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自动驾驶法规日益健全,我国自主品牌抢滩市场

    8月3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规程(试行)》(以下简称《测试规程》)。

    该规程称,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检测项目的测试场景、测试方法及通过标准将有明确规范,指出除避险工况外,自动驾驶测试车辆如违反交通规则测试不通过。该《测试规程》适用于申请进行自动驾驶功能道路测试的智能网联汽车。

    早在去年12月18日,北京市交通委网站就下发通知,宣布正式印发《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两个文件,正式为北京地区的自动驾驶测试活动提出了管理规范。这也是国内首次为自动驾驶测试提出相关规定。

    北京市交通委称,自动驾驶是提升道路交通智能化水平、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自动驾驶核心技术日益成熟。为了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城市交通管理和服务的新突破,本市已将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作为一项重大的管理创新工作来推进。

    国家相关法律的逐步完善,加速了自动驾驶发展进程,同时也为智联网汽车道路测试工作、第三方自动驾驶功能检查提供了参考标准。这是未来智能出行的机遇和挑战,各车企必须及时抢占发展先机,方可坐拥一席之地。

    国内自动驾驶的困境和对策

    尽管现在自动驾驶领域火热,国内外车企都进入这个博弈场,但不可否认,在自动驾驶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伦理、路测规范与否等问题,在7月26日交通运输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就自动驾驶路测存在的三大难题做出了回应。

    吴春耕称,我国自动驾驶路测存在的三大难题有:尚未形成覆盖不同等级自动驾驶的完整测试体系、已开放的测试道路和测试场景有限、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还亟待完善。

    他还说:“交通运输部近期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近期组织开展广泛调研,深入汽车、通信、互联网企业及相关研究机构了解自动驾驶研发进展。二是加紧编制自动驾驶车辆封闭场地测试技术文件,并尽快向行业征求意见,指导和规范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工作。三是组织有关单位开展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技术体系研究,并推进相关试点示范工作。”

    自主品牌纷纷布局

    除却国家对自动驾驶领域的支持,我国汽车自主品牌也纷纷布局,旨在证明中国智造,让世界看到中国力量。

    上汽集团,作为汽车行业转型升级阵列中的一员,从入股中庭,再到控股中海庭,它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也已开始了布局。1月9日,英特尔在CES展上宣布与中国上汽集团合作,整合并实现Mobileye道路经验管理系统数据的本地化,还将和四维图新展开合作,将众包地图制作引入中国。据悉,双方研究的自动驾驶业务现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蔚来汽车虽是新兴自主品牌,却一直深耕于自动驾驶技术,4月25日成为首批获得北京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牌照的的整车企业。7月9日,蔚来汽车联手博世集团,将在传感器技术、自动驾驶、电机控制和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展开重点合作。蔚来汽车与博世合作的第一款车型蔚来ES8已于6月开始交付,第二款全新SUV ES6也将于今年内发布。蔚来汽车通过技术的沉淀,积极抢占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先机。

    长安汽车,作为我国首个完成2000公里自动驾驶长距离测试、首个实现自动驾驶核心技术IACC量产的中国品牌,在自动驾驶领域有绝对的话语权。一直以来除了和华为等智能行业巨头合作外,8月6日起凭借搭载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长安CS55,完成行业内首次以自动驾驶车辆穿越无人区的活动。7日中午车队抵达海拔4000多米的昆仑山口,无惧风雪,在昆仑山极寒、缺氧、没有标线的非铺装路面下,长安CS55顺利完成自动驾驶挑战。

    长安CS55采用的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即有条件自动驾驶,在限定的条件下,可融合毫米波雷达、多功能摄像头和导航地图,感知行驶道路环境。通过动力、制动、转向控制车辆行驶节奏,驾驶员可解放双手双脚,只需在系统发送请求时及时回应即可。全程由自动化系统进行操控,面对无人区也可游刃有余。

    汽车智能化发展引领汽车产业大变革,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在围绕智能出行进行战略布局,以求加速传统汽车智能化转变。我国自主品牌面对挑战,强势崛起,未来将成为推进汽车智能发展的一支“主力军”。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