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媒国际在线、凤凰、网易、腾讯、搜狐、东方咨询、企业时报、人民交通、中国教育、中国时报、今日资讯、焦点新闻、每日快讯、环球新闻、企业时报网、东方资讯、河南省合唱协会官网等多家网站和媒体都对原创清唱剧《黄河情愫》的试演做了报道,给予了好评。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让我们来看看……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黄河情愫》这部原创清唱剧的导演、编剧和作曲李庆勋教授吧。

李庆勋教授,河南省长垣市人,1996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职研究生,师从李鸣镝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会员,中国声乐学会会员,河南省合唱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青少年文化艺术发展协会副会长,河南青文艺协声乐教育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多次担任河南省音乐高招评委,多次在省内外声乐大赛中担任评委、评委会主任、组委会主任。音乐生活报为他做过“倾心教育,为声乐发展贡献力量”的人物专访,曾入选《唱响中国》人物专刊声乐篇。
声乐代表作:大梦之魂,我有一壶酒,岳阳楼,乌江赞歌,放飞中国梦等。
音乐作品创作:歌曲《华夏春秋》,《我的梦、中国梦》等,清唱剧《黄河情愫》等。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李庆勋教授的音乐人生……

孜孜不倦,黄河岸边黄河人
2019年9月,河南召开的一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中谈到,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讲好“黄河故事”,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从那时起,李庆勋就构思创作一部以教育为题材的清唱剧。从构思、编剧、作曲、编曲、录音、制作、排练,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国内首部教育题材的原创清唱剧《黄河情愫》,于2020年12月18日在河南郑州成功的进行了试演。

这部清唱剧由河南省合唱协会秘书长焦宓教授担任艺术顾问,郝世录老师担任指挥,张志刚老师担任艺术指导,石拓副教授担任旁白,张向荣副教授、胥翠萍副教授、苗丁元老师担任合唱指导,刘恒博副教授、李睢鹏老师、杨自树老师等担任独唱和领唱。清唱剧的创作团队中还有资深记者与编剧韩三为老师,著名音乐人默辰老师,原二炮文工团国家一级作曲潘耀老师,作曲新秀苏虹云老师、张浩老师等。

这部清唱剧讲述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黄河岸边一批民办教育的先行者,本着“为国分忧、为民解愁”的伟大抱负,创办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黄河岸边的民办教育先行者们,诠释着黄河儿女知难而进、锐意进取的黄河精神,克服了民办教育道路上的种种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就。他们从零开始,肩负起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为国家培养出了数以百万计的人才。

《黄河情愫》整部作品气势宏大,情调深沉。通过混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独唱、重唱、领唱和混声合唱等多种艺术形式成功的演绎了丰满的人物形象和时代的变迁。展现了中国民办教育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坎坷成长,发展振兴的创业之路。

因清唱剧风格介于歌剧与康塔塔之间,对演出要求又相对简单,故极大地提高了整个作品的复制、传唱和传播度,对于宣传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是一次大胆而勇敢的尝试,更填补了国内清唱剧教育题材的空白,意义深远。

一部清唱剧, 一群有梦想的黄河儿女 ,一批民办教育的先行者,发扬着黄河儿女不屈不挠、勇敢奋斗的黄河精神, 弘扬和传承着黄河文化……

辛勤耕耘,为学生指路引航
自从事声乐教育工作以来,经过多年的不断学习、钻研,李庆勋老师所讲授的声乐课程,受到学生和同行们的一致认可和赞赏。广博的学识,独到的声乐教学方法和强烈的责任心是他在教学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他曾在“天音论坛”全国声乐研讨会上提出的“自然歌唱”声乐教学法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所教导的学生举办各种音乐会二十余场,且多人在国内外声乐大赛中屡获奖项。

