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让城市“绿”动起来

    人民交通杂志讯(本刊记者 / 白晓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关于开展绿色出行行动的决策部署,加强绿色出行主题宣传,近日,交通运输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于今年9月组织开展2020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

    原来,自行车出行是中国人显著特征,但现在自行车日渐退出国民代步的辉煌舞台。然而,由于在道路上跑的汽车太多了,道路扩宽的速度远不及国人买汽车的速度快。于是乎,许多城市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另一方面,由于汽车排放大量尾气,空气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

    别拿“星星点点”的尾气不当回事

    有人说了,“我就开个车,你看现在谁不开车啊,买车不开,在家里放着啊?再说我也没看有宣传的这么严重啊。你看危害到我啥了。”

    这可能也是部分人的心理,尾气可能表面来说,对于他个人来说没有明显的危害。或许你觉得大气污染似乎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尾气的危害从来不是“危言耸听”。

    随着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交通流的增加,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普通成为焦点问题。路网不畅、设施不足、交通拥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行车难、停车难、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日益突显,对城市交通管理造成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削弱经济活力的瓶颈之一。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19)》(以下简称《年报》)显示,中国已连续十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等移动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移动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根据联合国环保组织的调查显示,目前城市中的空气污染50%来自燃油汽车的废气排放,而汽车拥有量最集中的欧美国家的一些城市,空气污染源的60%来自汽车废气。

    汽车尾气排放途径主要有排气管排出的内燃机废气、曲轴箱泄露的气体以及油箱和汽化器等燃料系统的蒸发气体,成分相当复杂,有100多种,其中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碳氢氧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虽然这些污染物在汽车排放尾气中所占比例并不大,然而它们却严重污染大气环境、损害人体的健康。

    在车辆不多的情况下,大气的自净能力尚能化解,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加之宝安区施工工地众多,道路占用、开挖严重,交通拥堵频发,机动车怠速导致尾气污染加剧,严重影响了全区空气质量,汽车尾气正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生命健康。

    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产生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并能通过大气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和酸沉降等二次污染,产生酸雨、黑雨等现象,使气温升高、树木枯死、农作物减产,还会形成雾霾,降低大气能见度,妨碍交通。

    除此之外,尾气的危害对于人体有什么危害吗?

    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氧气快250倍。所以,即使有微量一氧化碳的吸入,也可能给人造成可怕的缺氧性伤害。轻者眩晕、头痛,重者脑细胞将受到永久性损伤。

    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通过阳光紫外线作用,形成有毒烟雾。其突出的危害是刺激人体眼睛和上呼吸道粘膜,引起发炎,严重的引起哮喘,头疼、肺气肿等疾病,甚至使视力和中枢神经等受到损害。据各地监测分析,汽车尾气排放量已占大气污染源85%左右。如北京市中心区二氧化硫浓度日超标率达10%至15%,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浓度日超标率达60%至70%,最大浓度时大气污染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至3倍。上海市机动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占总排放量56%以上:氮氟化合物占20%以上。这表明,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汽车尾气是重中之重。污染严重的城市出门戴口罩,现在有雾霾的城市很多,北京以及周边地区一直是重度雾霾城市,所以每个人出门都会戴上口罩,那么汽车尾气污染太严重的地方我们也可以戴上这种防雾霾的口罩。

    越来越懂生活,越来越绿色

    “平时骑个自行车挺好的,挺方便。不仅省油减碳,而且锻炼了身体,可谓是一举两得。自行车运动也是一种良好的锻炼方式。把去健身房的钱都省了,经常骑车不仅能防止高血压、心脏病,还能减肥,提高肺的呼吸功能。”距离单位6公里的“运动达人”蔡女士说。

