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代餐食品因“助减重”走红 专家:品牌实力更重要

    打着“天然、营养、低热量、能量持久”旗号,并宣称能够迅速有效减重的代餐食品,因为迎合了当下一些女性崇尚减重变美的消费心理,一时间风靡市场,在不断升温的“她经济”领域掀起一股热潮。

    代餐,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替代正餐的食物。这一理念源于西方国家,由于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肥胖对于健康的危害,一些替代高热量、高脂肪正餐的食物,如压缩饼干、代餐营养棒、代餐粉等应运而生。

    商业蓝海 千亿市场待撬动

    而说到国内掀起的“代餐热”,绕不开女性减重的话题。在当下社会,女性对市场消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商家来说,如果能摸清楚女性消费者的心理,就等于占得了“她经济”市场营销的先机。贴上“助减重”标签的代餐产品,正好激发了女性“为美丽投资”的强大市场驱动力。

    而借力于国内电商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平台的强大传播力,一些企业瞄准“代餐”这一蓝海,致力于打造一个又一个“爆款”网红产品。

    在广州市白云怡发直播电商产业城 J1017室,曲小美营养减重品牌正得到全国消费者的青睐。

    据生产商介绍,相比于代餐粉,这种营养餐因包装轻巧、易于携带和食用方便,已成代餐界的“网红”,颇受消费者青睐。而曲小美是一个化妆品和食品品牌,由吾生知味(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纯元健康联合研发的产品。该产品从解决肠道菌群平衡入手,由曲小美《微生态菌群科研专题组》找遍世界各地燃脂原料的前沿科研成果,并掌握相关核心技术和专利,链接8000万生产设备资源,成功突破益生菌减肥配方的瓶颈,为广大爱美人士带来“谷果益生菌代餐奶昔”&“吸油大王轻饮包”微生态燃脂爆品组合。

    查阅相关工商资料笔者了解到,曲小美隶属于 吾生知味(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曲小美主要包括曲小美谷果益生菌代餐,独家添加富营养的益生菌、4种高蛋白、选用源自中国完达山乳品的酸奶口味,好吃不腻更入口。营养全面,健康享瘦。另外一款广受追捧的则是曲小美「吸油大王」轻饮包 ,采用天然植物吸附油脂、养好易瘦菌生存环境、原料本身亲近油脂,温和不伤体,确保营养物质不流失。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代餐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00亿元,未来代餐市场规模将达千亿元。

    在“争议”中前行

    代餐食品走红以来,网上关于其真实功效的质疑,从未停止过。不用挨饿、不用运动,只是每天吃吃“代餐粉”,轻轻松松就把体重降下来……一些依靠代餐食品减重卓有成效的案例常常刷爆微信朋友圈。这些代餐食品的忠实粉丝们认为,代餐食品热量低,饱腹感强,确实能达到很好的减重效果。

    19 岁娄底女子小兵(化名)坚持吃代餐食品两个月以来,一到饭点就吃一块饼干,顶多再吃些青菜、水果。虽然最终瘦了30多斤。

    不仅仅小兵,在众多的代餐消费者中,经常有人反馈,在食用一段时间的代餐食品后经常会感觉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出现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有些人在停用后体重出现迅速反弹,更有甚至出现了轻度厌食。

    有专业人士表示,代餐食品的营养元素含量往往不均衡,维生素、矿物质等也非常有限,无法满足人体的需要,长时间食用还是会给人体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不推荐三餐全部食用代餐食品。想要减重,还是需要通过有氧运动(游泳、慢跑、打网球等)再加上适当的饮食控制,这样才能有效地除去体内多余的脂肪。

    品牌方实力很重要

    而国内大多数跟风的减重人士并没有胖到那么严重的程度,甚至很多女性在比较正常的体重下仍然坚持不断食用代餐粉以追求极致的“纤细”和“瘦身”。同时多数人在食用“减重代餐粉”时直接听取“成功人士”的经验就开始随意使用这些代餐产品,这都是不科学的,也容易给身体埋下安全隐患。

    事实上,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是全面的,应该通过均衡饮食获得,如果刻意偏重或避免某种营养素,就容易引起营养失衡,导致健康出现问题,严重的会造成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等不良后果。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安全学院副教授朱毅建议消费者,食用代餐产品可以作为减重的一个辅助办法,最健康的减重办法还是改变生活方式。“上班族尽量自己烹饪新鲜食材,如果考虑便捷因素,尽量选择复配型代餐粉品牌,需要十分了解品牌方实力和生产条件,但不能成为进食主打,不能长久依赖。肥胖有多种原因,代餐粉减重对暴饮暴食者有一定帮助,对其他类型肥胖未必奏效。”朱毅说。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