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存在村落里的历史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作为城市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一座城市的人文记忆和文化积淀。位于南山区南山街道的南园村,建于南宋孝宗年间(1168年前后),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这里诞生了南山醒狮舞、吴氏祭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着“一门四乡贤”的美谈。每年重阳节后一周,南园吴氏子孙都将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祖活动,孝老敬亲、崇文重教的美德在此世代相传。
11月7日,由南山街道党工委、南山街道办事处主办,南园社区党委、南源股份公司、晶报传媒承办的“幸福南山,孝亲南园”村史文化系列活动在南园村正式举行。200余位社区长者欢聚一堂,与亲人们和社区居民共享天伦。这场孝亲文化活动以登高望远、敬老义演和主题游园三场活动相结合的创新方式呈现,在推广敬老文化的同时,传递更多的公益和人文价值。
享宴高会,共祝安康
位于南山街道的大南山属于南山八景之一。11月7日上午,南山区党员和群众代表共登大南山,感受大南山“生态与经济齐飞,碧水共蓝天一色”的景象,为辖区长者祝福安康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辖区内共建共治共享的绿色发展格局带来的丰硕成果。
幸福南山,孝亲南园
11月7日下午主会场的活动安排在吴氏宗祠前广场,邀请200余位南园社区长者到现场,主会场的活动主要分为文艺表演、义诊筛查和美食品鉴三个部分。
演出在一场精彩的南园醒狮舞中开场,随后孩子们为社区12位高龄长者献上鲜花,祝愿老人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文艺表演环节分为“家国情怀,赤心南园”“尊师重教,文化南园”“敬老爱老,孝亲南园”三大主题汇演。其中,中国堪舆泰斗廖厚基、中国书法教育联盟副主席符立昌和南园村老党员吴创基三人合璧,现场演绎书法,为现场观众添福添彩;南山区非遗——禅门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李远奇为大家展示了行云流水,矫若游龙的太极拳法,带来古琴演奏《仙翁操》和《满江红》。此外,南园村舞蹈队和南园村合唱队也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图:廖厚基、符立昌、吴创基三人合璧,现场演绎书法
图:李远奇先生古琴演奏《仙翁操》和《满江红》
图:非遗传承 粤剧演出
今年受疫情影响,南园村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族人无法回乡团聚,香港南园同乡会的族人们将这份遗憾和对家乡亲人的挂念,汇集成一封情真意切的家书,并由南源股份公司董事长吴志能现场朗诵,留下感人一幕。
现场专为老人免费提供的肿瘤筛查、白内障义诊活动和免费的南园美食摊位,让他们在感受敬老爱老孝老氛围的同时,品味原汁原味的乡情。在活动尾声,一批南园村民俗文化“最美传承者”获颁奖项。
文化传承,寻根南园
南园村“一门四乡贤”的故事为世世代代广为赞颂,为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南园村的历史,传承南园村敬老爱老、尊师重教的文化,本次徒步活动以此故事为创作背景,打造一个故事剧本,使用实体纸质请帖和解谜互动游戏相结合的体验方式,由辖区长者带领嘉宾和40位青少年一起层层解谜线索:长者带领青少年从吴氏宗祠前广场出发,途经南园村牌坊、解元祠、双洲吴公祠、镇国将军祠,开启沉浸式村史文化之旅。
以创新激励传承
深圳市南山区不仅是经济大区,科技强区,更被称为“深港文化之根”:这里不仅留存着南头古城、宋少帝陵、内伶仃岛、赤湾左炮台、陈郁故居等历史文化古迹,还保留着岭南特色民俗、非遗文化等宝贵的文化传承。南山街道辖区的南山、南园、向南、南光、北头 5 村历史悠久,遗存丰富,特色鲜明,名人辈出。村村都有市级或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村村都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紧紧相邻的5大古村拥有多达10余个宗祠和古迹,历史遗迹覆盖各朝各代。
特区建立四十年,南山建区三十年以来,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驱动。去年底,南山区南山街道开创性地打造了“党建+村史+徒步”这一全新模式,举办探寻村史文化徒步活动,穿越南山五村代表性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一路追溯深港宗族文化的根源。
作为村史文化活动的延伸,“幸福南山,孝亲南园”主题活动,更以创新的形式挖掘了南园村800年流传的孝道文化,留住“乡愁”,传递了宗族文化正能量,也让更多人深入感知,深圳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