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巴山精神

    身处大山深处的巴山站区。

    老一辈职工用废旧枕木搭起来的床。

    2020年9月29日,第39届巴山路地群众运动会召开。

    在“抬头一线天,低头是深涧,天天云雾罩,半年雨绵绵”的大巴山腹地,一群铁路人无惧恶劣的自然环境,无惧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秉承着“在一天就要干好一天”的信念,安心山区,专心养路,把襄渝铁路地质条件最复杂、基础最薄弱、病害最严重的“担心线”养护成了“放心线”,创造出43年安全无事故的骄人业绩,彰显了铁路人的使命担当,高擎起全国铁路的一面精神旗帜!

    巴山精神的历史渊源

    巴山精神的孕育和发展经历了40多年的历程,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铁路发展同行。这一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起步期、形成期、巩固期和发展期。

    1978年,随着襄渝铁路运营通车,巴山工务指导区成立,党支部成立,巴山迎来了第一代养路人。

    巴山管内90%以上都是桥梁隧道,包括78座桥梁、66座隧道,囊括了襄渝铁路隧道最长、坡道最大、桥梁最高、曲线半径最小、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六个之最”,养护难度非常大。这里的生活条件也异常艰苦,当时的职工宿舍是四处透风的“干打垒”房子,床是用废旧枕木垒起的。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工作生活条件,巴山工务指导区党支部带领干部职工艰苦创业,把襄渝铁路地质条件最复杂、基础最薄弱、病害最严重的“担心线”养护成了“放心线”,涌现出一批爱国爱路、安心山区、无私奉献的人物和事迹,为巴山精神的形成播下了种子。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变化,就业渠道拓宽,大量人才流向收入多、待遇好的行业。然而,巴山工长解和平“巴山的条件确实苦,但它却在祖国的版图上。铁路修到这里,总要有人来养护,我不来别人就得来。既然来了,在一天就要干好一天”的朴实话语成为巴山铁路人的“家训”。大家秉承着创业本色,不动摇、不松懈,熔铸路魂。他们向艰苦的环境宣战,开展了自建家园活动,不但用双手改变了巴山,也提升了思想境界、磨砺了意志。

    1983年10月,“以苦为荣”的巴山精神首次被提出来。1987年,安康铁路分局党委提炼出以“吃苦为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奋发进取”为主要内容的巴山精神,并将其具体表述为“安心山区的奉献精神、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坚定乐观的自强精神”。

    20世纪80年代后,巴山精神逐渐发展成熟,开始享誉全路、闻名全国。1987年,人民日报社等新闻单位联合对巴山工务指导区的先进事迹作了采访报道。中共陕西省委将巴山精神誉为“新时期的延安精神”,号召全省“北学延安,南学巴山”。巴山工务指导区党支部还被铁道部授予全路“党支部十面红旗”称号。通过持续不断的弘扬和发展,巴山精神从“艰苦奋斗、育人铸魂”上升到了“奋发有为、催人成才”。

    进入21世纪,铁路迈进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巴山精神也在实践中得到升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创新”成为其新的表达。

    2005年西安铁路局成立后,大力发展弘扬巴山精神,从“事迹很感人、想法很朴素、历程很丰富、理念很兼容、经验很全面、成绩很突出、当下很需要”七个方面肯定了巴山精神的价值,也确立了巴山精神是西安铁路局的传家宝,更是新时期铁路精神的具体体现。

    巴山精神的内涵

    2013年12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全路倡导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创新”的巴山精神,赋予了巴山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艰苦奋斗是巴山精神之魂。艰苦奋斗体现着巴山铁路人的韧劲,熔铸着巴山精神之魂。巴山的生活环境非常艰苦,连最基本的吃饭喝水都成问题。为改善生活环境,巴山铁路人自己动手从山上引山泉水,开荒种菜,办磨坊,用柴油机带动压面机,解决了吃粮难的问题,也服务了当地百姓。

    巴山是襄渝线海拔最高的地方,管内是襄渝线上最薄弱和地质最复杂的区段,桥隧占比接近93%,养护难度非常大。大巴山2号隧道常年流水不断、病害频发,曾是全路掌握的重点病害区段,起初列车限制时速15公里。面对复杂艰险的环境,巴山铁路人历经40年整治,把列车经由巴山的时速提到90公里,是原来的6倍,一条安全“担心线”变成了“放心线”。

    巴山铁路人用“在一天就要干好一天”精神,艰苦奋战,在悬崖峭壁间养护线路。如今的巴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的“六大之最”已经成为历史,新的“六大之最”——桥梁跨度最大、养护方式最先进、现场作业最规范、安全业绩最佳、职工队伍素质最高、站区环境最和谐,伴随巴山铁路人继续奋勇向前。

    无私奉献是巴山精神之德。无私奉献体现着巴山铁路人的品格,塑造着巴山精神之德。巴山精神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关键就在于每一个巴山铁路人始终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舍小家、顾大家,以无悔的付出彰显了敢于担当、奉献铁路、服务人民的品格和情怀。

    桥隧女班长曹美英把家安在了巴山。女儿出生后,为保证按时上岗,每天晚上,她只能逗孩子玩到深夜一两点,以保证孩子能睡到第二天中午。为防止孩子醒了从床上摔下来,她用一条布带把孩子拴在床上。当时流传了这样一句话:曹美英用绳子“一头将自己拴在桥头,一头将孩子拴在床头”。

