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同学AtomSTEM少儿编程,从0→1的进阶式课程是怎样设置的?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大数据分析、AI等逐渐走入人类生活领域,新时代已然到来,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发展愈加重视,对青少年的科学技能培养尤为看重。少儿编程&机器人教育已成为科技强国发展的重要一环。
相对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编程教育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的引入和普及才为编程教育的萌芽奠定了基础。21世纪10年代后,国内一系列积极政策进一步推动国民编程教育发展,但时至今日该领域的实际普及率仍旧不高。
少儿编程&机器人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及未来发展愈发重要,而懂编程的家长为数不多,甚至对少儿编程存在许多误解:
“少儿编程学什么?”
“小孩子怎么敲代码?”
“女孩哪有学编程的......”
其实编程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一群所谓的“码农”。在国际社会上,少儿编程课程一般面向3-18岁青少儿,少儿编程不仅是在学习编程知识,更着力于开发孩子的思维创造力、知识迁移能力,从零基础到“驰骋”编程世界,与人工智能时代接轨。
▶ 以原子同学AtomSTEM少儿编程课程体系为例,分析少儿编程课程从0→1进阶式逐步建立孩子编程思维的过程。
原子同学AtomSTEM少儿编程结合孩子学龄情况,从5岁开始进行编程教育启蒙,拥有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少儿编程&机器人课程体系,其少儿编程课程根据年龄段划分为P-Primer入门级、P-Starter初级、P-Advanced中级、P-Senior高级共4个阶段:
P-Primer入门级(5-8岁)
Matatable 适于5-6岁
学龄前思维启蒙
实物编程学习
课程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教师的角色是支持者和指导者,课程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
ScratchJr 适于6-7岁
动画场景设计
拖拽式编程培养
基本编程思维
这是一个入门级的编程语言,其灵感来自于麻省理工开发的流行少儿编程Scratch,它是一个入门级的编程语言,可以使用它创建自己的互动故事和游戏。
Code适于7-8岁
主题式闯关
全球数千万学生使用
该课程已有全球数千万学生和100万教师使用。该课程将结合丰富多彩的主题,以闯关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孩子对编程的兴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P-Starter初级(8-12岁)
Scratch 适于8-10岁
图形化编程
像搭积木一样学编程
Scratch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发的一款面向少儿的图形编程软件,通过设计游戏和故事,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一些编程的概念,而且可以了解更多物理和数学知识
App inventor 适于10-12岁
手机APP趣味开发
它抛弃了复杂的语言代码而使用积木式的堆叠法来完成应用程序开发,可以让学生用一个网页浏览器和一台手机为自己的Android手机开发一款个性App,力求让中国的中小学生做一个真正会“玩手机”的人。
Advanced中级(11-15岁)
Python 适于11-15岁
人工智能时代必备编程语言
易读、易上手
超越C#,与Java,C,C++成为全球前5大流行编程语言之一。Python它更加易学、易读,非常适合快速开发,难度低于java,更适合初学编程者,让初学者专注于编程逻辑,而不是困惑于晦涩的语法细节上。
P-Senior高级(13-18岁)
C++ 适于13-18岁
代码编程
NOI信息学奥数必备语言
C++ 编程语言擅长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基于过程的程序设计。本课程接轨由CCF(中国计算机学会)举办的CSP-J/S竞赛(替代NOIP—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为之后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NOI)打下基础。
少儿编程一般采用由浅到深的教学方法,针对“0”基础的学生,根据其所处学龄阶段给予相应的课程规划,实现从简单易理解的实物编程基础课→编程代码进阶课→跨学科学习及综合应用。真正实现从0→1的进阶式学习。
我们可以看出,原子同学AtomSTEM课程设置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课程覆盖5-18岁青少儿,同时融合了STEM教育理念,采用PBL项目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构建”的5E教学法。
初次接触积木的小朋友正在认真上测评课
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互动式场景引入,探索事物原理和规律,从而得出结论,通过发散思维,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问题。
Python课堂中学生们正在编写程序
原子同学AtomSTEM 拥有强大的师资团队,由海内外顾问为主导的研发团队和专业的教师团队组成,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研成果和教学经验,系统化课程体系更是为初学者和全方位发展的孩子提供可持续优化的课程学习方案,为孩子们带来全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升。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