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双喜盈门:全国“两会”召开,“桃花源里好生活”走进首都北京

    5月19日,2020中国旅游日湖南宣传活动暨2020桃花源文化旅游节在常德桃花源开启帷幕。5月20日,“桃花源里好生活”的公益广告在北京地铁国贸站的4100mm×1740mmLCD大屏上闪亮登场,一天播放260次,将持续到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因为疫情推迟70天的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桃花源里好生活”的理念由此进入北京首都的视野,走进人们心中,对于防疫常态化的中国人而言,可谓双喜盈门!

    (北京地铁国贸站,4100mm×1740mmLCD大屏,连续两周免费播放“桃花源里好生活”公益广告,每天播放260次)

    新冠肺炎阻击战期间,湖南常德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多措并举,苦练内功,取得了142.48平方公里辖区“三个0”(新冠肺炎确证病例0、疑似病例0、密切接触者0)的阶段性成果,守住“中国天然氧吧”桃花源一片净土。

    “在阻击新冠病毒期间,由于受长时间禁足、封闭式居家生活的影响,人们更加向往生态的田园和大自然,生态景区游、周边游、自驾游、乡村游最先受欢迎。”3月5日,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伍彩霞提出要以“桃花源里好生活”的理念,打造桃花源旅游经济的新亮点。

    一场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3月20日,作为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唯一原型地,即《辞海》《词源》中唯一添加注释的《桃花源记》所在地——湖南常德桃花源景区一恢复开园、迎春纳客,就成为了游人的热门打卡地,人们发现身体健康和家庭最重要,只有放松身心,才能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工作,而“桃花源里好生活”正好满足人们“疫”后健康生活方式的消费需求——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放松心情,放空心灵。

    5月1日,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接待旅游2.1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33.88万元,在湖南省纳入监测的129家旅游区(点)中,接待游客量位居全省第一。至5月5日,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接待旅游总人次9.45万人次,在全省仅次于长沙岳麓山橘子洲。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与去年“五一”同期相比,大型溪流漫游实景演出《桃花源记》逆袭出现13%的增长。桃花源经济社会发展来势向好!

    桃花源旅游经济有序复苏名扬四海

    五一小长假桃花源7次上央视,其中一次是央视新闻联播,连续3天上湖南卫视新闻联播。CCTV-1综合频道《新闻联播》称,桃花源景区在取消室内封闭节目表演的基础上,推出了渔鼓、三棒鼓等室外民俗节目。CCTV-2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用长达48秒的时间,报道五一假期的湖南常德桃花源:“桃源景区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让游客更好的体验自然自然。在桃花源景区,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山环水绕的景色,还可以泛舟五柳湖,人在水中游,画在两岸走,十分惬意。除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桃花源景区在取消室内封闭节目表演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室外非遗民俗节目表演。五一期间,桃花源景区发布了九大优惠,为确保游客游玩安全,桃花源景区升级了防控措施,推行线上购票、微信扫码和提前预订,景区将分时段错高峰,按批次让游客入园体验,避免人流集中,每天的客流实行限流管控。”

    5月19日第十个中国旅游日,2020中国旅游日湖南宣传活动暨2020桃花源文化旅游节在桃花源举办, 当晚央视CCTV-1综合频道《晚间新闻》栏目以“桃花源开幕,助力疫后湖南经济复苏”为主题,报道这一盛会,并称赞,“常德丝弦、桃源汉剧高腔、临澧鼓盆歌、石门土家山歌、澧县渔鼓等节目轮番上演,常德当地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为游客们奉上原汁原味的文化旅游大餐。”

    盛会上,“湖南十大文旅地标”赋予桃花源全域旅游新的能量,桃花源将借助这张新名片,走出湖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桃花源里好生活”的理念走进全球华人的心中。

    桃花源景区推出优惠大礼——过5.19中国旅游日,领500万桃花源消费券!

    500元万旅游惠民电子消费券:

    1.景区餐饮消费券:20元/张,总价值100万

    2.景区民宿消费券:50元/张,总价值125万

    3.景区文创消费券:20元/张,总价值100万

    4.秦溪游船消费券:10元/张,总价值50万

    5.沅江游轮包船消费券:500元/张,总价值75万

    6.沅江画舫包船消费券:300元/张,总价值50万

    活动时间 :2020年5月19日至12月25日、

    领取办法 :游客可关注“桃花源景区线上活动平台”微信公众号,进入商城“粉丝福利”界面免费领取消费券。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