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东华文泽学校的学生告诉你,国际课程原来是这样的!

    于2019年正式落成的东华文泽学校(TWIS)

    校区涵盖小学、中学以及高中部

    为每个学习阶段的学生提供

    优质的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与传统的教学有何区别呢?

    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实践终生学习呢?

    让学校里的学生亲自讲述他们在TWIS的上课体验,

    带你认识国际学校

    1. 小学项目的学科

    学校的小学PYP有8个科目,包括中文、英语、数学、科学、人文、体育、音乐和视觉艺术。但由于PYP的跨学科性质,这些科目并不像传统教学模式这样单独授课的,所以我们上课似乎没有8个科目这么多。不同科目的老师会一起合作,把各科目整合在“探究单元”的教学主题中。

    当我们能够学以致用,把不同学科知识运用在考核学生的总结性评估上,这样的学习就更有意义了。

    2. 探究单元 Unit of Enquiry (UOI)

    在五年级的班,我们刚完成一个关于“现代经济是日益体现包容性和可持续增长的全球网络”的探究单元。在探索这个主题的阶段,我们在人文课中了解到社会互动之间的因果关系与影响,包括贸易、外汇制度、政治,还有外交。

    在科学课堂上,我们学了生态系统以及个人和社区如何利用科学来保护地球资源和环境。在数学课上,我们把计量单位从英制转换为公制,也学会了不同货币的转换方法,解决涉及计量和货币的数学问题。

    3. 探索:世界是我们的课堂

    PYP小学课程有很多我喜欢的地方。很多时候我们的单元学习都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我们会跟社区的专家交流,和实地考察以帮助我们了解探究单元的中心思想,让我们深谙在课堂上的学习与现实世界是息息相关的。

    小学实地考察

    4. 在TWIS学习中国语文及文化

    我也很喜欢学习中文和庆祝中国传统节日活动。我正学习如何用中文交流和写汉字。今年学校的中秋节和春节庆祝活动我都积极参与了

    5. 国际庆典

    作为一所在中国的国际学校,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文化,也要庆祝像国际圆点日这样有关表达自我和释放创造力的重要活动。我们也举办了冬季家庭集市,全校师生倾力参与演出。

    国际圆点日

    国际日庆祝活动

    冬季才艺表演

    6. 课外活动

    学校也有很多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新兴趣和技能,发掘热衷的新事物。今年,我加入了烹饪、音乐剧和乒乓球俱乐部等。

    1. 中学项目的学科

    我们的课程包括有英语、中文、数学、科学、社会科学、视觉艺术、体育、音乐和设计等。

    2.综合单元教学

    我们的老师会融合各学科的知识并综合成有意义的学习单元。我跟同学们在学期初做的事情就是很好的例子。当时在社会研究的课堂上,我们正了解解决冲突的方法,并关注于人类和社会之间如何因沟通不足和误解而触发了战争。在设计课程里,我们在木工坊学会了如何制作自拍亭。在视觉艺术课上,我们学会如何在木板上画画;而在音乐课里,我们学了一首于和平有关的歌曲。

    “注重学科领域的相互渗透,把知识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系”

    在这单元结束时,我们借着9月份国际和平日的庆祝活动向全校展示了我们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习成果。

    3. 沟通与协作

    在课堂上,我们有时候要独立学习,也有小组讨论或全班的集体学习。为了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大部分时间同学们会互相合作。在成长早期培养这些终身受用的技能,将有利于我们日后的发展。

    4. 全校活动:团队精神的竞赛

    我们不仅与同学们互相合作,也有很多机会全校上下一起参与活动。学校会举办学院活动,我们按照不同的学院颜色分为不同的队伍来参与各式各样有趣的活动,以培养社区团队精神。

    5. 俱乐部与课后活动

    另一种学生们一起合作的方式就是参加不同的俱乐部。上学期,我参与了体育、烹饪和乐高机器人的课后活动。下一年,我很期待可以使用学校里符合奥运会标准的室内游泳池。

    6. 服务性行动:走出课堂走入社区

    除了在学校一起学习和合作,老师也会鼓励我们参与有意义的社区服务。去年节日里,我们去了一家医院为病人送上我们自制的节日慰问卡,还表演了几首排练数周的歌曲。能够把节日的祝福和关怀传播到学校附近的社区,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验。

    想知道更多关于国际教育,

    想了解TWIS为学生提供怎样的教育?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