    “我平时也是晕车,平时骑电动车上班正好合适。”距离单位10公里的丁女士如是说。

    “平时坐地铁上班,虽然人有点多,但也可以准点上班,不用担心堵车。在地铁上也可以看看剧,听听歌。”距离家15公里的甄女士说。

    “我平时带孙子出门骑电动车,出门买菜、接孩子上下学也挺方便。”年近半百张大爷说。

    面对私家车的日益激增、交通状况的日益瘫痪、空气质量的直线下降、环境的“不堪重负”。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绿色出行,身边的同事也愿意成逐渐成为绿色出行的践行者。

    如今的公共交通越来越方便,一线二线城市几乎已经实现出地铁口就是目的地,而其他城市也可以实现“公交自由”。所以选择汽车出行的人也在逐年减少。

    以从北京为例,北京这个城市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的人们,他们每天必不可少的就是上班。刚刚来到北京的人往往希望买一辆汽车,但随着在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慢慢发现买车也许并不是那么“方便”,“上牌”“限号”“堵车”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问题。而现在的地铁、公交、共享单车越来越方便,很多人也放弃了买汽车这个想法。

    8月30日,《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简称核心区控规)正式发布。这份沉甸甸的规划在交通出行方面有诸多亮点和创新点。首都功能核心区总面积约92.5平方公里,包括东城区和西城区两个行政区。在交通出行方面,核心区控规提出要提高首都功能核心区绿色出行比例,到2035年绿色出行比例由现状73%提高到85%以上,到2050年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90%。

    “绿色出行”、保护生态理念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许多人优先选择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共享交通工具和新能源汽车或节能型汽车也越来越被人们接受,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低碳环保理念的践行。四通八达的地铁,出门可见的共享单车,走几步就到的公交站,公共交通建设,也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绿色出行。

    支持绿色出行就是降低生活质量?No

    不过也有人说了,我就是觉得私家车更加舒适,可以增添我出行的质量,那是不是代表绿色出行就一定要选择公共交通。其实不然。

    新能源汽车现在也不乏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在今年年初,原来一直开燃气车的王女士给自己换了一辆新能源汽车.“我还是觉得开车比较方便,也是习惯了,去年我车轮坏了好几次,今年年初了解了一现在新能源汽车的补助政策,我就分期买了一辆。”

    今年4月23日,国家四部委印发《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加大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力度,公务用车除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外原则上采购新能源汽车。这一通知的发布,不仅可以推进公务用车电动化,还有助于日常出行的费用节约和推动绿色出行。2017年,国家发布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党政机关应当配备使用国产汽车,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配备比例。从2017年到2020年,我国也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在用户购买占比中的大幅度正向增加。

    2019年北京新能源汽车个人指标总数共54000个,申请人数高达443636个。按照每年指标总数不变且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北京新能源汽车申请可能需要排到2027年之后,可见现在大众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和认可。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主在购车时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选择的原因也从单纯的性价比,到现在越来越重视绿色环保,在购车选择上有了一个质的变化。

    对于汽车消费者而言,绿色出行、低碳生活不仅是公益话题,更是事关每个人生活质量的选择题。新能源汽车低噪音、零污染,同时在用车成本、维修保养上更加划算,动力性、舒适性甚至超过了传统燃油车。

    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将有效降低城市空气中燃油汽车所产生的PM2.5浓度,随着未来电力清洁化和高效工业除尘,脱硫技术的应用,电动汽车将带来更明显的大气污染物消减效果,改善城市区域的空气质量。

    在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国家推动公务用车加速电动化,新能源汽车助力绿色出行,对改善民生、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绿色出行并不是降低生活的质量,而是从另一方面让生活变得更有情趣。在倡导健康生活、环保节能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市民重新加入低碳骑行的行列。低碳骑行,它既不占用过多的时间,又可解决日益紧张的能源问题,还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陶冶了情操,可谓一举多得。

    结语

    蓝天之下,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四通八达交通脉络,发展的生命力在其间川流不息,充满了时代韵律,繁华喧嚣而又生机勃勃。当汽车尾气给城市环境带来的阵痛消失,蓝天绿树风吹云动,恰是一番好风景。听说,蓝天白云和绿色出行更配,那我们一起让城市“绿”动起来。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