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大国仪仗: 三军仪仗队代言中国形象

    人民交通讯 (记者|张毓书)八月,东方欲晓,天色微明。绿树偶尔透出斑驳光影,红墙掩映丝丝静谧,清亮的哨声,把清晨的天安门唤醒。步伐矫健、身躯挺拔、表情坚毅,动作标准整齐,脚步同起同落仿佛如一。升旗前,军靴“踏、踏”踏上古老青石板的声音,传遍四方自带威仪是她;各个重要国际国内活动现场,一丝不苟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形象到极致,如钢铁洪流气贯长虹也是她。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中国唯一的一支国家级仪仗司礼部队。

    当国歌嘹亮想起时,当威猛将士们完成列队拔出指挥刀,当晨曦中熠熠生辉的礼宾枪上肩,当正步抬起,身为中国人的我们会情不自禁欢呼,感动,甚至热泪盈眶。因为那凛然不可犯的威仪姿态,便是我们心中的祖国最强大的样子。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隶属于北京卫戍部队,主要担负升国旗,迎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及纪念、庆典等重大国事活动的仪仗司礼任务。是中国名片和彰显大国国威的“形象代言人”,更是一支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英雄部队。

    第37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曾称赞她是世界上最出色的仪仗队,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评价她举世无双,日本天皇向她鞠躬致敬,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向她竖起过大拇指……“她身上背负着人民的期待、军队的荣誉、民族的尊严还有国家的威仪。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她的出现总能引起轰动。”她,究竟是一只怎样的队伍?

    有威可畏,有仪可象,为中华雄风而生

    1946年3月4日这一天,为迎接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上将,展现解放区人民军队的力量,党中央决定组建一支仪仗队。当时从驻南泥湾某团中挑选500名战士,组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支仪仗队。10月底,毛泽东主席指示中央警卫团将警卫营的一连改为仪仗连,担负外国大使呈递国书时的仪仗任务。同年10月16日,仪仗连首次出现在苏联驻中国大使向毛主席递交国书的仪式上。

    1952年,周恩来按照毛主席指示,正式组建一只“政治素质一流,身体条件好,个头适中,相貌英俊”的仪仗队。随后,国家领导人决定在中央警卫队中选调一批骨干组成这只中国仪仗队。

    于是,在1953年6月29日这天,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正式组建。也就是那一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的来华访问,成为了新组建的中国仪仗队建队后迎接的第一位外国元首。当年的10月1日,朱德总司令对仪仗队进行检阅。

    195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正式改建为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1957年9月的一天,周恩来总理亲自改定仪仗队执行队长报告词,且一直沿用至今。

    1984年,仪仗队开始启用新的礼宾用枪,到了1986年1月,经总部批准,仪仗队更名为仪仗大队。后来,被中央军委授予仪仗大队“军旅标兵”荣誉称号。

    1992年10月4日,南非非国大主席威尔逊·曼德拉访华,在欢迎仪式上,仪仗队执行队长、分队长第一次使用了军刀。

    时间到了21世纪。中央领导针对新形势扩大对外交往,决定三军仪仗队增加仪仗女队员。这能够更好地展示中国民族文化和现代发展成就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有利于全面彰显国威军威,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国际交往,更是实现中国梦、践行强军梦的重大体现。于是,人民解放军在2014年迎来了首批平均身高1.72米的女仪仗兵,这一年的5月12日,注定是载入仪仗队史册的日子:在习近平总书记迎接土库曼斯坦总统访华仪式上,组建不到百天的中国仪仗女兵精彩亮相,她们在世界面前展示了中国女兵的飒爽英姿。2015年9月3日,这些仪仗队女兵则首次亮相于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2018年1月1日,早上7时36分,天安门广场迎来的新年首场升旗仪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第一次完成整个升旗仪式。经党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在那之前守卫国旗35年的天安门国旗护卫队(1991年以前为“天安门国旗班”)光荣结束使命。

