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抗衰“神药”NMN到底是什么?

    2018年以来,NMN已成为一个网络热词,有人干脆称之为“不死药”。这是因为已经有公司将其制成用于帮助人类抗衰老的产品。那么这个神奇的“长生不老药”到底"神”在哪里?它神奇的抗衰老效果如何产生的?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机体衰老的本质。我们都知道,机体衰老其实主要是因为细胞功能的衰退,而细胞功能衰退,很大程度上又是由线粒体功能发生障碍导致的。不难理解,作为细胞内能量的主要来源,线粒体的状态直接决定了细胞复杂的功能能否得以发挥。具体来说,衰老是由于线粒体累积损伤产生过多的活性氧(即氧化自由基)造成的。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主要释放能量的反应是三羧酸循环与氧化磷酸化,这些过程中生成大量ATP(腺苷三磷酸 adenosine triphosphate,生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当线粒体损伤时,导致过多活性氧的生成,活性氧引起线粒体蛋白、脂类和核酸氧化损伤,并由此进一步抑制氧化磷酸化和加重活性氧生成,使得细胞不能产生足够的能量,最终走向凋亡。

    这些衰老细胞,随着年龄的增大,累积越来越多,不仅没办法帮助器官发挥应尽的职责,还会分泌一系列的泌炎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蛋白酶,增加患慢性病的风险。

    在整个能量生产和损伤发生的过程中,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 又称辅酶I或者诺加因子) 水平的高低就显得尤为重要了,NAD+是细胞器线粒体赖依产生能量提供给细胞发生其所有基本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之间的交互反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2013年,哈佛医学院David Sinclair教授的科研团队发现,通过口服摄取天然存在于体内的NAD+前体物质NMN,可以有效提高细胞内的NAD+含量,从而达到逆转衰老的功效,在实验中,他们把服用NMN和没有服用NMN的两组同样岁数的老鼠做了对比,实验的结果得出,22个月(相当于人类60岁)变得和6个月大的小鼠的身体状况一样,而没有吃的那一组则自然衰老,这个研究成果发布在美国权威杂志《Cell》上面。短短几年,相关的学术论文纷纷出现,NMN具有抗衰功能已经得到科学界的权威认可。

    在2016-2018年间,哈佛医学院及华盛顿大学、日本应庆大学等世界顶尖科研机构均对NMM进行深入研究,分别从逆转肌肉萎缩与提高体能、抑制衰老引起的认知能力下降,保护心脑血管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再次强有力的证实了NMN于抗衰老方面的卓越效果。这些发现使NMN迅速荣升为衰老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与焦点。多年来,已有近百篇论文发表于《细胞》、《自然》、《科学》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对NMN的多样功效及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令人惊喜的是,实验结论还显示,口服NMN带来的NAD+回升,促使与人类相近的实验动物小白鼠寿命廷长了1/3左右。

    《自然》杂志对NMN的报道

    2018年底,CELFULL赛立复产品迅速面市,赛立复更注重NMN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采用2018年诺贝尔奖的酶定向进化技术与独家专利技术Turn A递送体系,人为的创造特殊的进化条件,模拟自然进化机制,定向选择出活力更高、稳定性更好的生产NMN的酶,并保证更高的吸收度。因此赛立复NMN在稳定性和吸收度上更高,更适合长期服用。

    作为一款膳食补充剂,安全性永远是人们关心的重点,赛立复 NMN是目前唯一具有中国权威的长期安全性检测实验报告的NMN产品。据赛立复的负责人表示,赛立复在安全检测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曾经过国内权威机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长达8个月的安全性检测。

    而且还公布了各项检测细节。

    且2019年经过浙江省疾控制中心长达1年多的全方位评估,再次证明了安全性及有效性。

    赛立复NMN含量极高,每瓶高达9900mg,经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赛立复NMN单粒含量为179.52mg,赛立复NMN9900在目前NMN品牌当中含量也是最高的。

    赛立复对NMN最重要的贡献是生产成本和技术突破。在此之前Sigma Aldrich公司的NMN,500mg卖到11321元,单人花费动辄每年超过300万;甚至日本商业NMN 3000毫克的价格也高达5000元。NMN虽“神”但却堪称为“天价”。赛立复NMN经过多年的研发与技术提升使NMN的成本降低到日本的十分之一(现在日本NMN9000单瓶价格也在20000万元以上)。在赛立复NMN系列产品进入京东的仪式上,赛立复高层表示将不断提升赛立复NMN的生产技术,有望惠及更多人,这也是CELFULL(赛立复)在长寿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本文来自NMN之家,搜索NMN之家,了解更多NMN资讯。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