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环保

    深入剖析环保类PPP(一)环保PPP的机遇与挑战

    2014年以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受到广泛的关注。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先后推出二十余项文件,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等公共服务领域,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PPP模式在国内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但在环境领域,尤其是除市政污水、垃圾领域外,尚是新生事物。在环境领域推进PPP模式将有利于拓宽环保投融资渠道,同时对环保投融资格局产生较大影响,在推进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的特点。

    一、环境PPP项目特点

    与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等领域不同,环境领域PPP项目普遍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复杂性,环境保护领域面广,涉及水、大气、土壤、噪声、生态保护等多个介质与要素。环境保护项目类型多,以水环境保护为例,包括饮用水保护、市政污水处理、农村污水处理、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湖泊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等项目类型,不同类型的项目其环境标准与实施技术路线均存在较大差异,且资金来源和投资回报也较为复杂且不固定。

    二是公益性,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特性,环境保护项目普遍缺乏收费机制,资金投入的回报机制与渠道不健全,大部分不具有稳定的现金流。

    三是技术性,环保PPP项目投资、运行管理等受工艺技术影响较为明显,技术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以最常见的市政污水深度处理为例,从一级B提标到一级A,技术方案可选用混凝过滤,或者人工湿地等。两者在占地、基建、投资、管理(电耗、加药、人工、维修)、效益等差异较大,需要结合项目用地情况、自然条件、投资预算、管理水平、预期效益等,综合考虑。又如河道整治类项目,不同的污染要素、污染程度和整治要求,相应的技术路线差异较大,简单的清淤工程,通常治标不治本,需要采取控制污染源、强化河道自净能力、甚至是增加径流等综合措施,方案的设计直接影响着项目投资和施工组织。

    环保+PPP的机遇

    国家政策力推

    政策环境有六个亮点,即重视公众参与,逐步重视信息公开;环境治理考核注重从质量出发而非从排放指标出发;对市场化的逐步重视;对责任主体追究到位的重视;采用时间表倒逼机制;生态化思路的转变,更加注重生态顶层结构建设。

    上市公司积极

    PPP是环保行业的重要主题,环保类PPP项目预期盈利稳定,是高质量项目的代表。对上市公司来讲,PPP模式将从多个方面优化上市公司盈利和运营能力,包括:优化盈利能力,改善现金流,降低表内杠杆、提升表外杠杆和改善施工、缓解拖欠工程款现象。

    PPP模式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纯正的PPP项目门槛非常高,环保PPP项目不断大型化的趋势,导致上市公司逐渐大型化、巨头化,带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并带来大量并购机会。从需求端来讲,未来环保投资仍将处于高位,PPP领域两法合一,法规政策逐步明了,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建设需求释放;从供给端来讲,PPP项目入库审批趋严,项目门槛不断提高。供需关系共同作用,环保PPP投资价值将逐步体现。

    PPP可以缓解地方政府债务

    一直以来,中央提出并反复强调“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增长的目的。对地方政府来说,随着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财政赤字全面提升,增加财政支出力不从心。地方政府要增加财政支出来稳增长,只能通过加杠杆的方式实现。此时,43号文、45号文及新预算法的出台,一方面剥离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功能,约束了地方政府进一步负债,另一方面确立了PPP模式在地方政府投融资业务上的主体地位。对地方政府来说,PPP模式是缓解债务压力、提高投资效率的必然选择。

    环保PPP挑战分析

    环保PPP执行层面困难多、风险大

    在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方面,各部委合作的默契度仍有待提高,应该加强沟通以达到协作治理的效果。比如“水十条”提出的政府协同机制,在运行中仍存在部门协同乏力、效率不高的现象;PPP模式尚没有实现真正有效的跨部门合作。

    PPP项目资产流动性低。PPP项目投资形成实物资产后,存在较强的资产专用性。一方面,PPP项目资产流动性不强,难以转让交易;另一方面,PPP项目资产强调使用的配套性,如污水处理项目需要与市政管网对接才能投入使用。目前,PPP项目退出渠道主要是政府回购、转让给其他社会资本等,难以适应多元化的资产转化需求。

    其他执行风险。包括项目公司管理经验不足、合作风险、施工工期和质量控制风险、合同变更风险等。

    市场配置机制需要有效落地

    环保PPP收益低,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急需创新,金融系统依然爱国嫌私。国进民退的现象在环保领域很严重,其中伴随着PPP大潮中融资属性越来越强的逆趋势,这会阻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此外,国家强调的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大方针,包括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政府采购公共服务和PPP等多个异曲同工的方向,其中的基本逻辑就是实现市场化和专业化这两个方向。“市场化的核心是能不能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力量来选择优秀的公司。而专业化在环境领域就是提高环境治理专业效率和能力。”

    环保科技应用落地难

    科技水平不足,体制科研资源转换效率低。环保行业有小领域创新的特点,不适合国家主导大型投入,但我国大部分环保技术是硬性科技,资源和科研项目向大国企倾斜。在商机的促动下,一方面国家课题盲目投入国企,应景的创新较多,市场竞争效率不足。另一方面得不到支持的私企以盈利为目的盲目开发,容易被“山寨”,带来低价恶性竞争,所以我国环保领域的国际型科技公司特别少。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