    到了2018年6月,三军仪仗队首次增加了女兵方阵。仪仗队总人数也由此前最大规模时的151人增加到224人。相比最初13名女兵与男兵混合编队,55名女兵组成的单独方阵更好地展现了女兵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姿。

    对外展示国威军威的同时,三军仪仗队,也塑造着崛起大国的礼仪风范。他们先后出色完成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北京奥运会开幕闭幕式、青岛上合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外事任务,并且做到了时时精彩、场场精彩、处处精彩。

    锤炼,高强高压下“钉子一样的士兵”

    他们是军委命名的“军旅标兵”,是外国元首眼中的“钉子士兵”,更是举国上下所有中国人民眼中的中国骄傲。

    地点:一处普通的军事训练场。三军仪仗队员们在烈日下练习站立、正步走等科目。他们汗透重衣,背上结满碱花,我们不禁想问:“这指挥刀有多重?枪有多沉?每次检阅要喊多少道口令?走正步要达到什么标准?……”他们,到底如何成为这“钉子”般的合格仪仗兵?你可能并不知道。

    他们,从浴血荣光中走来,一直朝着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奔去。每日清晨,雄壮的呐喊声响彻整个营区,口令声和回应声立刻点燃了早上的空气,营区的氛围瞬间沸腾起来。片刻,士兵们已经站好了整齐的队列,开始基础科目训练第一项:跑操。从起床收拾到集合出操,通常不到5分钟。

    一丝不苟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军人形象,是三军仪仗队的铁律。从一个新兵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仪仗兵要经历3个阶段:从新兵过渡到合格的战士,从合格的战士过渡到合格的仪仗兵,再从合格的仪仗兵过渡到优秀的仪仗兵。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仪仗兵,必须做到‘五个一流’”,仪仗队大队长说,“就是要具备一流的政治品质、一流的工作标准、一流的军事动作、一流的外在形象、一流的精神状态!”

    在人员选拔上,仪仗队员的征集都要经过严格的政治考核和特殊挑选。不仅要求五官端正,男仪仗兵还要求身高在1.80米以上,女仪仗兵要求身高在1.73米以上。即便达标,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仪仗兵还必须经历精神、体力、心理和生理上的艰苦磨炼。

    军姿是军人最基本的姿态,也是军人形象的基础。仪仗兵的军姿标准更高,要求更严,不仅要威武、挺拔,还要能在炎炎烈日和凛冽寒风中,纹丝不动地站立3个小时以上。

    不光要站正了,还要站得好看。军姿的训练要求是三挺一顶一收——挺胸、挺膝、挺颈、顶头、收腹。只有把这些要领把握好以后,练别的动作才能够标准。在阅兵的时候,看仪仗队像钢板一块,横看竖看斜看,都是一条直线,功夫就在腰上。平时练的时候基础没打好,出去以后肯定出问题。所以他们常说,“一天不练,自己能感觉到;三天不练,班长就看出来了;十天不练,外国元首也能看出来。”

    正步是三军仪仗队的基本步伐,也是必修科目,队里要求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在仪仗队,走正步讲究“踢腿带风,落地砸坑”。“要做到‘落地砸坑’,首先必须做到‘不压膝盖不出腿,不压脚尖不落地’。”仪仗队女兵中队长说,这样才不会有“训练伤”。

    与“训练伤”的叫法相比,曾参加过1999年国庆阅兵的军医方波更愿意把它看做身体在高强度训练下的适应过程。对此他们还有个形象的比喻:“就像拳击手打沙袋,手会磨破一样,这是士兵们掌握新动作的必经之路。”

    仪仗队的这个专业训练是意志力的考验。从意志力上看韧性,看耐力,甚至看人品。所以他们说,“走好正步,才能走好人生。”

    除了军姿、正步,仪仗队队员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也要经过专门训练。按照三军仪仗队的要求,每个仪仗兵在面对外宾时,都要做到“神采奕奕”“不卑不亢”。为此,他们要在迎风迎光的条件下练眼神,40秒不能眨眼、不能流泪。他们要把自己的目光练出中国军人最标准的精气神。

