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民航

    民航中南局团委赴民航西藏区局交流共建

    近了,近了,随着飞机飞行高度不断下降,透过舷窗,雅江的河谷和两侧的山峰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在眼前。随着机身微微一震和机轮接地的声音,载着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团委西藏共建小分队的航班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的跑道上。

    今年是中南局党委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年。中南局团委按照中南局党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民航工作“一盘棋”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局局共建”工作。此次中南局团委派出共建交流的西藏小分队,要在海拔3600米的高原上,在民航西藏区局进行为期一周的团建和业务交流,用他们的眼睛和内心去感受和发掘西藏民航人的苦与乐、坚守与奉献,同时还要聆听援藏干部的付出与收获。

    青年交流到高原一线岗位上去

    初次来到西藏,虽然西藏小分队的队员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可是高原反应的威力还是让大家始料未及。抵达当天下午,来到拉萨不过短短两三个小时,就已经有队员开始出现头痛、胸闷、心跳加速的症状。吃过晚饭,所有人走路都变得困难,到了房间躺在床上就再也不想起来。

    在交流期间,一位队员反复发烧,最高一度烧到39摄氏度,队友们为他买药、陪他去医院、给他带饭。在离家数千里的边疆高原上,大家相互扶持,努力克服身体不适,在西藏区局的各个部门和岗位上开展交流锻炼。

    西藏小分队的队员们第一站来到了西藏区局团委。西藏区局团委是民航团委青年交流工作的发源地。正是在这里,民航青年交流工作被民航局团委推广到了全国。两局的青年刚刚见面,就碰撞出了青春的火花: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感悟、当代民航精神和“三个敬畏”学习心得、民航知识进校园青年志愿服务、共建扶贫……一个又一个话题拉近了双方青年的距离。

    随后,队员们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区局运行办、区管中心、军民融合办,具体深入了解“政企合一”特殊体制下区局安全监管工作、高高原和军民两用机场鸟害防治和防汛工作、高高原地区“过渡季节”和“反过渡季节”气象变化特点,以及拉萨贡嘎机场军民深度融合试点情况。每到一处,队员们都满载而归。

    西藏民航人缺氧不缺精神

    高原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这一点每个人都知道;但西藏民航人精神的富有和快乐却只有亲自来到高原才能体会。

    “围山含笑,流水欢歌”这富有诗情画意的语句出自一位在苦寒之地工作的西藏民航人之手——李海滨。他是西藏区局团委副书记,2006年大学毕业就来到西藏工作,14年的高原工作,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

    与李海滨的交谈中,大家把思绪拉回到10年前。那是2010年,西藏区局90多人接到任务去参与阿里建站。他们乘坐3辆大巴车从拉萨机场出发,在“搓板路”上连续不停开了三天三夜,靠着面包、矿泉水充饥;怕司机师傅打盹,坐在副驾驶座的带队领导就不停给师傅递烟,就连上厕所都是定时的。当在黑暗中看到阿里的点点灯火时,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发出欢呼声。可迎接他们的是更加恶劣的环境,旅馆是用木板隔起来的,晚上洗澡水不够,就连传真机都没有,要到不远处的私人加油站去借。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艰苦奋战,圆满完成了阿里建站任务。阿里机场通航后,当年参与建站的许多人就留下来工作了。

    “脸黑,心红,屁股白——就是表面很冷,内心火热;做人清白,做事干净。”李海滨用这么一句话总结在西藏14年的工作。

    就在共建交流期间,当年一位参与阿里建站并留下工作的姑娘调回了拉萨。去阿里建站那一年,她23岁,刚刚大学毕业。眨眼间,10年过去了,她把人生中最美好的10年青春献给了阿里,献给了西藏的民航事业。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这就是西藏民航人的真实写照。

    一起来听

    援藏干部的付出与收获

    在民航西藏区局,有一位中南局青年干部正在运行办执行援藏任务。他叫石彬彬,是河南监管局机场处的一名青年监察员。去年,他作为中组部选派的第九期援藏干部中的一员进藏,如今,时间刚刚过去一年。

    “西藏小分队”见到“家人”的兴奋劲还没过去,队员们就被高原反应折磨得喘不过气、迈不动腿。看着队员们一个个萎靡不振的样子,石彬彬说,拉萨机场这边条件还算好的,在海拔更高、更偏远的阿里机场,那才是真正的考验。

    “彬彬专业能力强,来到运行办以后承担了非常繁重的工作。”“彬彬帮我们发现了很多以前我们没发现的问题,帮我们堵住了安全漏洞。”说起石彬彬,身边领导纷纷如是说。最近,石彬彬负责主持工作,很多材料需要他审核把关。他几乎每天在食堂快关门时才匆匆赶去吃饭。“我就想把活儿干好。”这是共建小组听石彬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在石彬彬宿舍床头柜上,摆着一张新婚妻子的照片,书桌上挂着一幅字——“以梦为马”。这对他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鞭策。

    在他的日记本上,共建小组队员无意间翻到这么一句话:“到区局的这一年,我从西藏崇山峻岭之间,读到了什么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召唤;我从坚守在海拔4200米和4300米的阿里航站与昌都航站职工的日常工作中,读到了什么是‘战天斗雪保通畅’的革命意志;我从在这工作了20年、30年的老前辈身上,读到了什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

    恶劣的环境和工作的辛苦不是最考验援藏干部的,许多援藏干部甚至将生命永远留在了雪域高原。和石彬彬去年一批援藏的一位医生,在抢救病人时,自己永远倒了下去。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期又一期的援藏干部,西藏的发展才能越来越好;因为有了一代代坚守在这高原上的西藏民航人,西藏和内地的“空中天路”才能保持50多年的安全飞行纪录。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