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欲问秋果何所累 自有春风雨潇潇

    [page]欲问秋果何所累  自有春风雨潇潇---记山东聊城交警支队驻莘县古城镇徐楼村第一书记侯庆刚[/page]

    人民交通网讯(范生昭 张军 韩敏)时不我待看今朝,奋勇争先正当时。田间地头有他挥舞铁锹的身影,施工现场有他踩过路基的脚印,群众家里有他讲解政策的细语。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他在战鼓声声中奋进……他,就是聊城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驻村第一书记侯庆刚。

    2017年5月,他被单位选派到莘县徐楼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莘县是国家贫困县,徐楼村又是全县的深度贫困村,脱贫难度可想而知。但他没有退缩,始终牢记组织嘱托,以村为家,把帮扶当事业,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心扑在帮扶工作上,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市第一书记的前列,努力将徐楼村打造成为以绿色果蔬大棚为龙头,以传统工艺生产为特色、小手工业为特点的旅游乡村,全村1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户人均收入突破5000元,村集体收入在几乎为零的基础上突破10万元,让徐楼村完美脱贫摘帽,迈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步伐。

    采访调研

    他是发展思路“制定人”

    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干部到基层扶贫第一书记,身份的转变要求他快速融入到基层群众中去,他深知,只有拉近和群众的距离,群众才能对他有亲近感、信任感和拥护感,才能更快、更好、更扎实地开展工作。虽然刚开始时他对农村的环境有些不适应,但从心里始终默默给自己鼓劲:岗位就是责任,既然来当第一书记,就一定要尽快进入角色,一定要把工作干好,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给公安形象“抹黑”。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进入徐楼村第一项工作,他就开展了走访调研活动,充分利用饭前饭后、晚上的时间,拜访老党员,走访困难户,和村民拉家常,详细了解村情民意。他常说,只有踏破了群众的门槛,才能走进群众的心坎。和老百姓真正打成一片,才是农村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任务才能步步深入。为此,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村里,就连星期六星期天有时候也不回家,创造了90天在村连续入住81天的纪录,大年初一也是和群众一起度过的。

    来到徐楼村近两年了,他早和村民打成一片,村里的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不认识侯书记的,有时走在村子中,还冷不丁的被调皮的儿童拉住玩游戏。正是因为有了时间上的投入和感情上的融入,徐楼村的村民包括外出打工的都打心眼里接受、认同他,提起他那是交口称赞。

    侯庆刚同志驻村以来,共走访群众986人,241户。针对在外务工人员,建立了近四百人的“情系徐楼老屋角”微信群进行网络交流,收集各类意见建议307条,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

    经过深入的调研、思考、论证,他认为,徐楼村要想如期脱贫摘帽,必须因地制宜强基础、打根基、兴产业、促就业、建项目、借外力,走“内外联动”精准脱贫的路子。结合村里实际,他和村两委达成共识,制定了“强组织、建产业、亮新村”的发展思路,强组织就是以党建促脱贫,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建产业就是在产业扶贫上找好门路,以“三园三社两全部”的建设增强村级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亮新村就是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把环境建设好,提高群众的精气神,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

    带头学习

    他是基层党建“领头人”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第一书记工作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就是抓党建促脱贫,只有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才能带领农民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

    驻村后,他始终坚持“党建带脱贫、脱贫促党建”的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为解决村委人手不够的难题,他又充分调动村里无职党员的积极性。无职党员虽然在基层没有职务,但是整体素质高,特别适合作为村“两委”干部的左膀右臂,是开展基层工作的重要力量。了解到这一情况,他和村干部采取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以人为本、因人设岗的方式增设岗位,设立了政策法律宣传岗、民事纠纷调解岗、党务工作监督岗、环境卫生保护岗等。同时,采取申报选岗、支部议岗、群众定岗的方式确保人岗匹配,并且采取公开亮岗的方式保证群众了解无职党员岗位,配合无职党员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阵地建设方面,为村里建设了党建服务平台、购买了办公设备和器材。把中心街基本建设成了党建文化长廊,拓展了党建教育空间。

    在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方面,购买了党旗国旗、服装、锣鼓音响,成立了“党员先锋队”“文化宣传队”、“志愿服务队”、“创业增收队”等四支队伍,制订了每月“升国旗、唱国歌”的制度,有效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开展方面,共召开党员大会8次,支委会和群众代表会15次;开展交党费、重温入党宣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讲等主题党日活动12次。

    在组织学习十九大报告活动中,他把报告内容制作成思维导图和顺口溜印发给大家,极大的提高了学习效果。

    在今年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按照上级会议精神,结合古城镇专项工作安排,他又带领村“两委”干部,制定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六字”工作法,即信访—突出重点,积极做好信访工作、宣传—宣传教育,营造扫黑除恶浓厚氛围、调解—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全力维护村内稳定,收到良好效果。

    高屋建瓴

    他是产业发展“引路人”

    要致富,先修路。他协调周边村庄和县交通部门,新修了一条直通德商高速的出行路;他让干部党员带头,流转土地446亩,建设了出口蔬菜种植加工基地,探索了一条脱贫路;他规划建设蔬菜、育苗及深加工项目,以发展产业为载体,坚持“农业起家,科技发家,旅游旺家”,开辟了一条创新发展路。

