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起,国务院、教育部每年都会发布政策支持教育信息化行业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智慧校园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数据的庞大和复杂性使得“智慧校园”的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而未来基于云端的智慧校园将优化所有的教育模式。
陈杰辉先生的公司是一家位于广州的校园网建设运营服务商,目前正在进行广东医科大学的校园网建设工作。近日,陈杰辉先生作为项目负责人接受了投融界的专访。
投融界:陈总您好,请问您为何会开始做广东医科大学校园网建设这个项目呢?
陈杰辉: 我大学毕业后就从事通信行业,到目前已经有8个年头,个人拥有丰富的电子通讯产业资源与行业经验。
校园网络基建项目,是一个稳定、低风险、高回报的项目。我曾在《财富的本质》一书中看到:如何成为富豪?就是要做垄断行业。校园网络建设是我们所看到可以相对垄断的发展模式。通过这次的疫情,我们看到很多行业都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国家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通过校园基建的项目,也可以有效帮助国家开展就业问题。
投融界:请简单介绍一下,您的校园网建设项目都包含哪些建设内容?
陈杰辉: 我们公司以BOO模式发展智慧校园的网络建设工作,作为校内的网络管理和维运者,引入运营商网络,为学校师生群体提供教学服务。以提高学与教的效果为目的,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我们跟深信服有良好合作关系,可以为校园建立信息安全体系。我司也将更大程度上发展物联网系统,打造智慧课堂,远程控制监控灯光、风扇、空调、窗帘、电教设备、智能门锁等电器设备,节省校方的人力成本和设备管理成本,提高设备管理效率,加固用电安全。
投融界:您为广东医科大学做校园网建设工作,会给学校师生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陈杰辉: 广医的校园网建设,会给学校师生的生活带来质的变化。当前该学校网络师生平均网速不到2兆,只能上学校内网,外网以这样的网速基本上不了,也没有无线网络。这对于学生来说,校园网络体验感会大大降低。
学校担心这种情况会影响到未来招生,想通过智慧校园概念来升级校园的网络。想要发展校园物联网,网速就是基础。我们的工作就是从这个基础来延伸校园其他电子通信业务,例如利用市场上的电子通讯设备,来全面覆盖学校无线网络,做到校园每个角落都能随时上网,体验感是现在的20倍以上。我司将通过科技手段增加校方对我司的粘性,为学校和学生群体带来更多的生活便利,树立品牌,将公司打造成广东省最具特色智慧校园的建设者。
投融界:这个项目目前处于什么阶段?您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陈杰辉: 项目目前处于招投标阶段,我司方作为联通和移动的代理商,联通公司和移动公司任何一方通过中标获得本次项目的建设机会,那么我司都能将这项目拿下来发展基建。
项目将与广东医科大学签订7年的合同,投建成本1300万,校园师生共有23000人(两个校区),以赚取网费为主要盈利方式。当前公司共有3个校园项目开展,未来规划将整合市场多个代理团队合作,利用合伙人的发展模式,谋求5年内签订20家以上校园建设,为公司上市打造良好基础。
投融界:跟广州其他的校园网运营服务商相比,您公司的竞争优势有哪些?
陈杰辉: 我司具备丰富的ICT项目的供给渠道资源,锐捷、信锐、华为、作为全国前五中的三个厂家,我司的采购价约低于市场价格的30%;我司也与多支校园网铺设的工程队伍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公司的采购的设备、施工工程的质量、成本的控制均领先于同行。
我们项目创始团队成员从事通信、网络设备行业多年,对于网络通讯的建设、运营以及项目承接的流程环节相当成熟,具备丰富的人脉和渠道资源,也为后续业务的发展奠定的基础。
我司团队在就业期间均积累了众多质量口碑优质的工程建设团队,项目投入成本更少,回收期更快,同时我司具备丰富的运营商渠道;我司作为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的代理商,除了可以拿到最高的政策待遇外,广东省范围内的相关业务均可指派我司去承接、建设和运营。
投融界:项目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
陈杰辉: 我们项目采用BOO模式发展智慧校园的网络建设工作,主要盈利来源于我司承接智慧校园的网络建设项目的网费分红,具体分红的比例将根据与运营商签订合约为准。
投融界:对于即将合作的投资人,您有哪些期待?
陈杰辉: 希望投资人对通信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认同我们团队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我们双方互助互信。在企业管理方面,希望投资人可以为企业做大做强带来方案指导,如公司财务、行政管理方面,帮助建立公司管理体系、企业文化,以及可能为将来企业IPO工作带来支持。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