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深挖教育内核 拓展教育外沿 ——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集安市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建设、管理和使用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工作机制不断创新、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宣传媒介多措并举、教育功能逐步增强、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初步形成了以教育基地为基础,以先进典型为牵引,以系列活动为抓手的良好发展格局。

    基础建设扎实推进,教育基地吸引力逐渐增强。

    集安边检站党委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多次开会研究讨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依托多种形式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核,为基地的基础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本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从基础设施与展示手段、服务质量与教育效果、内部管理与环境面貌等方面,进行了整体规划,基本做到了环境整洁、文化设施健全。

    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区内东15公里,有"世界最短国际列车"、"抗美援朝第一渡"等美誉,是我国对朝鲜三大铁路桥之一。全长589.23米,宽5米,高6米,共二十孔。中朝双方以第十一桥墩中心接轨线划为各自维修界线,其中,中方324.23米,朝方为265米。中朝双方分设哨兵、警卫。

    1950年10月1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部从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最先秘密入朝。在朝鲜战争期间,由此进入战阵前线的有42万大军和17.2万随军担架队员以及15万车的物资,运回的伤员就高达18.2万人,为朝鲜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陈内容设计,共分三个部分,前序后结:第一部分: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该部分主要展陈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在日伪时期、中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的重大贡献,在新时代下,为中朝两国贸易、两国人民友好往来起到的重要纽带作用。第二部分:口岸国门。该部分主要展示祖国的繁荣富强、国门的威严,同时释放深厚的文化底蕴,“鸭绿江大桥”是刻在“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石碑”上的五个字,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于1998年到此游览时亲笔所题。第三单元:侵华日军炮楼。该部分主要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不畏强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爱国情怀,站在炮楼上我们可以看到整座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的全貌,其墙的内壁上还留有当时子弹打过的痕迹。

    多年来,国境铁路大桥均极大地彰显了红色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十多年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人数达15万多人次,市内外前来瞻仰、纪念的达16万多人次,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前来采访报道的30多批。

    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教育基地感染力进一步增强。

    为了适应新形势,基地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采用学生免费免票、预约上桥、控制流量等方法,进一步避免了拥挤这一客流开放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受教育者的一种外部负效应。另外,基地实施的“物、文、人、自身”四位一体综合媒介教育感染工作法,吸引并感染了一大批青少年,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系列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教育基地的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浓厚的历史情感,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动员和鼓舞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推动民族复兴和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着力在提高基地教育和服务功能上下功夫,在拓展基地教育内涵、扩大教育辐射面、延伸教育阵地等方面做文章。一是丰富活动内容。利用清明、“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各类纪念日,结合入队、入团、入党、入伍等活动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二是加强基地共建。被多所学校作为“德育教育基地”,成为教育青少年的“第二课堂”,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每逢重大纪念日、节假日以及学生寒暑假期间,教育基地都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层次的游客近千名。讲解员对国境桥梁和国门的构造、修建背景、作用以及其他相关情况向游客进行细致的讲解,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成为了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同时,我站作为集安市各个中小学、集安市医院、集安市移动公司、集安海关和检验检疫局等三十余家企事业单位的共建单位,坚持在每年的清明、六一、七一、八一等节日,以警营开放日的形式组织学生和职工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共计122次。并在节假日期间对少年儿童以免费形式进行开放,使教育基地成为了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陶冶情操的重要课堂,充分发挥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职能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