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农业产业的探索,带给农业创新无限想象空间,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太阳光,让农作物生长得更好,还能通过光伏产电兜底输出赚钱,而以新能源为企业产业结构化调整做铺垫,拓宽企业发展路子,还惠及当地贫困人口,振兴乡村经济,实现科技增收加与农业转型、带动经济的多方收益。不得不说,“光伏+”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创新模式,逐渐成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手段。
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行业关系着整个国计民生,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改变传统农村现状,是当前奔向小康社会任务中的重要内容。
据悉,日前运鸿集团在湖北省武穴市田镇建设6MW智能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二期项目在湖北省武穴市田镇循环经济区建设30MW农业生态大棚智能光伏电站项目,已经全面建设投产并交付使用。考虑到武穴市田镇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非常适合建设光伏发电系统,运鸿集团在该地区建设了多个光伏项目。
同时,运鸿集团的“光伏科技农业大棚”供给农业大棚内照明等所需电力仅占发电总量的10%,在“光伏农业大棚”自用电网络体系中,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均可满足产业需求、温度需求,自用电体系可单独接入国电网络供电系统供电,根据需求给植物供给光照,延伸日照时间,从而缩短农作物生产周期。此外,运鸿集团还能与中国光伏农业LED体系、温湿度、通风与空气成分调节系统相调配,保障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引进光伏农业工委会策划的农、光、渔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经济的多元化、模块化战略。
与传统农业相比,运鸿集团打造的“光伏+”科技农业的模式,更多的是将科技要素融合到农业生态中,这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带动区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同时,通过实现农业科技化、产业化,将区域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光伏+”农业项目打造成支柱型产业,这种打造“科技+”农业的光伏绿色能源项目,点亮了贫困地区百姓的小康生活。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