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大省挑大梁,交通先要挑大梁,为发展打开想象空间

    12月19日,山东省政府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以下简称《建设方案》),这场吹风会在京杭大运河畔的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内举行。船厂内,90米高的新能源智能船舶,通体蓝色,停靠岸边,共同“聆听”着未来十年山东交通发展图景,宛如一头灵动的“蓝鲸”,下一刻就要潜入水中,奔向广阔“蓝海”。

    2022年,山东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

    吹风会上,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于永生介绍,两年多来山东相继建成投用济郑高铁、潍烟高铁、济潍高速、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高速铁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沿海港口吞吐量、综合交通运量等多项重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坚强支撑和保障。

    这两年,山东交通以“创造经验”“做好示范”为已任,为交通强国建设趟出了“山东路径”:全国率先建立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球领先;中车青岛四方成功研发时速600公里磁悬浮列车;建成全国第一座领先水平的高铁轨道板智能工厂;建成全国首条零碳智慧高速-济青中线、首个自我中和的济南东“零碳服务区”,高速公路路域光伏发电总装机量全国第1。

    大省挑大梁,交通当先锋。一项项走在全国前列的标志性成果,见证着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进展,更有力支撑着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挑大梁的使命担当。

    即便如此,交通大省,并不满足。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山东交通事业发展高度重视,从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等,不同阶段,重要突破的方向不一而同,但肩上担负的使命未变,瞄准方向,加力突破,交通始终承担着为经济发展当“先锋”的重要功能,唯有构建一个更加畅通立体、高效连接的通道网络,才能为经济发展打开更多想象空间。

    12月5日,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推进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肯定示范区取得的成绩的同时,着重分析了当前山东交通工作的不足,并提出八个需要“加力突破”的方向。本次进行解读的《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就是未来十年山东交通谋求更大突破的“施工图”。

    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要锚定“走在前、挑大梁”,聚焦在互联互通、流通服务、智慧智能、绿色低碳、现代治理上作示范,以全球视野高标准、高定位谋划推进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推动全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未来十年,山东交通的“车轮”将驶向何方?《建设方案》较为清晰的描绘出了未来图景。

    硬联通将持续完善:全省高速(城际)铁路里程达到65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5000公里(含研究线位约3000公里),运输机场数量达到16个、通用机场达到100个,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及以上行政中心30分钟上高速,县级行政中心45分钟上高铁、60分钟到机场,设区市行政中心30分钟上高铁、50分钟到机场。

    物流运转效率不断提高: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达到400个,内河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达到700公里,有力支撑三大经济圈内1小时通达、省内各地市间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的“123”客运通达网和省内1天送达、国内2天送达、国际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123”物流网。

    最终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

    当先锋作示范,智慧绿色是重要方向。《建设方案》提出,围绕率先建成创新赋能、多元融合的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发展样板,部署研发新技术、推进数智化、探索新规制、培育新业态、壮大低空经济等5项重点任务,积极培育和发展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以创新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围绕率先建成绿色人文、安全韧性的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样板,部署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交通运输文化发展、提升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能力等3项重点任务,助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全国交通运输转型发展新高地。

    2024年已经接近尾声,齐鲁大地上的交通重点工程还在陆续迎来“通车”与“开工”,大省挑大梁,山东一直在“路”上。(大众新闻记者 常青)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