    巴山“90后”夫妇吉文佳、刘家佳在2020年疫情期间,把年幼的孩子送回了重庆老家,分别在5.3公里宝石山隧道两侧的巴山、松树坡工区值守,一个月没有见面。

    巴山铁路人始终不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老百姓,坚持资助当地学校,共为当地村民修建3座便民桥、20多条便民通道。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后,巴山工务车间专门建设了扶贫集市,为巴山镇农副产品打开了销路。车间还将管内的34处防洪看守工作交给周边的困难户,帮助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务实创新是巴山精神之本。务实创新体现着巴山铁路人的追求,书写着巴山精神最本质的特征。进入21世纪,以王庭虎为代表的第三代巴山铁路人积极探索山区安全风险管理规律,改进创新设备维修办法,率先推行“小集中修”,积累了“婆婆嘴”“黑包公”等经验和做法,坚持做到“一毫米不差、差一毫米不行”,不断提升线路质量和旅客乘坐舒适度。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一代巴山铁路人创新科技养路理念,坚持走科技养路来实现安全生产的延续。巴山工务车间引领职工不断创新,借助气象、水文、雨量、异物监测报警等信息资源,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车间党总支还推广应用雨量监测系统移动终端,根据降雨情况及时采取出巡、限速、封锁等措施。为提升山区铁路科学化养护水平,巴山工务车间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分析、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等高科技信息手段,在2016年10月11日率先在全国铁路建立了北斗防灾减灾检测系统。

    传承和弘扬巴山精神的现实意义

    40多年来,巴山精神始终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传承和弘扬巴山精神,对于广大干部职工勇担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使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朴实的价值追求。“巴山的条件确实苦,但它却在祖国的版图上。铁路修到这里,总要有人来养护,我不来别人就得来。既然来了,在一天就要干好一天。”第一代巴山铁路人解和平朴实的话语,体现了巴山铁路人勤劳质朴、务实进取的淳朴品质,成为巴山铁路人共同的价值追求。通过长期的实践培育,巴山铁路人创立了以“奉献、创业、拼搏、自强”为主要内容的巴山精神,形成了具有巴山特色的先进文化,成为巴山铁路人精心养路、确保安全的理念共识。

    乐观的人生态度。坚定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巴山铁路人最突出的品质。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一代代巴山铁路人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坚定乐观的人生态度。为丰富站区职工和当地百姓的文化生活,1981年,巴山筹办了首届体育运动会。由此举办至今的“巴山运动会”,已成为享誉全国的站区综合性群众性运动会,被称为“大山里的奥运会”;巴山铁路人当年还用老式手推油印机开办《道石》小报,成立文学创作、书法、摄影等兴趣小组,建立职工文化活动室……不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幻,巴山铁路人始终以苦为乐,不惧困难、坚守信念,敬业爱岗、快乐工作。

    和谐的干群关系。在巴山,干部职工人人平等、人人都是主人,只要有奉献,就会受尊重;在巴山,干部无特权、党员不例外、群众不掉队。从要求干部对职工做到个人性格、婚恋情况等“五清楚”“五关心”,到坚持职工家庭出险必慰问、职工的成长进步必关心等“十必须”;从坚持义务为职工捎带生活必需品,到主动联系家属探亲、帮助大龄青年职工解决婚恋难……巴山工务车间党总支一班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用真情关心职工,用真爱温暖职工。

    包容的成长环境。在巴山,最难的不是如何养好路,而是如何留下人。40多年来,巴山历届党组织始终以包容为风尚,宽厚真诚地对待每一名职工。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形成了“人人希望成才,人人都能成才”的浓厚氛围。时任巴山工务车间党总支书记魏尚宪说,巴山精神的形成就是从对年轻人的拴心留人和铸魂育人开始的。为带好青工,巴山工务车间党总支确立了人才培养计划,给职工搭建发展平台,鼓励技术创新,形成了向上的育人环境。多年来,巴山为上级部门输送了大批技术干部和管理人才,培养出了多名全国和省部级劳动模范。

    坚强的基层组织。40多年来,巴山工务车间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坚持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打造了具有巴山特色的工作风格,并且得到大家的一致拥护。巴山工务车间党总支坚持强基础、建机制,抓培训、提素质,搭平台、展作为,引领全员创先争优,建设坚强的战斗堡垒。巴山党员在方方面面都勇于争先,坚守巴山精神文化自信,形成了具有巴山特色的精神家园。党员工长王庭虎被称为“巴山虎哥”。2000年7月13日,陕南发生50年一遇的洪灾,巴山工务车间管内险情不断。为抢通线路,王庭虎带领党员抢险小分队日夜奋战在铁道线上。然而就在王庭虎奋战在抗洪前线的时候,肆虐的洪水却冲进了他的家里,他的妻子独自带着年幼的孩子躲避洪灾。面对家里的情况,王庭虎仍然选择坚守在岗位上。职工们以王庭虎为榜样,在艰苦鏖战了170多个小时之后,抢通了线路,确保了铁路安全。

    巴山工务车间党总支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要求不严,就会削弱党组织的凝聚力,很有可能毁了巴山精神这面旗帜。因此,他们坚持干部不能特殊,党员没有例外,自觉律己从严,自觉接受监督,坚决抵制各类不正之风。

    《求是》杂志社“巴山精神”调研组在巴山完成调研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巴山精神”是党的建设优良传统在国有企业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理论与巴山工务车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创新,是以党的先进思想理论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发展的示范。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