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徐德凝诗歌中的年味

    —— 徐德凝

    大嫂,大嫂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日子待过了“腊八”,

    人人都将新年盼。

    推磨、压碾,

    做豆腐、炒米饭,

    还要杀年猪、蒸年糕,

    搬出了黄酒一大坛。

    话说平日不可不节俭,

    过年不可不丰满,

    家家都在为过年而操劳,

    还要赶集将年货去采办。

    小孩跟着大人屁股转,

    吵着要多买几盘竹节小鞭,

    两个响的爆竹小孩不敢放,

    可大人燃放时小孩却一定要靠前。

    买几斤新鲜鱼回家好过年,

    连年有余多么好听的一句语言,

    张家今年发了大财,

    光买鞭炮钱就花了好几千元。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

    上联写着“上天言好事”,

    下联写着“下界保平安”。

    这一天收拾卫生打扫庭院,

    干干净净过个好新年。

    小年晚上要吃上第一顿饺子,

    这一顿饺子可真解馋。

    要吃饺子要先合面,

    合面的音谱与和字不差一点。

    饺子的交也是取团聚的意思,

    一家人团聚就在过年。

    小孩们扳着指头一天一天在期盼,

    过年前的几天几夜过的这么缓慢,

    大人们这时可累了,

    再累可人人都带着一张笑脸。

    各人都将各人的活儿干,

    妈妈晚上要带灯做针线。

    奶奶三奶奶在涮缸涮盆盛装食品,

    老爹一大早就去了瓦房店。

    家家户户都要张贴红对联,

    歌颂生活并写出祝愿。

    这一风俗习惯称为“封门”,

    并将对联贴上了鸡架猪圈。

    “金鸡满架”、“金猪满圈”,

    “车行千里”一路平安,

    住房前一定要贴上“出门见喜”,

    家谱旁写上了“子孝孙贤”。

    腊月二十七、八父母就将儿女盼,

    坐不住炕到大门外望了一遍又一遍,

    都过年了二小子还不把家还,

    三女儿来电话说飞机晚了点。

    过大年,

    一定要说最美好的语言,

    大人一遍又一遍告诫孩子,

    听到过年话才能过好这一年。

    小孩一定要将书来念,

    知文懂礼学习先贤,

    立志立言还要立业,

    做一个有出息的男子汉,

    过年前要为先人们打一些纸钱,

    打纸钱之声将我的心灵震撼。

    打着打着想起了已经过世二年的父亲与爷爷、奶奶,

    顿时热泪将双眼盈满。

    终于盼到了除夕这一天,

    家家都要将生活改善,

    吃大米干饭又吃肉馅饺子,

    佳肴盛满了七个碟子八个碗。

    除夕这天傍晚,

    要等到太阳落山,

    此时燃放爆竹要朝着祖坟方向请神,

    高喊着老门佬回家过年。

    神请到家后在门口放下谷草拦马杆,

    他姓的先人与马不能进本家家院,

    出嫁的女儿此时不准回娘家,

    只有一大家子本家老少在一起过年。

    家谱在堂屋高悬,

    供品色香俱全。

    老人在世时愿吃什么一定要供上,

    这才是对列祖列宗孝敬的表现。

    供桌要摆放整齐庄严,

    蒸好的大饽饽堆放上面,

    将高香点上,

    袅袅直上是轻烟,

    后人的思祖意念,

    通过香烟与先人相连,

    人为一口气神为一柱香,

    后人此时可与先人们团圆。

    供酒要洒向地面。

    晚辈要跪拜在供桌之前,

    口中念念有词,

    说给老祖宗拜年,

    迎接新年,

    神秘无限,

    过年就要祭拜祖先,

    人神共团圆。

    过大年什么活也不要干,

    人神都要放假三天,

    过年要吃好穿好说好听的话,

    这种古老传统延续几千年。

    除夕这一个夜晚,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前半夜不能睡觉要守岁,

    到午夜还要吃上一顿年夜饭。

    爆竹之声震天,

    凌云之志豪迈,

    声声爆竹都是燃放之人在向天地说话,

    我也是一条好汉!

