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成都:推动国铁公交化 直联成都平原城市群

    成渝高铁开通,成渝两地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日前,市规划局正式就《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初步方案向公众征求意见,按照总规城市战略定位,成都作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其对内对外交通未来如何规划打造令人关注,也将跟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昨日,成都市规划局再次就总规中的交通部分进行解读,我市的交通规划上呈现多个亮点,将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构建高效绿色交通体系,包括将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4小时可连接西安、昆明、贵阳、兰州、武汉等城市。

     

    亮点1

    构建国际门户枢纽

    市规划局介绍,在“一带一路”、“双向开放”等重大战略背景下,成都将由内陆走向门户、由传统后方走向前沿。成都应充分把握面向全球开放的区位和通道优势,依托“一市两场”,建设“国际多直达,腹地满覆盖”的国际航空枢纽;深入落实“蓉欧+”战略,提升国际铁路货运枢纽地位。通过国际门户枢纽的打造,承担国家中心城市核心职能,实现成都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战略支撑。

    市规划局认为,成都在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方面具有地理区位、腹地支撑、基础条件三大优势。借鉴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等国际枢纽机场的发展经验,规划通过构建洲际门户枢纽机场和扩大腹地辐射能力两大举措,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强化天府国际机场和双流国际机场“一市两场”航空格局,提升航空枢纽能级。打造欧亚中转枢纽。利用区位优势,重点加密至欧洲和东南亚、大洋洲的国际直飞航线,形成覆盖欧、美、澳、非、亚五大洲的国际航线网络。在加密腹地航线网络上,重点加强覆盖500-1000公里内的国内航线和东南亚航线,完善辐射周边腹地的中短距离航线网络。在完善空铁联系通道上,通过京昆、兰广、沿江等 “两纵一横” 高铁通道,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实现4小时连接西安、昆明、贵阳、兰州、武汉等城市,拓展中西部腹地,并通过轨道线路实现航空枢纽与高铁枢纽的无缝衔接。

    目前,成都已具备打造国际铁路货运枢纽的条件。青白江区集装箱中心站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蓉欧班列开行数量位居全国首位,中亚班列也相继开通,初步形成了陆路对外国际运输大通道。

    借鉴杜伊斯堡、芝加哥等国际铁路货运枢纽城市的发展经验,规划通过拓展货运通道和增强腹地辐射能力两方面举措,打造国际铁路货运枢纽。加快建设成都至格尔木、西宁、拉萨的货运铁路,提升“蓉欧快铁”中线班列,打通至俄罗斯、土耳其的北线和南线;打通至东盟的泛亚班列。

    亮点2

    构建三铁融合市域轨道交通体系

    为充分发挥不同层级轨道优势,形成层级合理、功能互补、运营高效的轨道交通系统,融入国家战略,支撑区域协同发展,引领城市发展格局,构建国铁干线、国铁公交化运营线路、城市轨道三铁融合市域轨道交通体系。

    国铁干线通达北上广、畅接周边省会城市。国铁干线主要承担成都市对外交通功能,实现成都对周边省会城市的快速连接(如成渝客专、西成客专、蓉昆客专等,连接成都与北京、上海、广州及周边西安、武汉、重庆、长沙、贵阳、昆明、西宁、兰州8个省会城市),以及对成渝城市群及省内各县市的连接。

    推动国铁公交化,直联成都平原城市群。为了强化成都市作为首位城市的带头带动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充分利用既有铁路剩余能力,推动国铁公交化运营,承担成都平原城市群各城市与成都的快速便捷联系。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引领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和郊区县市的公交出行, 是快速、大运量的公共交通方式,是成都市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方式,实现中心城区、东部城市新区、8个区域中心城和66个产业园区全覆盖。

    三个层次的轨道交通通过枢纽共享、互联互通、衔接换乘、票制协同、安检互信等多种方式实现功能互补、换乘便利、资源共享,形成一体化运营。

    亮点3

    构建三网融合绿色交通体系

    目前,成都正处于构建超大城市的关键期,为预防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城市交通亟须向绿色交通转变。

    在充分借鉴国际国内城市先进经验基础上,规划提出构建三网融合绿色交通体系,即承担城市内中长距离出行及大运量交通的轨道交通网,承担中短距离出行及轨道接驳交通的地面公交网,以及承担短距离出行及接驳交通的慢行交通网。

    具体通过加密城市中心城区轨道线网密度,强化城市轨道线网,实现轨道交通的公交主体地位;以轨道交通为基础,优化和调整地面公交线网,切实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以轨道和公共交通为基础,梳理城市慢行交通资源,构建“两网多线”慢行网络体系,打造和谐优先、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慢行环境。

    依托大型交通设施、城市轨道站点、公交站点等交通枢纽打造城市换乘枢纽体系,实现内部交通与过境交通合理分流,便捷衔接;强化轨道+公交、轨道+慢行、公交+慢行接驳体系,实现城市内部交通“三网融合”。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