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大唐高鸿荣获2020车路协同智慧高速大奖

    前言:

    从“十二五”到“十三五”的连续十年,是我国城市智慧交通快速发展,市场急速成长的十年。十年来,市场政策延续走高走强走稳,市场技术不断提升提质提气,市场参与者不断增质增能增量,市场秩序不断优化优良有序。

    立足“十四五”新起点,以智慧化、智能化、网联化为核心的新一代城市智慧交通,必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产业界必将通力合作,为我国智慧交通产业的发展,续写新篇。

    2021年3月24日-25日,以“NEW·BIG”为主题、由赛文交通网主办的第十届(2021)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年会在南京盛大召开。大会围绕智能交通管理、智慧公路、智慧交运、车路协同等四大领域,系统梳理了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脉络,深入讨论了交通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无缝交流了交通技术与应用的发展。

    作为国内车路协同产业化的核心技术贡献者和产业发展深度参与者,大唐高鸿与业内生态伙伴通力合作,整个2020年,左手抗疫,右手复产,接续完成了多个标志性车路协同解决方案的落地实施。正是因为在车路协同、智慧高速领域的大胆创新及标杆性项目的探索实施,大唐高鸿荣获“ 2020  车路协同优秀服务提供商”、“ 2020高速公路行业产品创新奖”两项大奖。

    在同期举行的第四届(2021)智慧高速产业发展论坛上,大唐高鸿智慧交通事业部副总经理兼CTO张杰受邀以“车路协同高速建设”为题发表主题演讲。

    张杰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端之年,也是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节点。202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优化交通布局、融合多行业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加深交通运输智慧发展等来推进交通强国建设。高速公路的智慧化是建设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唐高鸿作为我国车联网产业化的重要参与者,紧跟国家建设智慧交通的步伐,在智慧高速领域深耕细作,布局重点区域,打造样板工程,全面推广应用车路协同技术应用及落地。

    张杰认为,车路协同 技术 是实现高速公路数字化、网联化的必要手段 智慧高速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整合车-路信息资源,通过C-V2X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信息闭环,提高管理决策和交通服务能力。智慧高速建设需遵循“全面感知、深度结合、主动服务、科学决策 的主线,充分利用车路协同技术,实现道路的可视可测可控。通过建设智慧交通的大脑(智慧云控)和神经网络(智能路侧系统),将“聪明的车、智慧的路、灵活的网、统筹的云、强大的服务”进行泛在互联,通过边云结合、AI智能计算等,结合多渠道服务传递,以科学量化的方式为交通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

    车路协同建设涉及云边端的改造,需要有一个建设过程,很难一蹴而就。为此,张杰建议,根据服务目标不同采取分级服务策略。为了更好的服务终端用户,可以采用 C 端分级触达方式: 对于装有C-V2X OBU的车辆,可以提供毫秒级服务,例如前向碰撞预警、紧急制动预警、合流区碰撞预警等等;对于没有C-V2X OBU的车辆,可以通过在路侧部署可变情报板的方式提供秒级服务,例如隧道内异常情况通知;此外,还可以跟传统的导航服务相结合,在导航APP上增加分钟级动态信息服务。道路基础设施的选型上也要充分考虑道路的主要服务对象,提供不同能力等级的建设方案:对于辅助驾驶场景来说,只需要提供中低精度的信息服务;对于自动驾驶场景来说,则需要提供高精度的信息服务,不管是位置精度还是准招率,都要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不同服务等级的建设方案在设备选型上会有很大差异,需要针对目标合理配置。

    作为目前全国系统最完整、场景最复杂、规模最庞大、可用性最高的C-V2X车路协同智慧高速项目,G5021石渝高速的示范引领作用不言而喻。在演讲中张杰通过实际图片、统计数据等,详细展示了石渝高速智慧云控、智能路侧系统、智能车载系统的实施效果,以及C-V2X 覆盖达到 99.23%,设备可用性达到97%,道路感知准确率达到95% 等量化数据。

    未来,大唐高鸿还将依托已完成的感知、计算、通信网络,联合生态合作伙伴,提供更丰富的应用,提升道路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撰稿:赵媛哲)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