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江西公路管理“智能化换人”步伐加快

    人民交通网讯 近年来,江西努力构建智慧交通大数据中心、智慧交通政务管理与服务平台、智慧交通综合监管平台、智慧出行与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一中心三平台”,着力发挥信息化创新引领作用,提升行业服务品质和科学治理能力。笔者注意到,3月份省公路局联合九江等市局利用普通公路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平台,调动11辆移动监测车、7台无人机连续接力,对G105江西段沿线综合服务区、治超站、养护中心、重要桥梁、重点路段安防工程等16处现场进行实时在线“三看”。这是路面养护、桥梁道路检测等工作智能化应用的一次检验,也昭示了江西公路管理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在加快。

    “互联网+养护精细化管理”

    江西积极探索普通国省道干线养护管理与监管数字化融合,将信息采集、上传、分析、反馈、处置系统与公路工作相结合,基本实现养护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序化、迅捷化、痕迹化。“互联网+养护管理”明显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养护管理和服务水平,降低养护成本。

    分宜分局统计员吴志勇手上总是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在养护一线进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回到分局在省局配发的管理系统进行任务派发等养护工作安排,并将结果同步到省、市级养护管理平台,市局养护科通过平台进行养护工作的监督和考核。他告诉我,以前只做路面技术状况评定,就经常要到道班抽人,一段一段评定,费时费工,生怕出错,现在好了,他一个人一天可以做以前10多个人做的事。

    4月3日下午,省道222线凤阳段发生一起小塌方,由于山坡较陡,人员不容易爬上去,分局紧急调用市局信息中心无人机,通过无人机悬挂的高分辨率摄像头,从高空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勘察,对重要结构物、灾害点进行近距离、全方位观测,拍摄高清照片和视频,并通过微波传输到地面接收设备上进行储存、分析、识别和深度处理,大幅提高地质灾害和高边坡信息快速获取能力,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分管养护的王胜副局长告诉我,随着交通基础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管养里程逐年增多,对养护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公众对公路出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养护管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如路面技术状况评定、桥梁定期检查评定、桥梁隧道路养护监测等还主要是传统人工方式,检测仪器落后、检测效率低,检测精细度不够、自动化检测设备空白,养护过程管理欠缺、养护管理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计划、养护科学决策体系尚待完善等情况在基层普遍存在。

    “互联网+

    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江西改变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引进互联网对传统粗放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将“智慧交通”建设要求落实到公路工程建设中,深入落实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建设新理念、施工标准化、平安工地等各项要求。

    新余市公路勘察设计院徐祖杰告诉我,今年新余市加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项设计工作任务多,时间紧,以前就像打仗一样。现在院里新建了一个基站,将GPS+GIS技术应用在勘测设计中,利用无人机GPS+GIS勘测新技术扫描地形,辅助重要工点选线,勘察设计任务比以前更轻松了。

    江西在工程建设管理上,将智慧理念融入建设全过程,立足智慧建造,打造智慧工地。隧道建设推行自动化设备,桥梁标段钢筋笼自动滚箍机,现浇边沟轻型模板施工工艺等,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段和技术,依靠大数据平台,提高工程质量安全分析水平,开发考勤系统、质量安全隐患排查APP、质量安全分析系统等平台,利用线上管理平台服务线下施工平台,实现智慧化、工厂化生产,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实现工程内在质量和外在品味的有机统一。

    “互联网+路政治超精准化”

    公路点多,线长,面广,要实现路政管理问题发现及时、处理及时准确,更要大力建设智慧路政。江西加快信息化发展升级步伐,推进“互联网+路政”建设,利用科技手段实现路权信息全数字、执法过程全留痕,不断提高路政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积极建设治超预检系统,路面上方的摄像头和预埋在行车道的石英式感应器,自动记录车辆拍照、车型等信息,这些信息实时传回附近的路政治超点的电脑上,如果发现超限车辆,系统除了会将车辆信息精准地记录下来,还会自动报警。加大无人机、数据采集站、执法记录仪等一批执法设备配备,形成以数字化为标志的现代化公路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数字公路优势,使公路更畅通、安全、舒适、美丽,环环相扣实现公路管理长效发展。

    “非现场执法”模式解决路政管理游击战、疲劳战等顽疾,巩固和提高路政治超联动水平,突显阳光执法。(郭义民)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