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重庆市涪陵交通扶贫集团——脱贫攻坚各施其责,帮扶对象全部脱贫

    重庆市涪陵交通扶贫集团是由交通局牵头、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区法院等三家区级部门和区交通局所属的四个事业单位以及三个民营企业,结对帮扶龙潭镇扶贫工作。

    交通扶贫集团成员单位积极为结对帮扶的五显村、万寿村、铜岩村等三个贫困村,627户贫困户的脱贫工作出谋划策,以交通建设、人居环境治理、产业的发展为重点,争取资金和项目的投入。2019年底,扶贫集团结对帮扶的672户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

    交通建设构筑致富路

    龙潭镇地域广阔,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交通还欠发达,好多地方农民出行都比较困难。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只有先把路修好了,龙潭镇的脱贫才有望头。

    涪陵区交通局从2015年以来在交通建设计划上就向龙潭镇有所倾斜,从“交通三年行动规划”实施以后,共下达四好农村路建设计划240公里,总投资八千多万元,其中通达工程84公路,畅通工程156公里。2019年底,全镇实现村村通达100%,村民小组通达率达100%,通畅率85%。截止目前,已经完成通车220公里,其中通达工程83公里,通畅工程137公里,全镇有客运线路19条,农村片区客运车辆21辆,已经解决了当地农民出行难的问题。

    涪陵区交通局还协调区公路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支持龙潭镇的道路养护资金240万元,养护里程880余公里,并划拨专项资金支持对接帮扶的五显村,把五显村打造成为全区村社道路养护示范村,进一步完善村镇畅通能力。今年,横贯龙潭镇的南两高速将建成通车,重点交通工程马龙路将于明年全线贯通。交通骨架网络已经铺成,已经给龙潭镇老百姓脱贫致富勾画出美好的蓝图。

    (已经建成的南两高速)

    环境优美就是幸福的标志

    涪陵区生态环境局、区城管局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加大对龙潭镇生态环境基础建设的支持力度,强化全镇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美好幸福的家园。

    2019年10月,涪陵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冉义明、于淑萍等牵头召集交通扶贫集团会议,专题研究区委书记周少政关于“把龙潭镇铜岩村打造成为全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的指导精神,督促倡导区交通局、区城管局、区水利局,以及区扶贫办等单位要全力支持配合抓好落实。区交通局全力支持村社道路建设,区城管局发挥驻村帮扶优势,努力寻找市级部门的资金支持,邀请高等院校专业技术人员到铜岩村现场指导村民设计人居环境治理方案,帮助指导村民种植各种经济果木,区城管局向铜岩村提供了6000多株美人蕉、木春菊植物和1000多斤麦冬、波斯竹等花草种子的育苗,种植和管护,绿化美化的社道路和农家院落。并向铜岩村捐助33万元用于全镇D级危房拆除。2019年,对路基整治,坑凼填补等各类资金64万元,硬化社级道路近16公里,新增道路近一公里。为铜岩村建垃圾收运点66个,集中垃圾转运站2个,1个公共厕所以及100多盏村道路灯。

    2015年以来,涪陵区生态环保局向龙潭镇河治理项目资金524.8万元,污水管网改造泡水工程资金756万元,实现龙潭镇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农村集聚点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该局还对帮扶队结村开展便民设施建设,在五显村进行饮水治理,安装饮水管网5000多米,涉及农户42户(贫困户10户)。

    (环境优美的乡村道路)

    以产业发展帮扶脱贫致富

    扶贫先扶智,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才是根本。交通扶贫集团派出3个驻村工作队,在当地镇党委的领导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切实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

    涪陵区城管局组织铜岩村驻村干部、村民代表以及村干部走到珍溪镇河口村和南沱镇和睦村考察学习他们的新农村建设模式,考察秀山、酉阳两地的特产蜂糖李、油茶树、绞股蓝、藏香猪等产业的种养殖情况,走出去才能开阔思路。目前,已经在铜岩村种起了油茶树,成立了油茶产业基地,绞股蓝专业合作社,并联系签约了以保护价收购产品的企业,引导建卡贫困户加入了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建起油茶种植示范基地50亩,50亩辣椒种植示范基地,油茶种植示范基地500亩。

    涪陵区交通局大力支持五显村驻村干部开展市场考察和调研,为五显村打造一村一品肉兔养殖项目。2019年五显村获得区财政资金补贴30万元,建成一个占地面积5亩的肉兔养殖场。该养殖场现已经租给村上养殖大户使用,该养殖大户又带动该村村民50余户养殖肉兔,由养殖大户提供幼兔,产品全部收购包销,现在年产值已经达到2000万元以上。

    到目前为止,全镇在交通扶贫集团的带动下,涌现出了20多个种养殖大户。

    (朱笑平)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