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金风科技海上风电培训中心:以高水平实训护航海上风电发展

      对我国风电产业而言,平价已近在眼前,创新依然在路上。

      在2020年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上,金风科技海上风电培训中心凭借一直以来在海上风电领域“可靠性”与“安全”的创新实践,荣获“中国风能人·创领先锋”奖项,为风电行业的高质量健康有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期,小编带近距离领略金风科技海上风电培训中心,感悟从中迸发的创新之美,管窥未来的创新之道,更好迎接风电行业发展新阶段的机遇与挑战。

     

      项目小档案

     

      项目名称: 金风科技海上风电培训中心

     

      实施单位: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付时间: 2018年11月10日

     

      亮点: 它是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求生实训平台,相继完成全球风能组织(GWO)基础安全及技术培训模块认证。成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全面覆盖全球风能组织八大主流课程模块的海上风电人才实训基地。该中心以全球风能组织培训标准为立足点,结合中国海上风电实际情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

     

      2019月召开的海上风电培训中心协办CWOGWO中国委员会)会议

      海上风电项目所处的环境通常复杂多变,且由于受天气、交通工具等因素的影响,作业窗口期短。在这种情况下,人员的安全技术能力成为影响风电场安全运行和发电收益的重要因素,培训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途径之一。围绕海上风电培训体系建设,风电企业进行积极探索,起步较早的金风科技海上风电培训中ﻪ心无疑为业界树起了一座标杆。

     

      金风科技海上风电培训中心坐落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风电产业园内,于2018年11月10日正式交付,系国内首个海上风电专用培训中心,致力于通过严格实训提高风电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实操技能,打造安全无伤害的海上工作环境,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服务,向海上风电持续发展输出复合型人才。

     

      为了达到实训的效果,金风大学海上风电培训中心配备了欧洲先进的设备设施,学员可以在模拟海上电闪雷鸣、雨雾风浪情况下,跟随讲师进行海上人船倒运、风电机组平台速降、安全跳水、落水后自救他救和艇筏操作等;机组技术实训平台配备了GWO-BTT(Mobile)以及海陆真实经典机型机组,周边还建有多功 能塔筒测试平台,共同服务于海上人才培养。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自2018年11月交付全球风能组织(GWO)-海上求生模块起,金风科技海上风电培训中心相继完成GWO-BST(基础安全培训)/BTT(基础技能培训)其他模块的认证,由此成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执行GWO国际标准、覆盖BST和BTT标准全部课程、符合中国海上风电实情的国际化的一体化实训平台。

     

      其中,安全实训重点涵盖GWO标准下的海上求生、高处作业、应急救护、人工搬运和消防意识,以及密闭空间等课程。

     

      技术实训主要指GWO标准下的机械、电气、液压培训,以及金风科技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培训,实现机组的联动调试与故障模拟培训,旨在全面提升海上风电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技术能力。

     

      GWO 海上求生实操培训科目:模拟码头到船舶转移

      金风科技海上风电培训中心投运后,受到市场高度关注,相继与江苏海上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江浙公司、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战ﻪ略合作协议,开展海上风电培训工作。目前,该中心已为国内外近70家相关涉水作业政府单位、业主单位、供应商及第三方企业等提供系统的培训服务。

     

      2020年,“平价上网”的脚步临近。风电行业亟待培养大量运维技术人才,而人才亟需接受精准贴合作业场景的培养模式以及评价模式,金风科技海上风电培训中心密切关注行业需求,以此为重心开展安全与技术培训规划。

     

      GWO 海上求生实操培训科目:增加被发现概率

      安全培训将持续立足全球风能组织(GWO)的先进经验,围绕着深耕内容、多元授课、提升服务三个方面进行,主要体现在培训内容上不断寻求国际经验与国内实况的课程标准的结合,打通培训时间和空间局限,采用移动授课等多种形式,在重新梳理服务细节的基础上,打造有要求、有实效、有温度的安全培训课程。技术培训将重点丰富技术实训平台课程产品,打造海上风电技术精品课程以及凸显实训化、标准化、系统化、数据化的技术培训模式,配合行业的人才需求。

     

      GWO 高处作业实操部分:学员外爬梯救援科目考核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