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红黑榜

    夯基础强机制 组合拳打造信用之城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发布《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月报》,马鞍山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位列全国262个地级市第9位,连续4个月居全国前十位。

    “这标志着马鞍山市城市信用基础水平在提升,企业和市民的信用意识在提高。”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马鞍山市按照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建的原则,坚持立足市情,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和信用服务机构的专业优势,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凝聚发展合力,大力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郁氛围。

    以平台和制度为支撑,筑牢信用根基

    根据城市信用建设要求,马鞍山市建立了以“一网一库一平台”为核心的“信用马鞍山”信息平台,向社会提供市场主体“一站式”查询服务,实现信息查询、红黑名单、异议投诉、政策发布、信息公示等功能。自开通以来,平台已累计收集信用数据总数320万条,仅2018年已归集信用数据118.3万条,“双公示”信息14.7万条。信用马鞍山日均访问量高达3250次,提供信用查询服务1400余次。

    在完善信用制度体系上,马鞍山市着力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的基本规则,围绕依法行政、守信践诺、诚信体系建设等21个领域,形成覆盖信用信息记录、共享、应用、修复等信用制度体系。加强信用标准规范建设,编制发布信用信息目录编制指南和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18年版)。此外,马鞍山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存量转换率和重错码率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红黑榜”发布为手段,凸显信用价值

    “红黑名单”是开展联合奖惩的基础,马鞍山市制定发布“红黑名单”管理办法,出台市级《马鞍山市信用“红黑榜”发布制度》,明确了行业发布要求。市住建、文旅、农委、环保等15个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制定了各领域“红黑榜”发布制度。

    日前,马鞍山市税务部门作为全省试点单位,全市有32318户已办理税务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类型纳税人的信用评价工作,其中A级22户,B级462户,C级143户;D级249户;M级31442户。A级纳税人在办税服务厅可享受快速通道服务,纳税信用较好且被认定为一类的出口企业5个工作日内即可办完出口退税等。对D级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领用按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每次领用不得超过25份,当月第二次领用时按第一次领用发票开具金额的3%预缴税款等。一“红”一“黑”,正反案例判若云泥。

    此外,马鞍山市多部门已联合签署市级备忘录17个,转发国家签发的20个联合奖惩备忘录。今年以来,累计向国家、省级平台报送联合奖惩典型案例82篇,推送各重点领域信用奖惩发起部门上传的联合奖惩案例共1196条。在全国262个地级市中,全国只有5个联合奖惩措施实施率达到50%以上的城市,马鞍山市是其中之一且为安徽省唯一。

    以培训和宣传为路径,营造诚信环境

    按照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宣传模式,马鞍山市在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集中开展了形式丰富的诚信集中宣传活动。今年4月份,在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学校中开展“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月”活动。6月14日,市人行围绕“学习征信知识,维护自身权益”主题,组织开展了“信用记录关爱日”活动。市司法部门以法治宣传服务助推社会信用建设,将诚信教育融入法治宣传活动中。通过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有力地营造了诚信的社会氛围。

    9月12日,市税务局联合市发改委共同举办失信纳税人诚信教育暨信用修复专题培训观摩活动,马鞍山市70多户D级纳税人参加培训,28个承担教育培训任务的主管部门参加观摩。不大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一场别开生面的“诚信教育专题课”正在举行。台上“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台下“学生”听得聚精会神,而这场教育课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学生”都是上一年度70多家纳税信用级别为D级以及黑名单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发展是大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是大事。马鞍山市大力推动失信主体整改和重建良好信用,统筹实施《2018年度马鞍山诚信教育培训计划》,通过诚信教育,促使失信主体自我纠错、自动更新。

    信用,既是文明城市应有的品质,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清风扑面,细雨涤尘,一系列的“组合拳”,让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依法维权的意识观念正在普遍形成。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诚实守信也必将成为全民的自觉性行为规范,成为助力马鞍山市建设“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强大催化剂。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