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赞歌》赏析
《长城赞歌》由吕伟忠作词,胡旭东作曲,潘田果演唱。
词作者吕伟忠
《长城赞歌》的词作家吕伟忠先生从小在司马台长城脚下长大,热爱歌词创作,写这首《长城赞歌》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长城,了解长城。吕伟忠可以称为"戍边后人",其祖先是明朝修长城的世袭军人,吕先生家至今20代人生活在长城脚下,经历了修筑长城,到保卫长城,所以写出"我生长在长城旁,长城内外是家乡"这样的内容。
吕伟忠熟知司马台的一草一木,早已对司马台产生了血溶于水的感情,在做社会调查的时候又更加深入了解到了很多故事和情节,吕先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长城,所以花费了好长时间,创作完成了这首《长城赞歌》。
长城是什么?长城其实就是边墙,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司马台望京楼
明朝前,长城是华夏民族抵御北方民族的产物,清朝后国家统一,长城就不再是防御工事了,日本侵华战争,长城抗战又派上用场。其中明长城西起大漠东入海洋最为壮观,蜿蜒起伏尤如巨龙横贯太行燕山顶上。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长城是最早的项目管理工程,吕伟忠在北京大学的时候也对长城有过项目管理的探究,长城可以称为是项目管理工程的典范,也是最严格的项目管理工程,修建长城时也像如今一般,是项目负责制,谁烧的砖,谁负责修的墙,都刻有名字,由此产生了长城上刻有人名的砖,如果长城质量不好倒塌了,负责人就要惹遭诛连九族之罪上身,并且以当时的国力来讲,生产力落后,修建长城是个十分庞大的工程,困难的运输条件,数不清的人力,经历了漫长的艰苦岁月终于建成这"威严敌楼坚固的墙",由于精力几百年上千年的风吹日照雨淋炮火洗礼依然屹立所以是"风霜雨雪铸就的脊梁"。
长城全长一万多里,所以称万里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秦皇岛龙头入海,主要途径燕山、太行山和大阴山等,它把所有的山川连在了一起,山川数量之多,不止一万两万,所以吕伟忠作词:"磅礴雄伟一揽百川","万里长城万里屏障,西起大漠东入海洋,蜿蜒起伏尤如巨龙,横贯太行燕山顶上"
古北口长城战役
《长城赞歌》中歌词其中有一句歌词:"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永远铭刻在我们心坎上"源于国歌歌词的内容,是因为吕伟忠在深入调查中了解到"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由来:1933年3月10日,田汉随上海慰问团来到古北口,慰问守卫长城的将士。田汉在古北口待了23天,还跟着将士上了前线。一次,日军一发炮弹打到阵地上,把长城城墙炸出来一个大豁口,那会儿,是依托城墙打仗,没挖战壕,城墙一豁开就暴露了,没办法,只好在敌军两炮的间隙,赶紧把将士的尸体往豁口上垛。这种惨象深深地印在了田汉脑海里。1935年,他为《义勇军进行曲》作词,不由得写出来这样一句话,'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悲壮的故事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勇抗敌的精神深深的刻在了吕先生的脑海里,更另吕先生感到震撼,吕先生的老家司马台距古北口长城抗战位置不过五公里,故作词 '听惯了金戈铁马的故事,看懂了长城不倒的气概;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永远铭刻在我们心坎上'。
《长城赞歌》致敬北京"长城文化带",意在阐述长城精神和国歌在每个中国人心目中的分量,是"国魂",是刻在心里刻在骨子里神圣不可玷污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永远传承的精髓。歌词的字里行间都能体现出万里长城磅礴的气势,带有浓郁的爱国主义色彩、呼唤起听众们内心深处的国家情怀。
长城赞歌
作词:吕伟忠 作曲:胡旭东 演唱:潘田果
万里长城万里屏障
西起大漠东入海洋
蜿蜒起伏尤如巨龙
横贯太行燕山顶上
我生长在长城旁
长城内外是家乡
听惯了金戈铁马的故事
看懂了长城不倒的气概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永远铭刻在我们心坎上
万里长城万里边防
威严敌楼坚固的墙
磅礴雄伟一揽百川
风霜雨雪铸就脊梁脊梁
我生长在长城旁
长城内外是家乡
听惯了金戈铁马的故事
看懂了长城不倒的气概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永远铭刻在我们心坎上
万里长城万里边防
威严敌楼坚固的墙
磅礴雄伟一揽百川
风霜雨雪铸就脊梁
万里长城万里边防
威严敌楼坚固的墙
磅礴雄伟一揽百川
风霜雨雪铸就脊梁脊梁
万里长城万里长
万里长城是故乡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