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云南谋划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综合交通

    近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云南省新基建项目(2020—2022年)的通知》,公布了2020至2022年云南省704项新基建项目。基于全光网的综合交通物联感知工程建设、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工程、机场智慧出行等16个省交通运输厅主管项目入选,云南公路联网收费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大学共同承担的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基于区块链的智能交通可信支付交易平台研发与应用也位列其中。

    此前,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制定了“新基建行动计划”重点项目谋划方案,提出以交通基础设施与交通感知网络、通信网络的“互联互感”,加快实现铁、公、水、航、邮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养护、运行管理与服务等的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感知、泛在互联、通透智慧”,以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新基建”促进交通运输全产业链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

    全省交通GIS一张图初步建成

    目前,云南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已初具规模,编制了6000多项政务资源目录,建立了行业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与交通运输部、省发展改革委、省交警总队等实现了数据推送共享;初步完成全省交通GIS(地理信息系统)一张图建设。

    云南还大力推广BIM技术,建成了25万余公里数字化路网,整合了4000余公里三维数字化路网模型、1114幅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以及澜沧江景洪电站下游103公里的电子航道,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此外,云南正在加强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和路网态势感知,协同推进智慧高速公路试点建设,搭建了智慧高速公路综合管理平台,完成了收费营运分析系统、收费营运稽查系统、机电运维管理系统新功能的开发。

    下一步,云南交通将“新基建”发展重点定标于构建全光纤网络的数字化交通网,将在重点地区、通道、水域、航道、客运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园区、港口等推进北斗、5G、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的部署并提供服务,实现“物联感知最后一公里”接入和共享;构建全省路网高精度、全要素、三维仿真地图,实现交通监控资源上云并提供服务。

    推动交通基础设施资源的全数字化也将是发力重点,云南将着力实现数字交通信息高速网、三维虚拟化路网、实体运输网的“三网合一”。针对公、铁、水、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采用先进传感、无损检测、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实现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健康性能监测。

    综合交通网全光纤网络覆盖

    全省交通运输领域新基建项目中,最受关注的当属基于全光网的综合交通物联感知工程、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工程,两项工程也被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列为“新基建行动计划”重点项目。

    基于全光网的综合交通物联感知工程将开展综合交通网全光纤网络和物联感知全覆盖建设,推动“物联感知最后一公里”的接入和共享,结合交通高精度位置服务网,实现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全息感知。

    该工程落地后,将实现综合交通主干网络、末端节点全光纤网络覆盖,主要包括建设云南省高速公路专用通信网的16个州、市干线层核心网节点;行业通信专网也将接入规模达1000个以上的交通运输行业单位。

    交通高精度位置服务网主要试点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形成覆盖全省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分米级、厘米级及事后毫米级的高精度服务基准站网络,实现定位导航信号的泛在、无缝覆盖;接入全省运营的交通运输载体数据,建设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北斗高精度大数据中心,提供交通专属高精度位置服务。还将试点探索建设智能网联化车路协同测试路段,改造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自动驾驶专用道。

    “三网合一”云化服务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则是在基础设施网络互联、全息感知基础上,推动公路、铁路、水路、航空、邮政基础设施资源数字化,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BIM化和综合交通视频资源上云,实现信息高速网、三维虚拟化路网、实体运输网的“三网合一”和云化服务。

    在公路网方面,云南将实施基于BIM的全仿真路网工程,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以每年的公路普查数据为基础,实现二维电子地图100%全覆盖和数据的逐年更新。重点航道将按照“先两江(澜沧江、金沙江)、后库湖”的原则,逐步实现右江、澜沧江、金沙江、滇池、洱海等重点库湖区电子航道图100%全覆盖。铁路、民航方面,按照综合交通统筹协调的原则,逐步实现3856公里铁路路线、车站,民航机场、航线等基础设施数字化。

    基于区块链的智能交通可信支付交易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则将使城市ETC停车场将更“聪明”。依托该平台可实现停车智慧化、管理可视化和运营高效化,为ETC车主提供停车电子发票,停车位查询、预订、导航,反向寻车,周边信息推送等体验。政府部门和相关运营企业借助平台可面向各类停车场实现跨区域、多层级的集中监控和管理。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