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三问四川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何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7月19日召开的解读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针对发布会主题“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样提问。

    对此,新闻发布会主发布人、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代永波这样解释:“现代”,即交通运输通道的速度要快、等级要高、管理要现代化;“综合”,指的多种交通运输方式齐齐发力、无缝衔接,实现客货运的方便快捷、经济实惠。

    实现这一目标,四川省还有哪些差距?又将如何打造?

    一问

    为什么?

    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差距明显。代永波将其归纳为四个“不”:进出川大通道还不完善、运输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供给质量不高。

    高铁建设是突出“短板”。一组数据足以说明:四川铁路营业总里程为4832公里,但高铁仅占750公里,人均不到1厘米;目前只有一条300公里时速的出川通道,与全国主要经济中心城市通达性不高。这都与全国迈入“高铁时代”的大势、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再看运输供给质量。四川物流费用相对较高,运输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这和运输结构不够合理有关:货运总量中,公路运输占86%,低碳经济的铁路、水路运输占比不到15%。

    代永波也同时强调,以上差距对标的是“国内外先进水平和立体全面开放要求”。四川地处西南内陆,过去多年来努力破除交通瓶颈,交通运输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基本实现从“蜀道难”到“蜀道通”的转变。

    二问

    造什么?

    发布会透露,四川省将统筹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发展,“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构建“四向八廊五枢纽”为主骨架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具体而言,“八廊”为东向建设长江北走廊、长江南走廊,南向建设川黔粤桂走廊、川滇走廊,北向建设川陕京走廊、川陕蒙走廊,西向建设川甘青新走廊、川藏走廊,空中即加快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五枢纽”则是围绕“一干多支”发展格局,重点强化成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辐射带动能力,培育打造泸州-宜宾、攀枝花、达州、广元等出入川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

    实现“现代”,交通运输通道的速度要更快、等级要更高。铁路发展提速度,重点建设成都经南充到达州、成都经自贡到宜宾两条350公里时速的高铁,全力打通高铁进出川大通道;货运通道要畅通,将加快高速铁路建设和实施既有线路扩能改造,把部分较低等级客货运线置换为高等级货运通道,并重点开辟至广西北部湾、云南昆明等南向货运新通道;民用航空填补空白、加密线路,公路建设完善网络、提升等级,水运提高运输能力。

    实现“综合”,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将更为凸显。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梁武湖说,将统筹铁路、航空、公路、水路规划,统筹干线和支线建设,统筹客运和货运发展,大力发展空铁、铁水等多式联运,进一步优化运输结构,实现综合运输服务的一体化智能化。

    三问

    如何造?

    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四川重点突出,紧紧围绕四川省“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和突出南向、提升东向开放战略重点。

    抓住高铁建设这一短板,四川省着力冲破阻滞四川“四向拓展”的“动脉血栓”,奠定“全域开放”全新格局。梁武湖介绍,之所以重点建设成南达、成自宜两条350公里时速高铁,在于它们建成后,将实现6至8小时可直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全国经济中心以及北部湾经济区,3至4小时可直达西安、郑州、武汉、贵阳、昆明等中西部经济中心城市,从根本上改变四川省目前只有一条300公里时速出川通道的局面。

    另一方面,这也与四川省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相一致。届时,省内可形成宜宾、达州两个新的交通枢纽,使成都与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实现1小时左右交通连接,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形成有力支撑。

    多“网”融合强力凸显。发布会上,“多式联运”成为高频词:铁+水、铁+空、公+水融合发展,相关部门思路明确,到2020年,全省将实现所有快速铁路站、民航机场均建有与之衔接的道路客运枢纽,实现公铁、公航“零距离换乘”。

    发布会同时透露,四川正在研究出台实施综合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构建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实施意见,推动重大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