宾分别就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为在场选手及观众进行了深度的分享。

    云图片

    11日决赛路演、嘉宾问答、颁奖仪式、双创论坛;12日参观深圳市博物馆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落地,中非各领域合作迅猛发展,非洲来华留学热也在逐年升温。中非合作,文化是纽带、人才是核心。据了解,目前有5万多名非洲学生在华求学,这是一个具有中国和非洲双重元素的特殊群体,他们是中非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中非合作的人才池和生力军。这个群体的发展将为中非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注入可持续动能。为此,三家主办单位联合主办了本次大赛。希望通过大赛过程中的创业培训、路演、专家论坛分享、参观非洲艺术博物馆及贸易产品展厅等一些列活动,促进中非文化交流和人才培养。

    大赛组委会数据显示,此次大赛共有来自国内19个省22个城市29所大学的218名非洲留学生报名参赛,国籍覆盖了非洲22个国家,最终有六只团队进入决赛。项目涉及互联网、环保、医疗、农牧、新能源等多个行业领域。参赛项目普遍表现出契合非洲社会实际问题和市场需求的特点,有着良好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云图片

     

    获奖团队与嘉宾合影

    获得大赛一等奖的是《Tusa健康中心》项目,团队成员是来自赞比亚的三位小伙子,目前就读于武汉大学医疗相关专业。赞比亚医疗资源极度匮乏,他们希望利用在中国学习到的医疗知识,回到家乡开设医院,将中医带到非洲,为当地居民提供低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改善国家医疗现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问到他们如何看待中非未来合作发展时,他们表示看到了中非合作在不断增加,这表明中非未来的互利关系会而更加紧密,这也印证了中国给出的确保非洲不会在全球化中落伍的承诺。

     

    云图片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 李安山主任 论坛分享

     

    一带一路,中非合作,双创出海,在这样一个大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能做什么?来自各领域的专家逐一进行了分享。作为非洲研究的权威专家,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李安山主任分享了中非合作的历史文化渊源,让我们更加坚信了中非合作的美好未来。浙师大中非国际商学院作为国内首家非洲商科院校,段文奇副院长为大家分享了在留学生创业教育方面的“三全”培养体系。社科院西亚非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周瑾艳对中非合作论坛下教育合作现况做了详细的分析,鼓励重视会中文、有中国经历的人才回到本国,参与到中非合作中,参考中国发展经验制定出符合非洲实际情况的非洲方案。中地海外集团助理总裁李荣彬先生根据集团在非洲30年的投资建设经验和亲身经历分享了对非洲市场的认识和投资的特点。深圳市双创服务协会的汪志光执行会长也就深圳的创业政策、环境和外国留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分享。广东省非洲投资联盟副主席霍江涛女士就中非青年创业的前景及政策支持等角度进行了分享。Amanbo聚焦非洲跨境电商平台CEO廖旭辉先生认为,目前大部分国人对非洲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存在误区和偏差,完全可以通过中非青年的交流合作去改变。同时,中非合作存在巨大的潜力,从“人口红利、人才红利、双创红利、品牌红利”四个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

     

     

    云图片

     

    发起单位及深圳市宝安区科创部门领导揭牌“中非青年双创联盟”

    中非合作的人才培养是嘉宾论坛中普遍关注的重点。创业大赛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途径和平台,而“中非青年双创联盟”的成立则可以更加有效的通过整合资源,以一种组织的形式提供各种中非人才培养孵化的职能和服务。

    主办方表示,这是首次中非合作创业大赛,向后将结合“中非青年双创联盟”扩大参赛范围,倡导中国和非洲青年携手合作,每年举办一次,将联盟建设成中非合作人才孵化的基地,将大赛打造成人才展示及投资孵化的平台,从而为中非合作贡献人才及社会价值。

     

    (新媒体责编:news2017)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