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大参考

    智慧交通让出行更美好

    畅想未来出行,随着飞行汽车、超级高铁、无人智慧公交、无人驾驶汽车等智能载体迅猛发展,一个能够调度全局,保证全局体验最优、效率最优、安全最优的城市大脑,定是必不可少。

    9月17日,高德地图联合阿里云共同推出的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公共服务版亮相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发表了《城市大脑.智慧交通让出行更美好》主题演讲,向与会者介绍并展示了这一技术成果。董振宁在大会上表示,城市大脑是驱动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新变量,将实现交通系统中个体最优和全局最优之间的动态平衡,让出行更美好。

    打造城市大脑1+3+1 体系 高德、阿里云构建完整智慧交通平台

    目前城市大脑在数据汇聚、融合、计算面临困难和挑战,实现精准管控遇到瓶颈。主要表现在:数据质量存在缺陷,发展近三十年的信号控制系统对于交通流量采集仍存在欠缺和不足;存储算力亟待解决,具体表现为存储回传的非结构化图像数据和对其进行有效计算的能力不足;数据工程师、交通管理业务骨干、交通工程基础理论和应用专家的智慧亟待融合,才能够将所研发算法在实际应用中落地。

    阿里巴巴城市大脑通过城市一体化计算平台、城市数据资源平台和人工智能(AI)开放服务平台,集即时、全量、全网和全视频的能力特征于一体,用数据资源来优化现有城市交通,将整个交通出行行业全连接,让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技术价值得到体现,解决数据质量和存储算力问题。

    具体到交通领域,则是聚焦于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基于城市大脑的架构,实现底盘支撑、数据驱动。循序渐进分别为数据感知、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和数据应用。基于数据集市的数据应用开发向生态伙伴开放,将数据、业务和理论融会贯通,解决研发算法实际落地应用难题。

    进一步来看,城市交通大脑的核心体系是“1+3+1”:“1”是指数据底盘。“3”是指基于数据底盘实现交通信号优化、交通组织优化和交通诱导三大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重要功能落地;最后一个“1”是指挥调度,即通过数据底盘对接公安集成指挥调度系统和勤务管理系统,合理布警、精准出警,提升交管部门整体工作效率。

    据介绍,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完成了数据、生态和用户之间的闭环。数据底盘已经实现数据的完整性、时效性、一致性、准确性和唯一性,对外提供标准化的交通参数。在此基础上,加入高德地图用户、政府和行业三大生态,以及高德地图App的服务能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智慧交通体系。

    连接人车路生态系统 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实现“管理即服务”

    数据、生态和应用是城市大脑·智慧交通的三大优势。大数据是城市大脑的血液和养分。高德地图积累了交通出行行业最大规模的多元大数据,不仅拥有位置、生活、交通、旅游等不同种类的海量数据,而且拥有实时路况、位置定位、交管部门开放数据等关键数据,这些都是城市大脑·智慧交通“数据底盘”的后盾支撑。

    生态是对城市大脑的丰富和提升。据了解,高德地图具备很强的生态能力,是用户、交警、应用、汽车、景区五大群体的标配。目前,高德地图拥有7亿用户,与150+城市战略合作共建智慧交通;同时,与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气象局等政府机构开展了众多合作。这一切都是高德构建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实现“管理即服务”的基石。

    应用是对城市大脑的检验和反哺。在整个社会层面,高德将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开放给整个社会,为政府和行业赋能,为用户提供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如高德易行平台,已为用户提供了10种出行方式,并为9家主流出行服务商赋能。

    在具体应用功能和服务上,城市大脑在城市交通疏堵、道路交通安全、交通信号控制和道路交通天气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验证。例如,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高德推出了物联网化的“智慧锥桶”产品,可以准确地预见并通过高德地图发布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潜在危险信息提示,助力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实现“防御性驾驶”,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道路交通天气方面,高德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共同推出的积水地图AI版,借助科技手段及时提醒民众和出行调度,保护民众在汛期安全出行,减少不必要的伤害与损失。

    不难发现,城市大脑通过构建无缝连接人、车、路生态系统,将城市交通管理与安全、便捷、有序、高效地高品质出行服务完美结合,通过互联网+实现“管理即服务”,真正成为交通出行领域的人工智能中枢,实现社会出行效率全局最优。

    相信在未来,城市大脑将变得更加聪明。城市车辆大多无人驾驶,交通管理系统基本无人操作,道路交通安全达到极致,而一切都由城市大脑指挥调度,未来交通生态也将从单体只能转变为全局智慧。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