    正步之后便是枪法训练。仪仗兵的礼宾用枪都是经过电镀的56式半自动步枪,金色的木纹和银色的枪身显得威武大气。在检阅场上,士兵们端着礼宾用枪走正步的样子英姿飒爽,但是在训练中也需要一个艰苦的适应过程。

    “7斤半的礼宾用枪拖得手腕生疼,中午吃饭握筷子的手都在抖。枪放下时有一个动作是要把枪杵在胳膊上,几天训练下来胳膊都是青一块儿紫一块儿的。”仪仗队的军旗手这样说。可即便如此,很多士兵在训练之初,晚上休息看《新闻联播》的时候也都在自发地端枪站军姿。

    三军仪仗队,是一群特殊而普通的军人。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直接肩负着国家的使命,代表着民族的尊严;说他们普通,是因为他们和其他军人有着同样的待遇,有着正常的一日生活秩序。

    且看,这些数据——1吨:如果湿透一身训练服需要5斤汗水,每位战士两年内流的汗水就有将近1吨重;七双皮鞋:他们每个人平均每年穿破七双皮鞋;100% :由于数万次端枪、托枪和长年穿马靴踢正步,他们之中有30%的人得过颈椎、腰椎病,80%的人得过静脉曲张,还有100%的人脚上长过鸡眼或脚气;8000公里:一名仪仗兵一年的训练行程超过8000公里;两万五千里:每名仪仗队员服役期间所踢出的正步,都相当于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

    为了练出威武雄壮、排山倒海的气势,仪仗官兵们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为了伟大祖国的崇高荣誉,为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为了不负人民群众的期待。汗水伴随着每一名仪仗队员从训练场走向检阅场,正步伴随着每一位士兵走完他的军旅生涯。

    锻造,铿锵玫瑰巾帼不让须眉

    2014年5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批三军女子仪仗兵亮相外交礼仪,接受了中外领导人的检阅。身着07式礼宾服的13名仪仗队女兵分列在军旗组和陆军、海军还有空军军种之中,与男仪仗兵一起伴随检阅曲,手持礼宾枪接受检阅。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女仪仗兵的首次公开亮相。

    欢迎仪式现场,当挽着发髻、身着礼服的这13名女仪仗队员执行司礼任务时,她们动作干净利落,举手投足间都展现出威仪与自信,受到了当时在场的中外宾朋高度评价。

    2018年1月1日这天,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担负护卫国旗和鸣放礼炮任务,当日早晨的升旗活动再次被全球聚焦和网上刷屏,让人们倍感振奋、欢欣鼓舞。不仅如此,每当看到三军仪仗队的身影,人们总是热血沸腾,这一股强劲的大国风范,足以惊艳全球。无论是阅兵的第一方队,还是欢迎外宾及国家礼仪、军队礼仪的重要时刻,甚至走向世界各地参加阅兵等活动,他们都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都让国人无比自豪。邱婧,让我们有幸聆听到一位首批女仪仗兵的心路足迹,也让我们看到了仪仗兵壮美背后的汗水与奉献。

    有幸成为首批女仪仗兵。那一年邱婧6岁,当时,贴在她床头的一张1999年阅兵海报在她心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而照片上英姿飒爽的双胞胎女领队,也成为了她崇拜的偶像。后来,她便无数次梦想着像她们那样穿着飒爽的军装,在“向右看”中接受一次次洗礼与检阅。

    2014年,遭遇高考“滑铁卢”的她以三分之差与梦想中的南京东南大学失之交臂。高三复读不久,得知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征招首批女队员后,便毅然选择了参军入伍,去实现自己童年的梦想。

    当年国庆前夕的9月30日,在喧闹的锣鼓声中,她走进了仰慕已久的三军仪仗队。然而,一切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光鲜,“长发短裙、英姿飒爽”变成了无休止的武装越野、战术战备。每天端着七斤半的礼宾枪原地踢腿几个小时,冬天泪水和着汗水在额下结冰;双手磨出层层老茧,两臂痛得拿不动筷子,脚腕肿得脱不下马靴;胯骨被枪托磕得青一块紫一块,晚上双腿疼得不敢靠床……她说,“我从未想过那无限风光的背后竟是这般难以言表的艰辛。”

