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写过一本书,名字叫《对中国文化的乡愁》,里面这样写道:“不管怎么说,中国的思想都是人类的故乡之一,一到某种时刻,有意无意地,就在讲述着对它的乡愁。”曾经,《论语》、《孟子》、《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国文化传递向世界,让世界感受东方文明的魅力。
孙温绘《红楼梦》
如今,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资本正在大步走出去。中国向世界输出的,已经从中国思想、中国智慧,变为审美情趣、精神追求以及东方美学生活的传递。
东方美学生活,琴棋书画、玉丝瓷茶、诗词园林……然而这些仅仅是承载物,更重要的是寄存、融汇于这些器物之上的生活态度与思维方式。
而这,也是中国人的根。 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了出发点,把根留住,才能化为文化大国的自信源泉。
02
中国文化的传承,并不仅仅是戴个镯子,造个房子,建个园子。
《红楼梦》中“奢华过费”的大观园里发生的,是18世纪中叶那个大家庭的琐碎而精致的日常生活,吟诗、作赋、行酒令、猜谜、喝茶、绘画、下棋、弹琴、说书、看戏、宴饮……
生活,还是文化?已然合二为一,不是形式上的,更是骨子里的。 而这样的融合,恰是目前中式文化的回溯前行所独缺的。 好在,泰禾想到了,并且开始做了。 作为中式居住推动者和引领者的“泰禾” ,在其“院子系” 产品已经成为中式居住“超强IP”的基础上,更想创造一种中式生活文化IP。 南京 ,作为金陵文化的发源地,也是《红楼梦》故事的发生地。而近日,南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了“世界文学之都”。
泰禾南京院子实景图
不仅《红楼梦》与南京密不可分,《诗品》、《文心雕龙》、《千字文》、《昭明文选》等均诞生于南京。在南京,寻梦中国文化,将更贴近文化的内核。 这一次,梦回金陵、梦回红楼,泰禾通过一系列的东方文化活动,将中国文化的传承,演绎为一种生活方式——“院子里的红楼” ,就是这样一次成功的尝试。
泰禾金尊府仲夏游园会
7
月底,泰禾金尊府仲夏游园会成功举办,伏昆乐队亲临现场,在金尊府美轮美奂的中式园林中,将昆曲文化传递给泰禾的业主,一场现代与古典交织的视听盛宴,开启了泰禾的“红楼之梦”。
红楼家宴
8月18日,一场“红楼家宴”名满金陵。泰禾金尊府业主欢聚一堂。此次家宴,南京文化书写者叶兆言先生也应邀而至,他所著《南京传》也在此次家宴上首次公开亮相于世人面前。叶兆言先生还被聘为泰禾名誉文化顾问。美食与书籍,文人雅士之心头好也。
红楼家宴
海棠花会
8月底,“海棠花会”风雅而来。泰禾金尊府邀请堂前院里之“金陵诗社”现场以海棠为题赋诗风雅,60余位诗社成员参与其中。赏花、赋诗,重现世家大族的富贵雅趣,演绎千百年前的咏棠赋诗之乐。
欧阳奋强见面会
9月,一别三十年,宝玉回来了。泰禾金尊府举办了一场欧阳奋强见面会,听他讲述红楼背后的故事,并邀请他担任红楼小戏骨模特赛的大咖评委,选拔出12位小选手,共同演绎《新金陵十二钗》。
小戏骨模特赛
起舞东方
10月,国风少年,起舞东方。360组少年舞者,从初赛到决赛,在泰禾金尊府搭建的舞台上一展风采,尽情演绎民族舞、古典舞,承国风文化,袭民族之魂,以舞姿抒写自身对传统文化深刻内涵的理解,充分展现出中国当代少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起舞东方
从游园会到国风少年舞蹈赛,泰禾金尊府始终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将文化艺术做到极致 ,举办一场场具有中国味道、中国意蕴、中国风骨的活动,浸润国人心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用艺术诠释东方与世界文明的交融。
03
著名学者梁漱溟说过:“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惟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
而泰禾要做的,就是把文化之根融于生活,传承下去。 溯源泰禾品牌的深层次内涵,泰禾之所以这样做,皆是源自对于文化传承的尊重与初心。 对于泰禾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化IP营销,“院子里的红楼”成为了泰禾文化的一个强有力的品牌标签。说到泰禾,不仅有院子,更有“院子里的红楼”。
泰禾金尊府实景图
对于泰禾金尊府而言,复兴东方美学的目的始终是为了“复兴东方生活” ,在满足现代舒适的前提下,东方生活更给人以精神的平和与丰盛的文化享受。 泰禾以传世之质,将生活高度复兴,营造人与自然与人文对话的当代桃源。藏纳一方天地,兑现中国人骨子里的东方情结。
本项目推广名:金尊府,备案名:金尊府,开发商:句容濠峰置业有限公司。本宣传资料是对金尊府项目的情况介绍,为要约邀请,所有文字、图片、数据仅供参考,不排除因政府规划变更等非开发商原因所发生的变化,实际内容以政府部门最终批准事项及商品买卖合同为准。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