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民航

    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低能见度飞行程序试飞圆满成功

    7月15日02时57分,一架南航波音787梦想客机稳稳停靠在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218号停机位,机组通过无线电向塔台报告:“CSN5277停机到位,谢谢指挥,再见。”这一精准停靠的瞬间,标志着由新疆空管局设备公司设计的天山国际机场低能见度飞行程序,圆满完成实地验证试飞,为机场冬季复杂天气运行保障注入强劲技术支撑。

    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航空枢纽,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因地势低洼,每年12月至次年1月,冻雾、霾、团雾及低云天气频发,尤其在静风条件下,雾气不易消散。为有效应对冬季频发的“局地性”大雾等低能见度天气,提升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航班运行效率,自今年4月17日乌鲁木齐机场转场北航站区后,设备公司航务部即着手筹备并实施低能见度飞行程序设计,内容包括Ⅲ类仪表着陆系统(俗称“盲降”)程序和低能见度起飞程序。其中,Ⅲ类盲降作为全球民航最高级别的着陆技术,可在极低能见度条件下,由自动驾驶仪完成精准的跑道对准与着陆。

    7月15日1时45分,天山塔台向试飞航班CSN5277发出指令:“CSN5277,26L,使用VARMI-1R 离场”。飞机随后从218号停机位推出,在引导车带领下滑行,于2时11分起飞。试飞过程中,飞机先后成功实施了Ⅲ类A标准的盲降进近(复飞拉升)和Ⅲ类B标准的盲降自动驾驶安全着陆。

    据悉,该低能见度飞行程序将于今年冬季在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正式启用。实施后,航班起飞所需跑道视程(RVR)可由原先的400米降至150米,落地所需RVR可由550米降至150米。2020年乌鲁木齐机场RWY25首次获得Ⅲ类盲降批复,成为继北京首都、北京大兴、上海浦东机场之后我国第4个拥有Ⅲ类盲降运行能力的机场。

    面对今年冬季大考验,本次新跑道低能见度飞行程序的试飞成功,有助于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应对冬季各类复杂天气、尤其是低能见度条件下的运行保障能力,进一步迈向国内领先水平。(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杨超 报道)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