    两年的仪仗兵经历,使每个步伐都成为她的一次呼吸,也成了她脉搏的一次跳动,她说,这种特殊敏感是别人无法体会的。而在军校里,她也仍保留着记步子的习惯:从宿舍到教室,243步;教室前门到座位,28步……

    曾有人问过,仪仗兵两年踢多少正步?她说,“如果按照每分钟110步,每步75厘米,一年365天减掉周末和假期有302天,每天训练6个半小时,那我踢过的步子加起来接近19400公里,比两万五千里长征还要长。”

    “凡国之大事,必治其礼仪。”仪仗队在国际舞台上的完美表现,赢得越来越多的赞誉,那些“金牌教练”功不可没!

    “我的队长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刀’的李强,曾经历过‘把腿掰直了’的磨砺。当兵前他曾是一个专业的男模,走路讲究的是扭腰送胯,外加高抬膝。最初他跟我们一样,膝盖有点儿向上凸起,脚尖也并非180度。可他偏偏要把这两个天生的弯儿捋直了。白天休息,他让两个战友同时坐到自己的膝盖和脚尖上,晚上睡觉,就把脚塞进床架里,疼得实在难忍就往嘴里塞块毛巾。而为了练就头不低、眼不斜将刀插入仅3毫米宽的刀鞘这一绝活,他白天蒙眼练,晚上关灯练,左手常常是新伤叠着旧疤,半年下来,被鲜血染红的手套就有两百多双。”邱婧敬佩地说。

    而她的班长尤石磊更体会了“忠孝不能两全”的甘苦。十年前,他参加了国庆60周年大阅兵,时间紧任务重,一向孝顺的他宁可不吃饭也要每周给家人打一通电话,说一句“妈妈,我一切都好,您就放心吧!”其实,长期超强度的训练导致他本就打有两颗钢钉的右膝每时每刻都在钻心地疼,但他永远都是笑着忍着。只是妈妈好像也从不多关心一句,几乎每次都是:“磊磊加油!妈妈等着看你踢过天安门!”阅兵的前一天晚上,班长拨通了他妈妈的电话,激动地说:“妈,儿子明天就要走过天安门了,您一定要在电视里好好看看我啊。”电话那头依然传来了妈妈熟悉的声音“磊磊加油!妈妈等着看你踢过天安门!”可他万万没想到,已患癌症晚期的妈妈半个月前就去世了,他在电话里听到的一直是妈妈的录音,就连那些“嗯嗯啊啊”的回答也是姐姐努力模仿的。阅兵载誉归来,妈妈留给他的,却只有在头发掉光前拍下的视频,用这种方式和孩子见了最后一面……

    在女仪仗队组建后的4年时间里,女仪仗兵们巾帼不让须眉,已圆满完成各类仪仗司礼任务180多次。

    升旗的号角划破长空,迎着第一缕晨曦,仪仗队国旗手右臂高高一挥,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亿万军民共同仰望,被点燃的爱国心也随着国旗一起升腾。三军仪仗队,用庄严姿态迎第一缕阳光,用雄壮姿态展我大国国威。

    ■知识内存

    大国仪仗之戎装

    仪仗队挺拔的身姿、标准的动作处处彰显着国威,军威,而每名仪仗兵身上所着的礼服,则更好地展示着这一切。

    三军仪仗队礼服经历了多次改革,包括55式、65式、83式、89式、92式、07式、14式。设计上的不断改革,使其更加符合官兵和任务的需要。礼服的变迁,也见证着人民军队的建设与发展。

    其中,07式军服礼服系列分为军官礼服和“两团一队”礼服(仪仗队、军乐团礼宾服和文工团演出服)两类,在重大节日、庆典、集会等礼仪场合穿着。军官礼服包括礼服大檐帽(卷檐帽)、礼服、礼服衬衣、礼服皮鞋等品种,“两团一队”礼服,包括大檐帽(卷檐帽)、夏礼服、冬礼服、礼服大衣、礼服皮鞋(靴)等品种。