    已过去的是前一年,

    过去的日子永不会回还,

    新的一年的春天到来了,

    这是又一个新的起点。

    良心赤胆,

    可对苍天,

    热爱祖国热爱家庭,

    立志做到忠孝两全。

    世界和平秩序不能搞乱,

    国与国之间应发扬万隆会议精神,

    只有和谐才能将战争避免。

    宰相肚子可以撑船。

    地球村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

    再也不允许将地球村弄的破烂不堪。

    一个国家不能只将GDP宣传,

    更要看这个国家人民的信念。

    人民的幸福指数GNH值是高还是低,

    而过大年则是全中国人民幸福指数最高的春天。

    在家谱供桌之前,

    不由得引起我对先人们的思念。

    饱含热泪将高香点上,

    三拜就叩后我坐在旁边。

    记得那是在八0年,

    为祭祖我来到祖墓前。

    在祭酒洒在祖墓的地上,

    我写下了祭祖立志诗一篇。

    忆起曾祖赞孙言,

    “天庭”饱满地格方圆。

    小曾孙一生若无所作为,

    九泉祖宗都会遗憾。

    三十孩儿跪在墓前,

    敬向列祖列宗表白心肝。

    光宗耀祖的任务孙儿接下,

    几代闯关东的先人们心愿我来实现。

    将剩酒饮干立下誓言,

    只有勤恳学习才能成为聪明之男。

    热泪涌出酒湿衣襟,

    三十立志不能改变。

    孝敬老人我当领先,

    指教弟弟子女不可以怠慢。

    二十四行道理一样,

    干什么行业都要争当状元。

    一生奋斗不能停闲,

    多做成绩多做贡献。

    如若待到孙儿去见祖宗时,

    汇报一生创造了无数财产。

    记得祖父八十五岁那年,

    孙儿在大连盖楼房上班。

    接到了三弟打来的电报,

    说祖父病重生命危险。

    当时孙儿写下了这么一首诗篇,

    为孙在连夜难眠。

    援笔疾书写一传,

    但愿爷能看一眼。

    大名有金徐家男,

    一生勤劳立人间。

    劳劳碌碌一长生,

    助人为乐人人赞。

    一生盈利八百万,

    留下儿孙用不完。

    典型农民人一位,

    标准劳动人一员。

    孝敬父母赴弟难,

    兄弟永吃一锅饭。

    如此奇迹古今少,

    大名永存不朽烂。

    祖父八十有五年,

    古来八十已稀罕。

    但愿这老能还童年,

    儿孝孙顺媳妇贤。

    祖父排行老二不将家来管,

    只是一心一意将农活干。

    南北几屯威信高,

    谁人不将他称赞。

    土改前是老爷将家管,

    斗争时有被打之危险。

    爷爷说一切过错都是他自己的,

    这才避免了一场灾难。

    祖父高寿九十一年,

    在临终前将我的名字高声大喊。

    幸亏我及时赶回了家,

    爷爷让我坐在他面前。

    话说完了仍不闭眼,

    而是一直将我观看。

    祖父说他这一辈子知足了,

    我闻听此话内心发酸。

    爷爷在世时一到伏里下雨天,

    他就搓绳子扎扫帚找家里活儿干。

    没有活天仍下雨,

    他老人家就躺在炕头睡个没完。

    下几天雨他老人家就能睡上几天,

    孙子现在也解释不了他这是为了哪一般。

    晴天从未看见过他躺在炕上睡过觉,

    并且每天干活都是起早贪晚。

    老爷爷一生非常能干,

    体质好从未听他说腿疼腰酸。

    高寿九十有一那年去世,

    干起活来从不喊累。

    竟带上绰号“铁人”的桂冠

    我在外冥冥之中我有一种预感,

    急急从沈阳赶回家院。

    老爷爷还吃一点我给他买的点心,

    一边与我说话一边将我观看。

    老爷爷寿终正寝是在那天晚上十点,

    他的表情是那样安然。

    临去世前还夸我长这么大没惹他生一回气,

    没留下一丝一毫之遗憾。

    我十三岁那年,

    七十三岁的老奶奶中风后撒手人寰。

    要了一辈子强的老奶奶呀,

    你在上天是否仍在将拥有百万资产孙子观看。

    记得奶奶出殡那天,

    祖墓离家五六百米抬杠的人就抬了两个钟点。

    村中的妇女老少没有不哭的,

    逢求必应是奶奶最大优点。

    老奶奶一生一点一点将金钱积攒,

    结果奉票冒了一点也不值钱。

    奶奶接受教训又改变攒粮,

    听说做月生孩子只吃十五个鸡蛋。

    老奶奶一辈子勤劳节俭,

    起早带灯将一个孩子一个孩子打扮。

    每个孩子过年都要穿上新衣裳,

    孩子即使穿旧衣裳不准有一个孔眼。

    飞针走线,

    纳鞋底子能纳到半夜十二点。

    孩子吃的多再多蒸几帘子年糕,

    年糕是正月里的家常便饭。

