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车生活

    北京市“声呐电子眼”4月19日起抓拍违法鸣笛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本市交管部门获悉,为进一步加大对机动车乱鸣笛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19日起市交管局将在前期试点试行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启用20套“声呐电子眼”违法鸣笛抓拍设备,正式对违法鸣笛车辆进行抓拍,违法鸣笛将面临100元罚款处罚。

    10分钟5辆鸣笛车被抓拍

    18日下午,北青报记者来到黄庄路口西北角,周围鸣笛声不断,嘈杂一片。很快,西北角路口处悬挂的LED显示屏上,就出现了违法鸣笛车辆的车牌号信息。

    交管局科信处副科长刘冬介绍说,这块LED电子显示屏就是此次启用的“声呐电子眼”系统组成部分之一。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包括声阵列采集设备、高清摄像机、数据采集仪、声源自动识别系统等部分。

    他介绍,“声呐电子眼”系统可以抓拍路口50米左右范围内的鸣笛车辆信息,与非现场执法系统联动:前端抓拍图像后,可以实时投影在现场LED显示屏上,以此作为警示。同时也会把违法记录传送到交管局非现场执法系统里生成违法信息。违法证据由一段2秒钟视频和4张图片构成,其中包括2张全景照片和2张车牌照细节。通过生成彩色的声压斑点云图,视频和图像就可以显示出鸣笛发生的具体位置,因此不会错判误判周围其他车辆。

    刘冬告诉记者,因为摩托车号牌位置和设置方向不符合抓拍系统的设置习惯,因此目前鸣笛违法的非现场处罚只能针对中小型汽车和公交车。

    “只要按了喇叭,不论时间长短,就会被抓拍。目前设置位置主要在重点路口和医院、学校周边,同时我们也征求了属地部门的意见。还有7处点位正在进行调试工作,今年将有一共27套违法鸣笛抓拍设备就位。”刘冬说。

    “禁鸣”规定由来已久

    机动车乱鸣笛,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驾驶陋习,不仅造成较大的噪音污染,也严重影响道路周边市民的正常生活,更有损首都北京的城市形象和精神风貌。

    城区内禁止鸣笛在北京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北京市内就有十几条大街实施了禁止鸣笛。2001年7月1日,“禁鸣”的范围从三环扩大至四环范围以内。2007年3月16日,交管部门发布通告,明确规定从2007年4月15日起,五环路(含)以内道路,昼夜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机动车“禁鸣”范围进一步扩展至五环路(含)以内。同时,根据《北京市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九十一条十四项的规定:“在禁止鸣喇叭的区域鸣喇叭的,处100元罚款不计分。”

    技术手段解决“违鸣”处罚三难

    此前,违法鸣笛只能依靠民警现场执法进行处罚。在嘈杂的路口或其他复杂交通环境下,很难准确判断违法鸣笛车辆,至于及时固定违法证据就更加困难。刘冬说,有时候即使认准了目标,但因为缺少有力证据,遇到驾驶员不承认,查处起来就非常困难。因此,发现难、取证难、执法难一直是交警路面执法面临的三大难题。

    为此,2017年6月,北京交管部门在本市启动了机动车违法鸣笛抓拍设备建设工作,在协和医院西门安装了本市第一套违法鸣笛抓拍设备。目前,全市20套“声呐电子眼”违法鸣笛抓拍设备均已安装到位并正式投入使用。据交管局统计,从今年1月至今,20套“声呐电子眼”累计抓拍违法鸣笛三万余笔。

    “声呐电子眼”与非现场处罚系统联动

    此次全市范围内正式启用20套“声呐电子眼”系统,正是为了给交管部门查处此类违法提供有力支撑。当违法鸣笛车辆被“声呐电子眼”抓拍后,将立即通过电子显示屏实时现场显示违法车辆号牌。同时,“声呐电子眼”的设备探头与交警执法系统实现联动,将相关证据同步上传到交警执法系统,交管部门会以非现场执法方式对违法鸣笛行为进行相应处罚。

    据介绍,“声呐电子眼”系统能够智能化排除刹车声、引擎声、轮胎噪声等环境噪音干扰,避免环境噪音与机动车鸣笛混淆,从嘈杂环境中准确提取喇叭声。目前相关抓拍设备均已通过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可以保证抓拍的准确性。

    另据了解,作为国内少数几个将违法鸣笛纳入非现场执法的城市,北京交管部门今后还将逐步拓展此类设备的应用,重点在市区人员流量密集区域、学校、医院周边等地安装此类设备,以进一步维护城区道路交通环境,保障市民身心健康,塑造和谐城市形象。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