    新式军服:2014年8月19日,在欢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访华的仪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军乐团穿着刚刚换发的新礼宾服首次亮相。8月19日是三军仪仗队在新式礼宾服配发后所执行的首次迎外司礼。

    这次换发的礼宾服是在07式礼宾服基础上融合我军传统和民族特色进行调整改进的,在样式、用料、颜色和标志服饰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式设计,调整改进后的仪仗队礼宾服分性别、军种和官兵,包括春秋礼宾服、夏礼宾服、冬礼宾服三类,共18个品种,供执行国家和军队重大礼仪任务穿着使用。

    新式礼服衬衣由军种衬衣改为白色衬衣,袖头由三道斜杠改成刺绣人字形橄榄枝加星徽,领、肩、腰部的版型、尺寸,为增加威武感也进行了调整。

    与此相比,标志服饰臂章也重新设计,颜色改成红色,右臂增加军旗标志外,其他改动也相对较大。同时,仪仗队的标识是仪仗队这次设计特有的,国防服役章包括饰带都做了很大改进,原来的白腰带改成金黄色腰带,帽徽也是仪仗队自己特有的帽徽,八一帽徽有军队的元素也有礼仪的元素。

    此外,执行队长的帽墙颜色和武装带均为红色,其他服饰与普通男队员相同。同时,新增的仪仗队女礼宾服是针对仪仗队增加女兵方队设计的,为了体现女队员的特点,样式为裙服,戴卷檐帽、穿长筒皮靴,颜色、用料、标志服饰与男仪仗队员相同,相对来说质地薄更易舒展。

    据军事专家张军社介绍,随着军队不断发展,服装也开始朝正规化方向发展,此次换装在装饰方面更显威武雄壮,从服装变化上,可以看出军队现代化发展的成就已开始在和国际接轨。同时,改革开放以后部队服装不断变化,既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气,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军人的形象气质,“线条更加明显,颜色比过去鲜艳,更容易识别,也更美观。”

    大国仪仗之指挥刀

    天下第一刀。“正步走”的话音一落,仪仗兵们果断抽刀、举刀,将指挥刀高举胸前……“威武文明、壮我军威”,1992年9月26日,“天下第一刀”三军仪仗队指挥刀,填补了我军兵器史上的一项空白。

    被誉为“天下第一刀”的仪仗专用指挥刀,刀身长1米,宽2.5厘米,重1.65公斤,刀形笔直,打破了传统刀形弯曲的特点,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尊严与力量。刀的护手用合金材料铸造,镀有24K黄金,外形像一只正展开双翅欲冲向万里晴空的凤凰,侧看它又似一只和平鸽,正展翅欲飞。整个设计象征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维护和平,愿与各国人民共同走向幸福明天的博大胸怀。手柄采用钛合金制作,外用棕色牛皮和精选金丝线缠绕,象征中华民族孜孜以求、勤奋上进和勇于奉献的高尚精神。顶部镶嵌一颗硕大的红宝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周围环绕34颗小宝石,代表我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刀体有56颗小宝石,代表56个民族。刀鞘鞘身外部雕有万里长城和9条腾飞的巨龙,万里长城象征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固若钢铁长城,日夜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幸福安宁,腾飞的巨龙则标志着九州大地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大国仪仗之专用军械

    56式半自动步枪:我国三军仪仗队装备的仪仗枪是中国制造,仪仗队员使用的仪仗步枪称为1956年式(简称56式)半自动步枪,两名护旗兵使用的仪仗步枪为56式冲锋枪(实际为突击步枪)。

    56式半自动步枪是中国根据原苏联西蒙诺夫SKS半自动卡宾枪仿制的产品,除结合本国实际做了少许改动外,与原枪基本相同。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开始向美国市场出口这种武器,由于大部分是通过北方工业公司出口的,因此该枪在美国被称为“北方SKS”,这也是中国出口武器中名气最大的一种步枪。

