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环保

    四川交通绿色发展之路这样“碳”索!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2020年9月22日召开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政府的这番发言,既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对国内的积极动员。

    作为碳排放大户,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交通运输业可谓面临着一场深刻变革。4月21日,记者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按照目前统计,四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量占全省的 16%至18%,而“十四五”期四川还将实施“综合交通建设万亿工程”,就现行的发展模式来看,到 2030年碳排放量将达到8000万吨以上。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仍任重道远。

    面对碳排放的严峻形势和碳达峰的严格目标,去年9月,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就提出了“以碳达峰为纲领,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自我革命”的总体理念,争取在 2028 年前,碳排放总量控制在 6500万吨,提前2 年实现碳达峰。目标既定,如何实现?近日,记者走访了四川省泸州、乐山、眉山等多个地市州,在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等多个交通运输领域,见证了四川交通如何“碳”索绿色发展之路。

    开展技术降碳 大力推广绿色交通装备

    4月15日,记者来到西南地区最大的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充电站——泸州城北公交枢纽站,看见一辆辆身披绿装的新能源公交车整齐停放着,其中一辆264路公交车与充电桩以电缆相连,正在充电。“我们这里有100支充电枪,可以同时满足100辆新能源车充电。”泸州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宏告诉记者。

    在全国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泸州,公交走在降碳之路前列,泸州公交集团于2014年就率先在四川省地级市中投入新能源公交车。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投入资金3.3亿多元采购新能源公交车和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新能源公交车达567辆,其中纯电动车329辆;建成充电站14个,拥有348支充电枪;同时有新能源公交车线路98条,占公交线路总数的62.4%。

    新能源公交车有何更多“新”意?李宏介绍,该公司对车载新技术、新设备持续进行应用研究,从安全性能、驾驶操作以及乘坐舒适度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引进了一批行业先进设备。

    “新能源公交车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显而易见的。”李宏谈道,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是常规车辆能源消耗的25%,混合动力新能源公交车比常规燃料车辆百公里节气率约为18%。此外,公司采取夜间用电低谷预约充电、白天高峰补电的充电模式,年均节约燃料消耗成本1000余万元。新能源车能年减少排放7万吨标准煤的有害物,预计到2025年可达到年减少排放10万吨标准煤的有害物。

    将视野放宽到四川全省,根据统计,目前全省3.4万辆公交车中新能源车辆占比已超35%。同时该省还在积极开展氢能公交车试点,目前成都市、凉山州已分别投放氢能公交车170辆、10辆,并开行试点线路。

    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重要经济干线和旅游公路沿线,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也在积极推进充电桩等低碳技术装备的布局及应用。

    “截止202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累计建成80处充电桩设施,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到30%。”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厅高管局)高速公路服务监管处负责人王浩宇表示。

    为进一步适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还启动了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设施建设4年规划:2021年,率先实现成渝、川渝、出川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全覆盖,计划完成34对服务区共66处充电桩建设;2022年,计划完成成都一绕、二绕、三绕的33对服务区共65处充电桩建设;2023年,完成省内城市间高速连接线20对服务区共39处充电桩建设;2024年,完成剩余高速路段10对服务区共20处充电桩建设。到2024年底,四川将力争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80%以上。

    挖掘水运潜力 让航运发展“绿”意盎然

    芳菲四月,岷江青神段景色宜人,在位于眉山市青神县的江湾神木园景区,四川省首艘新能源游船——“用九之星”号惊艳亮相。该船是一艘锂电动旅游船,也是中国内河第一艘采用无轴推进系统的船舶。

    眉山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曾涛介绍,该船总长22.44米、总宽4.5米、设计吃水0.6米,可以载客80人,船体材质采用钢制+玻璃钢新工艺,整体重量比全钢结构船舶轻40%,既降低了能耗又提升了安全性能。船舶静水航行的最大续航能力达到6小时,能效可达到96%。此外,船舶动力采用无轴推进器,传动效率更高,噪音更小,舱内噪音仅为50分贝,船舶达到了航行中低噪音、零排放、无污染的环保要求。

    “该船的投入使用,将为加快岷江水上旅游资源绿色开发引领新方向、注入新活力。”曾涛高兴地介绍,“用九之星”号于今年2月下水,计划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除此之外,目前眉山雅女湖和黑龙滩还有7艘新能源游船将于近期完工交付使用。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提升四川水运绿色发展水平,除了眉山,乐山、广元两市还有12艘新能源试点船舶正在抓紧建造。预计6月份,各地试点船舶将陆续建成投运。试点船舶全部投入使用后,每年较柴油机船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80吨、二氧化硫约3.2吨、氮氧化物约4.8吨。

    “下一步,我省还将结合新能源船舶实船运行情况,开展新能源动力系统应用技术论证并继续优化试点船舶,为全面推进我省客船提档升级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水路运输领域要降碳减排,不仅要在船舶建造上苦下功夫,还要为船舶插上一双能够降碳的“翅膀”。

    4月15日,记者来到泸州港,见“民畅**”轮正停靠在集装箱码头等待装载货物,而船舶在一到港之际就接上了岸电。“现在到港船舶都用上了岸电,‘油转变’带来的好处非常明显,”四川泸州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副总经理曹廷华笑着介绍,辅助燃油发电机不用发电了,船员值班维护的工作量小了,噪声消除后船员可以得到更好休息,也有利于全身心保障船舶安全航行。

    “更重要的是环保效益明显。”曹廷华说,2018年泸州港在6个集装箱多用途泊位建立了6台(套)40KW船舶岸电设备,每台设备配有两个充电桩,可供12条船舶同时使用岸电,每年平均使用10万度电左右。船舶靠港接入码头岸电后,每年可以节约燃油600吨,可减排一氧化碳排放量约1944T,二氧化硫49.6T,氮氧化物56T,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据统计,目前四川省累计建成岸电设施48套,实现全省长江干线五大类港口(泸州港、宜宾港)岸电配备率100%。

    调整运输结构 全面协同推进“碳达峰”

    水运作为一种绿色运输方式,本身就存在能耗小、碳排放少的特点,同时又具备运能大、运价低的优势,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进一步优化调整运输结构,重点推进“公转水”“公转铁”成为大势所趋。

    在“十三五”期,四川交通就把“加快运输结构调整”作为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一项重点举措,如实施了《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至2020年)》,重点引导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公铁、公水和公铁空等联运方式转变。同时,大力推广集装化、厢式化、标准化的专业化多式联运装备,改进提升运输组织水平。还累计开通了集装箱班轮航线12条、铁水联运班列11条。2020年,全省完成水路货运量6527万吨。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表示,下一步将立足于综合交通运输,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等发展机遇,持续优化完善路网布局、路网结构,强化互联互通,促进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顺畅衔接,为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提供基础支撑。

    同时推进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持续提升多式联运货运运量。推动道路货运行业集约高效发展,推进“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强多部门物流信息共享。

    除了货物运输从公路向水路和铁路调整,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也将调整的目光投向了更宽更广的地方。如引导私家车出行向公共交通出行转变,积极发展地铁、公交等大中容量公共交通,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载能力。

    据了解,“十四五”期,四川省轨道交通规划完成投资2350亿元,实施成都都市圈市域(郊)铁路195公里、成都地铁177公里、山地轨道交通500公里。同时,将加快公交专用道、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等慢行系统建设,推进共享单车发展,构建“135”绿色出行体系,即:1公里步行,3公里骑自行车,5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大力倡导公众采用绿色方式出行。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