    老太太拜年一年不如一年,

    儿媳妇这才接下婆婆交给的班。

    孝敬老人抚养子女,

    招待客人亲戚从不怠慢。

    三爷三奶两口人勤劳节俭,

    兄弟四人土改时分家后生活困难。

    生了三个儿子在一年内相继夭折,

    三爷三奶都因上火而得了“火眼”。

    分家时三爷分得了老的宅院,

    我爷爷与三爷兄弟俩有言在先。

    他们俩谁分得老宅另一个也不搬走,

    我爷爷两个儿子过继一个给三爷理所当然。

    分家后只分过了一年,

    二哥三弟兄弟俩又合吃一锅饭,

    从此后兄弟俩再也没分过家,

    如此奇迹古今少见。

    三爷爷一辈子少语寡言,

    但爷爷三爷的记忆力可非同一般。

    两位爷爷都不识字,

    可听大爷唱书他们兄弟俩也能讲上故事几段。

    三爷一辈子喂牛将车赶,

    入社后仍当使役员。

    一年能挣最高的工分,

    而自己不舍得多花一分钱。

    三爷七十五岁那年,

    患病后撒手人寰。

    再也见不到忠厚老实的三爷,

    孙儿如今仍在将你想念。

    三奶奶高寿九十年,

    与我妈她的侄媳妇相处亲密无间。

    三个女儿家比较生活富裕,

    但三奶奶不将女儿家看成是自己的家园。

    看着供桌上父亲遗像一副笑面,

    想一想父亲去世了两年半。

    父亲去世前将所有的话都对我说了,

    老爹爹一辈子做好事行善。

    父亲告诉我他再有病不住医院,

    他要急于奔走西天。

    观世音在西天等着接他,

    再见吧再见。

    儿子为父亲治病二十九年,

    住院吃药就花了几十万。

    为父亲治病是儿子的责任,

    儿子岂敢怠慢。

    父亲去世前的前七天,

    父子俩热情交谈。

    父亲夸说我比他强,

    我说儿比父亲还差一点。

    父亲一生乐施好善,

    出身平凡却不平凡。

    一个人能够坚持一辈子做好事,

    确实很不一般。

    父亲让我为家乡捐款,

    家乡人民生活困难。

    遵着父亲的遗嘱,

    为家乡修建自来水而捐款十多万。

    父亲一生心足意满,

    八十有二急于要上西天。

    父亲信仰佛教得到回报,

    临终前他的心情非常美满。

    不忘父亲善行良言,

    七月初七父亲含笑辞别人间。

    安息吧我的好父亲,

    忠厚家风将代代相传。

    在家谱供桌之前,

    一大早我就将蜡烛与高香点燃,

    跪下行三拜九叩之礼,

    此时母亲就坐在旁边,

    玉荣说我做错了大事一件,

    母亲脸上少了笑面,

    当儿没有及时给母亲叩头,

    老妈妈蹒跚地回到房间,

    儿子赶紧跪在母亲面前,

    口中大声高喊,

    孩儿给老妈妈磕头了,

    母亲此时脸上才有了笑颜。

    记起在一九八0年,

    我在盖楼房施工于大连。

    三弟德学对我说,

    妈妈被爷爷误拎了一棍要找你谈。

    这种家庭矛盾可怎么办,

    妈妈孝敬公婆叔婶好名盛传。

    老爷爷误会但却年迈,

    于是我提笔为我母亲写出了诗歌几段。

    赡养老人母最贤,

    誉满村屯众皆赞。

    公婆叔婶孝敬好,

    儿女全都记心间。

    “三两粮”年最困难,

    吃糠咽菜已不嫌。

    老人体弱需要营养,

    多盛饭菜老人碗。

    挨饿体虚力渐减,

    小小瓷盆不能揣。

    苦熬苦度过岁月,

    盼来今日生活甜。

    婆叔年迈离人间,

    唯有两老体质健。

    公公八十有七岁,

    婶有八十有五年。

    人到老年赛童玩,

    屡将儿媳骂几遍。

    挨打受骂不记心,

    年近五旬心更甜。

    真金不惧烈火炼,

    艰难更显母最贤。

    儿女若不敬你老,

    天地不容立人间。

    激动泪花团团转,

    援笔疾书将母赞。

    二十四孝传佳话,

    请看我母新孝篇。

    事事件件现眼前,

    孝顺之事说不完。

    儿女敬你似敬神,

    祝你长寿命到百年。

    初一早上的饺子要包豆腐包上钱,

    谁吃到谁就会喜欢。

    吃豆腐有福吃着钱说明有钱花,

    据说这种吃法很灵验。

    小孩子吃不到钱可就急了眼,

    亲自到锅里去挑拣。

    看哪一个饺子肚子大,

    肚饱眼却馋。

    正月初一这一顿年饭,

    一大家人围坐在母亲身边,

    二弟一家来了五口,

    三弟一家四口也都到齐全,

    外甥外甥媳妇也来拜年,

    还有大女儿、大女婿、外孙女、外孙男,

    老妈妈再算上我们两口子,

    十八口一大家将饭桌坐满,

    儿子与儿媳妇正在英国将书念,