    56式半自动步枪为自动装填的单发步枪,采用导气式,闭锁方式为枪机偏移式,实施单发射击,具有重量轻、射击精度好、机构动作可靠等优点,是一支出色的军用步枪。

    56式半自动步枪是步兵使用的单人武器,它以火力、刺刀及枪托杀伤敌人。使用枪弹:中国56式7.62×39毫米步枪弹,有效射程达400m,集中火力可杀伤800m内集结之敌人。装上专用的发射器还可发射枪榴弹。

    这种半自动步枪结构简单,精度好,威力大,枪刺长而锋利,外形美观,但不能达到实战所要求的火力密度,也不能适应现代作战的要求。随着国产新型自动步枪的问世,56式半自动步枪已经从一线部队撤装。

    1950年,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军工业。50年代末56式半自动步枪大量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取代53式骑枪、日本三八式步枪和部分毛瑟步枪以及美国M1903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制式步兵武器。1962年,中国和印度爆发边境冲突,56式半自动步枪自装备后首次投入战斗,相比印军用的英制手动李-恩菲尔德短步枪,56式步枪以其较高的可靠性及火力,配合56式轻机枪及56式冲锋枪,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轻武器方面拥有优势,最终赢得战事。

    1968年,63式自动步枪装备部队,取代56式步枪和56式冲锋枪。56式步枪其后拨入民兵部队。但到了70年代中期,63式步枪在暴露出各种问题后终于撤装,部队重新装备56式步枪和56式冲锋枪。

    1979年,中国军队已经普遍装备81式步枪。1985年,56式半自动步枪正式撤装,由81式步枪或56式冲锋枪取代。但56式半自动步枪仍装备民兵部队。中国军队仅保留少数56式步枪作仪仗队的礼仪用枪。

    56式冲锋枪。正式名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另称为突击步枪,是仿制自苏联AK-47型7.62mm突击步枪,在1956年生产定型。由于当时我国的武器思想较为传统,因此把这种发射中间威力型步枪弹的全自动武器称之为冲锋枪。

    与AK-47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准星为半包式两侧护翼,而56式冲锋枪则为全包式的护环,护环顶端有开孔,56式冲锋枪最特别的是采用了折叠式的三棱刺刀,充分发扬我军“刺刀见红”精神。56式冲锋枪的枪托为木制固定枪托。

    56式冲锋枪系列的战斗射速为:点射每分钟90~100发,单发射击每分钟40发。配用1956年式7.62mm普通弹(通常称为56式步枪弹),在100米距离上能击穿6mm厚的钢板、150mm厚的砖墙、300mm厚的土层或400mm厚的木板。在使用上,对单个目标在300米内实施点射,在400米内实施单发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对500米内的飞机、伞兵进行射击,可以杀伤800米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到1.5公里处仍有杀伤力。56式冲锋枪和AK-47性能同样可靠,操作简便,易于训练和维修,但缺点也和AK-47一样,射击时产生强烈震动,难以操枪,射击精度差,重量偏大。

    AK47的中国型号:56式、56-1式和56-2式冲锋枪。

    改进型号:56式冲锋枪的改进型56-1式冲锋枪于1963年设计定型,它的最大特点是将原有的木制枪托改为可向下折叠的钢制框架枪托,使结构更加紧凑。

    56-2式冲锋枪则是在1980年设计定型。56-2式冲锋枪的主要改进是取消了刺刀,枪托改为右向折叠。另外在细节上也作了一些不易察觉的改进。如56式冲锋枪的保险扳把上端面形状与机匣和机匣盖间的让位槽相同,当保险扳把处于保险状态时,刚好可以盖住让位槽,携行时可防沙尘进入。56-2式冲锋枪在此基础上加宽了保险扳把的宽度,在机匣盖的下檐设计了一个突出的“屋檐”,保险扳把在保险状态下可伸入“屋檐”下,防尘效果更好。

    (新媒体责编:wx)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