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环保

    碧水源文剑平国家需要一个创新技术的环保巨头

    12月21日电 “我们从国外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只能靠自己、靠创新。”日前,在接受采访时,高科技环保上市企业碧水源的董事长文剑平如是说。在他看来,当前我国生态环保领域的创新尤其重要,重视学习传统的、尤其是国外的技术本身没有错,但是我们今天碰到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压力是前所未有的,是国外不曾遇到。所以,解决问题只能依靠自身的创新。

    技术创新是碧水源的灵魂

    以北京为例,文剑平指出,北京这座城市不仅缺水,而且水环境容量也已经饱和。就算按照国外的最高标准来建设污水处理厂,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北京必须把污水变成新的水源,才能持久解决北京水环境问题,同时缓解北京的缺水问题。一把钥匙开两把锁,这就需要创新的技术和方法。

    文剑平表示:“目前我国使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差不多都是几十年前从国外引进的,后来在使用过程中只进行过一些小的改良。这样的技术,怎么能够应对今天的水环境污染局面呢?我们必须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理念,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现在,碧水源利用自主创新研发的膜技术,可以把污水直接变为新的水源,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处于引领地位。”

    在他看来,目前,我国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和饮用水不安全等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很严重,是国家在通往真正强盛的道路上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并非资源不够,而是生态环境的容量不够。比如说,水资源总量可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但是接纳不了那么多污染物。环境容量只有这么大,但是GDP不断增长又会造成污染物排放的持续增加,如果不把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环境容量范围内,“装不下”的结果只能是环境继续恶化。

    所幸当前国家治理生态环境的意志空前坚定,大力提倡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意味着战略机遇的到来。文剑平认为,在机遇面前,碧水源具有很明显的发展优势。碧水源的企业愿景是解决中国“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等领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围绕这一愿景进行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在机遇期来临之时,我们的准备工作是很充分的。”

    “技术创新是碧水源的灵魂。”文剑平进一步指出,多年来,碧水源坚持以自主研发的世界领先的膜技术解决“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三大问题,以及为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核心技术包括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和双膜新水源技术,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碧水源膜技术的引领优势,使企业具备了强劲的竞争力。

    生态环保领域的中坚力量

    面对新的时代,以碧水源为代表的环保企业也开启了新的征程。谈及未来发展,文剑平指出,在市场开拓方面,碧水源要继续付出极大的努力。“我有一个拓展市场的‘法宝’,就是给地方决策领导写报告、写信。碧水源在170多个城市运营大量的项目,其中有不少就是靠写信‘拿下’的,比如北京、昆明等。”对于这些项目,文剑平会做大量的研究,力证碧水源的技术方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的水环境问题,造福当地百姓。

    此外,碧水源力争要在民用净水市场上有所建树。用文剑平的话说,为了使13亿同胞喝上健康干净的水,碧水源研发推出了系列纳滤净水机,这既是企业必须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也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将成为碧水源重点发展方向和领域之一。同时,针对农村地区,碧水源还推出了惠民水站,村民刷卡取水,可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饮用水不安全的问题。

    “我们还要继续坚定地进行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市政工程领域,除了污水处理,碧水源早已着手在自来水领域布局。我们要利用DF膜的优越技术性能,改变传统的自来水生产工艺,推进其升级换代。我相信,外界不久后就能看到碧水源在这个领域的贡献。”对此,文剑平显得信心满满。

    现在,碧水源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为了生态环保领域的领军者。公司现在的定位,已经从刚开始的治理水环境的专科医院,正在转向解决各类生态环保问题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发展。

    作为一位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企业家,文剑平表示,碧水源做的事情一定是要为社会、为国家解决某些问题,要从社会、国家需要的层面来考虑企业发展。“评价一个公司的价值,要看它为国家、社会及为老百姓(61.750,0.56,0.92%)解决了什么问题,要有社会责任感,而不是看它赚了多少钱。”

    最后,他说:“国家的经济要强大,环保一定要跟得上,我们国家需要一群强大的、拥有创新技术的环保巨头公司支撑国家经济的发展,否则无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保巨头一定是最有创新力量的企业,如同要打造航空母舰,国家一定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材料工业企业。碧水源一定要成为生态环保领域的中坚力量,能为国家解决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