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公路段创新“靶向疗法”攻坚桥梁病害
五月的关山腹地,G566线蜿蜒穿行于叠翠群峰之间。清晨8点,后川河1号桥下传来金属敲击声——技术员刘永科正俯身清理桥台缝隙,沾着晨露的工装与崖畔怒放的丁香构成独特风景。“这些缝隙就像血管里的血栓,不及时清理会影响桥梁‘血液循环’。”他抹了把额头的汗珠,手中的检测仪已记录下0.3毫米的位移数据。
分级建档
“我们给桥梁建立了‘健康四色码’。桥梁工程师刘永科展开他的电子台账。
红色重症:桥台基础淘空排泄能力不足等结构性病变(占比3.3%)。
橙色急诊:支座变形、伸缩缝锚固区混凝土破损等病害(占比21.7%)。
黄色观察:桥台水蚀破损、伸缩缝止水带脱落等慢性病症(占比75%)。
蓝色保健:泄水孔、伸缩缝有杂物等“亚健康”状态(占比86%)。
这套数字化诊疗系统实现从“病灶筛查”到“康复验收”全流程闭环,如同给每座桥配备专属“CT机”。“过去靠经验,现在靠数据。”刘工点击电脑,三维桥梁模型立刻呈现13处重点监测位。
精准施治
在G566线袁川河桥工地,液压顶升设备正将300吨重的梁体缓缓托起。“这座‘橙色急诊’桥梁的支座就像严重磨损的膝关节,需要马上治疗”。施工队长马明戴着4G智能安全帽介绍。红色重症的S221线三股水4号桥和S323线大湾口桥已列入2025年危旧桥梁改造工程,目前正实施。而对于占比较大的“橙色急诊”桥梁,正在创新采用桥梁专用抢修宝“创可贴”疗法。“这种材料1小时初凝,抗压强度达C40,特别适合‘缝补’伸缩缝锚固区病害。”技术员展示的施工视频里,破损伸缩缝锚固区经修补后表面光滑平整。
智慧护航
作业现场都架设着可360°旋转的布控球,手机屏幕实时跳动着43项安全指标。“智能安全帽不仅监控位置,还能感知疲劳体征。”安全员荆凯调出告警记录:5月以来系统成功拦截6次违规操作,安全违规率同比下降82%。桥梁病害处治过程中,严格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4部分:作业区》科学、合理布设安全作业区,安排专人疏导交通,布设布控球和4G智能安全帽实时传输作业画面,远程监控设备查处“三违”行为,降低养护作业安全风险。
阶段战报
关节置换:3座/92块橡胶支座。
微创手术:速凝混凝土修补6处伸缩缝锚固区。
皮肤修复:聚合物砂浆修补8处桥台。
毛细血管:60座桥梁泄水孔100%通畅。
暮色中,检测车灯光划破山间薄雾。这支“桥梁医生”团队仍在进行夜间巡查,他们的工作日志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每0.1毫米的位移控制,都是对万家平安的丈量。”
(新媒体责编:fujia1125)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