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长城欧拉R1正面硬刚油改电 ME平台实力助攻稳赢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种是“油改电”的改装车,一种是有专属技术平台的纯电动车。早期的油改电车型非常多,毕竟商家省事,用户觉得价格合适,但油改电缺点与日俱增地暴露,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了油改电与专属技术平台之间的“鸿沟”。那么两者的具体差距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以新能源专属ME平台出身的欧拉R1为例,对刚一下市面上的油改电车型,来看看两者究竟有何不同,以下干货,速来记好!

    安全对比:油改电更易出现安全隐患

    所谓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大家最为关注的,自然是安全问题,而这也正是目前油改电车型的最大弊端。因为油改电的本质就是更换动力系统的改装车,只是将传统的燃油动力系统拿掉,直接换装上电动动力系统,而且在改电的过程中,底盘加装了重量较高的电池组,因此容易造成前后轴荷差距较大的情况,影响车辆整体的重量比。

    此外,油改电车型受限于原有的底盘布局,电池大多是不规则的造型,这种看似完美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却影响着整车的安全性能,在车辆发生碰撞、翻滚等极端情况下电池更易受损,发生危险,对行车安全造成隐患。

    而欧拉R1则是基于中国首款纯电动车专属平台——ME平台打造,在此基础上,欧拉R1在电池的布局上有了全新的设计,选择平铺在底盘上,这样一来,就有效地保障了电池组的安全,同时车身的底盘和车身结构也都根据电池的位置进行重新设计,增加了对电池包的保护,提升了整体的安全性。

    此外,得益于ME平台,欧拉R1还配备了全新高压电安全架、416项整车电安全等设计,可以保护三电系统和车内乘员的安全,如果遇到碰撞,还可实现60毫秒极速断电。可以说,ME平台的出现,引领了电动车的2.0时代,最大程度避免了电动车的不安全因素。

    空间对比:专属平台布局更合理

    当然,车辆的安全性固然重要,超大空间同样也是重中之重。而在空间表现方面,油改电同样有bug。首先,原装燃油车的底盘不会预先留有空间,但为了将其改装成新能源,就只能将电池嵌入“特别设计”的燃油车底盘,这样一来,不仅会导致车辆结构安全和均匀性不能得到保证,同时还会占用大量原本后排座椅以及后备箱的空间,导致车内的可利用空间大幅度减小,实在让人头秃。

    反观欧拉R1,基于ME平台,其电池位置设计更合理,而且秉承着“短车身长轴距”、“四轮四角的设计”的理念,其实现了轴距与车长占比超过70%,长达2475mm的超长轴距,保证了车内乘员的空间舒适性,在同级别车型中遥遥领先!更值得一提的是,欧拉R1为了保证空间的合理利用,采用了“4门5座”的设置,使得后排空间更出色,身高180cm的成人坐上去,头顶距车顶也还有富余。

    续航对比:轻量化车身提升续航里程

    除了安全和空间,“续航焦虑”同样是众多消费者的心病,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两者在续航方面的差异。

    依旧是先来看油改电车型,上文我们有提到,油改电是在在燃油车构造的基础上加装所需的三电部件,这样一来车辆会受限于传统结构,无法充分利用空间完成动力电池的合理化摆放和电路的布局,使得车身自重增加,从而加大对于动力电池的电量消耗,自然会影响续航里程的提升。

    而由专属平台生产的欧拉R1则不用兼顾燃油车的特性,其电池铺在底盘下,能够更合理地对电池进行布局,使得车辆整体重心高度比燃油车低15%,有效提升了车辆的操控性,在保证行驶更稳定的同时,综合续航里程更可达到351km,遥遥领先于同级别车型。在能耗方面,欧拉R1通过新材料应用(铝合金、复合材料、超高强钢)、断面优化、集成化设计,实现整备重量990kg,相对油改电车型轻了许多,百公里能耗也更低,减轻了消费者的用车成本。

    而说到用车成本,最近欧拉更是拿出了杀手锏。7月1日-7月31日期间,欧拉推出一系列优惠活动,用户购车可享受现金礼、金融礼、无忧礼三重大礼,减轻了大家的购车压力!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关怀,近期欧拉还为大家带来了6重出行大礼,分别包括:进店礼、清凉礼、出行礼、护航礼、生日礼、保养礼,全方位保证用户的夏季出行安全。

    其实,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就连工信部在前段时间也明确表示:安全是发展的第一要务。而ME平台凭借着对三电的科学设计,实现了安全、空间、续航三方面的实力升级,进一步完善了用户的用车体验,着实值得点赞!SO,在座的各位小伙伴,如果你也有入手新能源汽车的打算,千万要认准像欧拉R1这样有专属平台的车型哦!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