    今年过年未能归到家院,

    二女儿与二女婿还有外孙女,

    他们一家三口三十就回到老家普兰店,

    三女儿与三女婿喜结良缘,

    小两口回辽西锦州老家拜新年,

    新婚燕尔新年必须将各家亲属拜,

    拜新年可得到一笔为数不少的压岁钱。

    问好之声相连,

    人多需一个个发言,

    奶奶过年好、大伯好、哥哥好、嫂子好,

    好声将屋子装满,

    互道平安互相祝愿,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闲谈,

    兄弟与侄儿又玩上了扑克,

    吃水果、吃瓜子各随其便。

    初一午宴,

    母亲端坐中间,

    妈妈说酒能喝多少就喝多少,

    醉酒我可不喜欢,

    一家人一直喝到下午两点,

    这可真是世上最美的午餐。

    亲情之情暖融融,

    天伦之乐趣无限。

    八十五岁的老妈妈说她喝的多了点,

    要回到自己房间,

    将老妈妈搀扶回屋,

    此时才各自回到自己家园。

    正月初一这一天,

    大人小孩都要将新衣服穿,

    一家一户去问好,

    先要到长辈人家去拜年,

    平凡人今天不平凡,

    每一个人都快乐悠闲,

    与人见面要懂礼貌问上一句好,

    祝福过好这的一年,

    长辈要被晚辈小孩压岁钱,

    小孩子们乐的各家各户串。

    拿着钱去买竹节小鞭与糖葫芦,

    街上说笑之声一大片。

    旧岁已经是昨天,

    迎新要有新的心愿。

    人人都盼望新的一年更美好,

    新的一年要过好新春的第一天。

    街上唱起了二人转,

    又邀邻村高跷队来表演,

    春节的节日气氛最浓厚呀!

    人人都喜欢过大年。

    回家过年,

    是孔孟文化一种理想生活的表现,

    山东是我先人们的家乡,

    尊孔是闯关东人的传统生活习惯。

    过大年,

    最能感到家庭亲情之温暖,

    家文化是东方文化之核心,

    人人都思想如何才能将光宗耀祖愿望来实现。

    过大年,

    血缘亲情相连,

    浪子要回头,

    秀才还要考状元。

    过大年,

    东方文化最浪漫,

    人神合一论,

    源远流长情不断。

    过大年,

    中国人优秀文化传统好习惯,

    低人要说高雅话,

    粗人要将文明谈。

    过大年,

    是人生一个大驿站,

    过年休息放假,

    车站机场人海人山,

    这是东方文化特有的一种显现。

    初二、初三,

    亲友大串联,

    你来我往都要问上一声“过年好”,

    真是热闹非凡。

    正月初三傍晚,

    要送神回阴间,

    这天晚饭要吃饺子,

    吃完晚饭后再去送神仙。

    燃放爆竹烧上一点纸钱,

    以做老门佬回程盘缠,

    还要将做好白米回饭洒到路上,

    以做回路上的便餐。

    正月初四这一天,

    女儿可以回娘家拜年,

    岁数越大的人家越讲究,

    过年可是老人说了算。

    正月十五月儿圆,

    元宵节如同过大年,

    正月十四晚上又要请神回家,

    请神回家又可以过一夜一天。

    小孩提着灯笼满街串,

    一边跑来一边喊,

    去给老门佬送灯了,

    十五夜晚要到祖坟放大鞭。

    送神要等到日落西山,

    不为先人墓地送灯那可谓不孝不贤,

    在外多远这天也要赶回老家,

    过了元宵节可就过完了年。

    天上人间,

    月光灯火亮成一片,

    人神共庆之夜呀!

    再相会要等到下一年。

    曾记得那是在八零年,

    三十岁的我去祭祖写下诗一篇,

    光宗耀祖自有孙儿在,

    几代夙愿要实现,

    一生奋斗不停闲,

    多做成绩留人间,

    待到孙儿与祖宗相见时,

    禀报盈利一百万。

    正月里农闲,

    听爷爷说一大家人都要到曾祖母房间,

    我大爷会唱书,

    讲完瓦岗寨又讲水浒传。

    说武将又说文官,

    忠臣孝子令人怀念,

    二十四孝传为佳话,

    孔融让犁实属美谈。

    昔孟母教子曾经三迁,

    岳母刺字是在将儿管教,

    小八义大八义讲的更是绘声绘色,

    闯关东人就是这样一代代将孔孟之道相传。

    过大年写《过大年》这首诗篇,

    可真是有趣新鲜,

    有如神助呀!

    灵魂与先人谈了一遍又一遍。

    过大年,

    是人的灵魂亲近了神仙,

    像神仙那样生活,

    是人类最美好的心愿。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