    要脱贫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作为第一书记,驻村后,侯庆刚同志的想法就是能够尽可能的为村里争取各个方面的扶贫支持,发展产业,尽快实现集体经济的增长。为了得到支持,他不断加强与各个部门(单位)的密切联系,已争取点对点政策项目和资金合约600多万元。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侯庆刚同志带领村两委,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打造“乡村振兴的徐楼样板”,也就是实施“三园三社两全部”的发展模式,即:建立扶贫产业园、乡邻幸福院、星星幼儿园,劳务合作社、蔬菜加工合作社、酱醋酿造专业合作社,实现全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产业生产,全部贫困户链接产业项目合作。蔬菜加工厂的建立,不仅为徐楼村大棚种植的蔬菜解决了销路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村里在外打工的许多人纷纷跑回加工厂里干活,也解决了村里留守儿童多的问题。传统手工食醋加工,已经投入生产并销售,“徐楼记”手工醋成为当地认可品牌;246亩的蔬菜大棚的种植已成规模,50亩集体土地已种植果木和玫瑰,预计集体增收突破10万元。

    “三园三社两全部”发展模式的实施,极大增强了自身的“造血”功能,促进村里的经济发展,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为保发展促脱贫提供坚强的后盾支持,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铁汉柔情

    他是服务群众“贴心人”

    住在徐楼村,吃在徐楼村,他总说自己就是徐楼村人,想为徐楼村的老百姓多做一点事。村里人也拿他当自己人,“候书记,我摩托车坏了,下次你从市里来的时候麻烦帮我买个配件来”,“候书记,天冷了哪天你去镇上帮我带几件衣服送去学校给我娃”……这些话都是村里群众碰到走村串巷的侯书记说的,他总是乐呵呵的答应着。他用看似琐碎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第一书记”的职责。在驻村日常工作中,他始终把坚持服务群众、送温暖活动作为驻村工作的切入点,通过“贴心秘书”工作,真情实意为群众服务。

    驻村以来,共为群众办理证照办理、缴费报销、就业联系、公益服务等服务事项60余次。节日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平时走访留守老人、儿童、遍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生产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给孤儿张桐语找学校,给患肾病综合征的孩子张记章找医疗政策、捐款捐物,给患重大疾病的张明元协调办理慢性病手续.....他还不时去看望村里的困难户,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他用实际行动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他们:党没有忘了你们,有什么困难要向我们反映,我们一定会予以最大的帮助。

    走访过程中,他发现村里老人多,平时没人照顾,有的身体不好,有的甚至生活难以自理。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村里建立了幸福苑,让那些没人照顾的老人搬到里面,统一对老人进行照顾。每天老人们聚在一起,晒晒太阳,拉拉家常,幸福满溢。用村里76岁老人张新源的话说就是“甭提多滋润了,恣得很!”

    可是那些住在家里的老人、残疾人及贫困户咋办呢?他们都是生病高发群体,如果生病时身边恰好没人很危险,他又陷入了思考中。但侯庆刚同志最大的韧劲儿就是爱专研,苦思冥想多日,这个问题还真没难住他。他创造性的运用科技手段开展邻里互助活动,在市交巡警支队的支持下,研发安装了“一键关爱呼叫系统”,把系统装在他们家中,有危险时按一下,村医务室、干部处、护理员处全响,立马就能赶到家中救助,把危险扼杀在萌芽中。这个系统不仅解救老人及残疾人,也解脱了他们的家人,家人纷纷说“侯书记给俺们把后方安顿好,现在出门干活可放心可有劲了!”这个“一键关爱呼叫系统”在全国也是个首创,得到了国家残联的认可和推广,全国各地的残联纷纷前来观摩和学习。

    急民困,解民忧,一桩桩一件件为老百姓做的好事实事,为他收获了一屋子感谢的锦旗。村民在闲聊时,都说“候书记是好人,我们有事都爱找他,他经常为我们跑前跑后,他就是我们的亲人……”村里的一位老奶奶说。

    攻坚克难

    他是美丽乡村“建设人”

    针对贫困村情况,他带领村“两委”多方联动,发动群众,使村实现了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建设生产桥一座,安装600米高速隔音墙和500米河岸安全护栏,增设高压线路200米、配套变压器一台,建设水利项目建设21套,修筑村内生活道路和胡同16余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90%农户实现了煤改气清洁取暖,社会爱心团体和个人捐款捐物合计约21万元,美丽乡村的“四化”建设已经基本实现,村容村貌已经焕然一新。

    脱贫攻坚的成效,不仅要群众收入要增加,乡村风貌也要焕然一新。为让村民有信心、有激情、有活力向贫困宣战,鼓足精气神、打好攻坚仗,他以“两个文明”创建为载体,大力为全村群众增志气、造声势、优环境。在村里加大环境卫生整治意义宣传,通过村里的大小会议、进村入户等大力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的意义,要求和带领群众摒弃不良的生活陋习,树立“讲文明、讲卫生、谋发展”的新风尚。一方面是深入开展“村风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引导村民把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特别是党员干部要淳正党风政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凝聚发展改革正能量。另一方面开展“环境卫生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协调推进村垃圾池工程的修建,推动村垃圾池、水厕、通村硬化路、消防设施、停车场、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

    目前,村里的基础设施和民生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通村硬化路,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宽带网等。干部风清气正,邻里相处和谐,逐步实现了“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美丽乡村。

    “田间地头问良策,贫困家中送温暖。与民同心斩穷根,不换新颜誓不归!无悔书写忠诚,热血铸就党魂。责任使命在肩头,脱贫致富在路上……”侯庆刚从不止步,更不自满,“不当脱贫攻坚路上的匆匆过客,贫困群众真脱贫才是我的诗和远方。多为群众做点事是我的责任……”他用语言表达着他对徐楼村的喜爱,也用行动诉说着他对脱贫奔康的希望,以实际行动响应习总书记号召:“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在后头!”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