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蒙牛:打造高质量安全乳品 引领高品质生活

    近日,第三届进博会在上海圆满结束。蒙牛全球价值链三位重要伙伴的新西兰雅士利、澳大利亚贝拉米、长期深度合作伙伴Arla,共同搭建了食品领域规模超大的展台,总面积达500多平米,带来了包括有机奶粉、有机辅食、奶酪、黄油在内的数十种高端、创新乳制品。在展台上,各位来宾对蒙牛推动中国乳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贡献纷纷表示了肯定,认为蒙牛作为全球乳业八强企业,体现了近些年中国乳业取得的长足进步,诠释了奶业振兴的发展。

    大展台有大气魄 见证乳业双循环韧性与实力

    通过今年进博会平台上,蒙牛积极响应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了乳业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卢敏放表示,乳制品是民生商品,是老百姓的基础需求。中国乳品疫后快速恢复,甚至超过了疫情前,蒙牛作为中国领军乳企,有能力有义务引领全球供应链重构,并在这一过程中把自身做大做强。

    在进博会上,蒙牛很好体现了这一点。贝拉米展台带来全球优质有机奶粉产品,爱氏晨曦展台上有基于双方合作各类丰富乳制品,这就充分说明蒙牛不光是走出去的全球化企业,同样也能把我们最好的产品能够介绍给中国的消费者,让中国的消费者享受到更好的,更丰富的乳制品,推动了乳业双循环的发展。

    通过进博会,蒙牛在全球化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世界影响力,把世界品质的产品介绍给中国消费者,同时也把世界品质的产品带到全球,服务全球二十亿消费者,有力推动构建乳业双循环大格局。

    三届参展收获满满 深度融入全球乳业价值链

    卢敏放表示,把蒙牛在海外的布局和中国的需求有机结合好,达到“乳业内外双循环”的效果,也让蒙牛在全球的供应链当中有更多的话语权。近年来,蒙牛新西兰、印尼建设的工厂相继投产运营;在大洋洲分别收购了Burra Foods、贝拉米等优质企业。在乳业企业方面,蒙牛稳步迈入全球乳企8强。中国乳业已经全面实现高质量稳健发展。

    与往常两届相比,本次全球乳业合作论坛召开的特殊之处在于,在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全球蔓延的情况下中国乳业表现出了快速复苏并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并和包括粮食、农副产品等在内的农业一道,对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起到了压舱石作用。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性产业,中国乳业克服困难转危为机,走上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而在本届进博会上,已经处于世界第一阵营的蒙牛,通过多元化的深度对话及合作交流,进一步融入全球乳业价值链。“效果非常好,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卢敏放表示,“蒙牛推动全球乳业价值链重构,形成汇聚资源、技术、人才的全球生态圈”。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乳业既有供应链的优势,又有市场的优势,进而能在全球乳业供应链重构当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进博会期间,蒙牛旗下参展品牌与进口博览局成功签约,成为首批拿到第四届进博会“入场券”的企业。

    以世界级产品满足高品质生活 完善乳业全球治理

    在本次进博会期间,蒙牛携旗下三大品牌雅士利、贝拉米、爱氏晨曦,在552平米的超大展台上,为中国乳制品行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时在第三届全球乳业合作论坛上,蒙牛正式发布了《质量安全白皮书》,彰显了中国乳业对品质的信心。

    而此次,蒙牛敢于放出豪言,想打造世界品质的背后决心与信心,源于其不断加强奶源管理,以及持续提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水平付诸不懈努力。通过积极整合全球资源,蒙牛也实现全球布局,同时更能有效带动中国乳业进入了“引进来”与“走出去”高质量协同发展阶段。

    对此,中粮集团副总裁、蒙牛乳业董事长陈朗进一步表示,“中粮集团和蒙牛乳业愿与各国伙伴加强合作,不断完善和强化粮食领域、乳品领域的全球治理,共同构建高质量、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为增进全人类的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参加进博会,以及三年的探索实践,蒙牛的“全球乳业共同体”理念也逐渐完善清晰。而在蒙牛总裁卢敏放的理解里,全球乳业共同体,不是表面的口号与形式,而是供应链的共同体、生产制造的共同体、下游物流的共同体、创新的共同体,这样能够充分调动资源达到最优配置。这样所惠及的,不是单一的一个环节,而是造福整个世界。

    由此,蒙牛在全球乳业产业链中进一步代表中国乳业找准定位,发挥汇聚全球力量推动乳业健康、营养发展的平台作用,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拳头力量,最终将高品质的产品呈现给消费者。

    今日中国在创新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高铁、5G、移动支付等更是独领风骚。蒙牛本土工厂装备的一系列创新生产设备,就应用了全球最领先的技术。卢敏放坚信,有了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再加上供应链与品牌的全球化布局,才能真正实现更可持续发展。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