李庆勋的授课方法很有特点,他重视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兴趣点,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问题时更是兼顾深度与广度的统一,他能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教学的有益补充,并将自己的独到见解融入其中。他的“自然歌唱”声乐教学法使学生的演唱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的提高,让歌唱变得简单而快乐,使学生摆脱了对发声技巧、歌唱方法的困惑。
他注重学生的全面艺术素质培养,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在2007年就成功编导并上演了河南省音乐类高校首场全部由学生担任角色的大型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并荣获河南省首届“清华园杯”歌剧、话剧、戏剧大赛最佳歌剧奖,后期他又连续编排上演了《野火春风斗古城》《江姐》等一些歌剧,经过这些剧目演出实践和声乐课的融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演唱和舞台表演能力,现在,参演的部分学生已经活跃在省内外的各个舞台上。




李庆勋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很注重让学生不但要会唱,还要学会如何去教,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会唱受益的是自己,会教受益的是更多的声乐演唱者,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他一直把自己的声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贯穿在声乐教学中,现在他的好多学生也都辛勤耕耘在一些音乐高校的声乐讲台上。
他们年轻,才华横溢,如同他们的导师,不断创新,执著行走在音乐事业中,成为了艺术舞台上的中坚力量。

潜心钻研,学术科研硕果累累
潜心的钻研教学和研究是李庆勋老师的最大喜好,二十多年来,他编著了《声乐实用基础教程》《新编声乐实用教程》等声乐、钢琴教材8部,在各种核心刊物、网站上发表《浅谈歌唱者如何驾驭声乐作品》、《浅析声乐的有效教学》、《普通高等院校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等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参与《高师合唱指挥课程的内容与实践改革创新研究》、《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影视音乐中的应用研究》等各种省、厅级项目7项,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声乐呼吸训练仪》1项。
在教学工作期间,他还多次荣获学校“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工会活动积极分子”“师德标兵”等称号,多次获得国家教育部、河南省文化厅、教育厅、民政厅、河南省高校工委、河南省残联、河南省电视台等单位颁发的 “优秀指导教师奖”,个人演唱和创作的作品也多次在省内外大赛中获奖。
严格管理,合唱领域成绩斐然
有一句名言:“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合唱教育活动能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合唱艺术也是李庆勋老师的喜爱,2009年他组建了黄河科技学院女声合唱团,后又组建黄河科技学院混声合唱团,再后来又负责了黄河科技学院男声合唱团、女声合唱团、混声合唱团所有合唱团队的日常工作。
自组建黄河科技学院女声合唱团以来,曾多次带团参加河南省省委、河南省省政府、河南省宣传部、河南省统战部、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文化厅、郑州市委宣传部等等各政府部门组织的演出活动。


合唱团曾在2011年荣获河南省第四届合唱节金奖,2012年荣获河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合唱比赛一等奖、河南省首届学生合唱节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合唱比赛二等奖,2013年荣获河南省首届
合唱音乐金钟奖金奖,2016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在河南省高校廉政文化作品评选活动中获奖。在2019年河南省第八届合唱节中,男声合唱团和混声合唱团均获得一等奖(黄河奖),男声合唱团在河南省教育厅举办的建国70周年合唱比赛中再次获一等奖。



2020年原创清唱剧《黄河情愫》的成功试演,也是他为合唱事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兢兢业业,为河南的声乐发展做出贡献
热衷于社会音乐活动的的李庆勋曾多次应邀担任河南省的诸多声乐大赛评委、评委会主任、监审组成员、组委会主任,为了发展河南省声乐教育事业,从2007年开始,他组织发起了五届“河南省大黄河声乐大赛及全国邀请赛”,该比赛秉承了“公平、公开、公正”三大原则,比赛选手以河南为主,辐射全国多所高校,在连续多届的声乐大赛中,涌现出大量的声乐演唱人才,为河南的声乐发展做出了贡献,河南省文化厅相关领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他还多次参加“天音声乐论坛”、“天凡之音”等国内的一些声乐学术活动,他提出的“自然歌唱”声乐教学法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带去交流学习的一些学生也以出色的变现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好评。
“他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广博的文化素养、强烈的音乐感染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他是行走在声乐途中的虔诚之士,对于未来,这位可亲的人民教师将为我们培养、发掘更多的声乐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将为祖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奉献所有。”这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音乐类报纸《音乐生活报》对他做出的评价。
(新媒体责编:syhz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