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人类从未中断探索和建设居所的可能性。
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建完美乌托邦,19世纪末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到如今全中国正在大力推行建设的“海绵城市”。当人类文明逐步攀向高峰,我们更需要关注到每一个居者的需求。理想的城市,由无数个理想的社区构成。而未来,我们的居者,需要什么样的社区来兑现理想居住?
答案就在10月23日。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十六次工作例会,以越秀·水悦花园为标本,现场剖析海绵社区给予城市的益处及具体实行技术讲座。
△实拍图
1
海绵社区的“心机”
成就美好社区可循环第一步
当日清晨,在杭州市海绵办领导带队下会同市治水办、市建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资局、市城管局、市园文局、市林水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十个区、建德、桐庐、淳安等29个政府部门60余人,共同参观了越秀·水悦花园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实拍图
步入越秀·水悦花园,即可看见草木葳蕤生长,园林生机勃勃,建筑与景观相映成辉。在此和谐美好的表象之下,潜藏着无数细节“心机”,令所有参观者大为惊叹。
△项目示意图
据项目相关人员沈汉洪先生介绍,在起伏连绵的草地中,在树木环绕的步道之中,掩映着构建海绵社区的三个关键:下凹绿地、生态陶粒蓄水层、雨水收集池。
当暴雨天气来临,由下凹绿地、生态陶粒蓄水层、雨水收集池完成雨水储藏,全方位的实现雨水多层次、多途径的下渗、收集和回用。至此完成水资源高效利用,灌溉社区植物,及水景补给,成就美好社区可循环第一步。
2
远超常规标准的完成度
因地制宜,美观与舒适度兼具
打造海绵社区,最终感受和体验的人是居者。在此情况下,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假设与居者舒适感产生冲突,那么打造海绵社区就全无意义。越秀·水悦花园原始地块地势平坦,地块内无水系穿过,在因地制宜的情况下,更需要考虑与整体建筑的适应性。
沈汉洪先生介绍,规划之初,越秀·水悦花园的绿化率标准是30%,交付之后,经实际测量及计算,越秀·水悦花园的绿化面积高达50%以上。所以在有限的场地下,可以有更多的储存雨水径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比当地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要求的高出5个百分点),大大削减了径流量,减轻周边雨水管网的压力。
△项目实景图
同时,由于绿化面积较多,使得地块的SS(淤泥、固体物)削减量也有较大提高,经测算,本地块的SS削减率达到了60.5%,高出当地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要求。这增添了越秀·水悦花园的美观与舒适度,也体现出了越秀品牌以实际情况作相关调整,以人为本的基本建设精神,这也无疑是打造优秀海绵社区的基准。
3
以越秀·水悦花园海绵社区为蓝本
期待杭州城市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参观完越秀·水悦花园社区之后,所有人去往会议场地继续详细了解越秀·水悦花园海绵社区的打造情况。对于今后杭州的海绵城市建设,越秀·水悦花园提供了非常优秀的社区蓝本。市领导充分肯定了越秀华东区域公司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也肯定了越秀水悅花园做为海绵城市住宅示范项目的成绩。
海绵城市的技术运用,经越秀·水悦花园的成功,我们将在未来看见杭州城市建设由此取得的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最大化。越秀·水悦花园将为大批住宅类项目提供示范,尤其是为用地紧张的项目提供借鉴。超需求的下凹绿地设置,将起到寓教于乐的示范效应。
△项目实景图
目前,越秀·水悦花园已完成100%交付,并已成为临安封面人居作品,这充分体现了越秀地产在华东深耕的决心。一直以来,越秀地产都以“城市美好生活创领者”为定位,将好建筑、好房子、好服务、好配套的营造贯彻始终。杭州是一座正在世界闪耀的中国代表城市,在如此澎湃的城市,惟有不断精进人居作品,才能与城市共同创造美好未来,赋能时代。
△项目实景图
接下来,越秀华东将更关注用户需求,所有产品打造基于用户思维逻辑的设计和运营产品的准则,坚守越秀地产华东美好链诞生的初衷,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将产品与服务融入业主的生活场景中,让他们的生活真正与美好相链。
从“美好链社区”升级为“美好链城市”,越秀地产相信,建筑不止是钢筋水泥的集合体,更是凝固的艺术,只有匠心研磨,不断迭代进化,才能不断为人们带来真正的美好。让我们拭目以待越秀华东未来更多的人居著作!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