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利益足够大时,总有人铤身犯险。”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当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9亿,以NMN为代表的抗衰老产品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巨大的市场前景让整个NMN行业迅猛发展,同时也滋生出了许多乱象——市场品牌泛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山寨NMN”,“以次充好”,违反广告法夸大宣传等都让消费者无法辨别优劣,选择难度大大提升,同时合法商家也深受其害!
国家“最强监管函”出手:
打击非法渠道、夸大宣传
为了打击行业乱象整顿NMN产品市场,国家先后发布两份公函打击NMN市场乱象。 此次公函并不是对NMN的全面禁止或者打压,而是对NMN市场加强管理,剔除违法经营的行为,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此举将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安全与权益,也能保护合法商家的正当利益。
对于这两份公函,业界专业人士解读,无论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对合法经营NMN的商家来说,都是一次利好,象征NMN行业市场逐渐走向规范。
(左:2021年函:禁止NMN作为食品在国内生产和经营
右:2020年函:打击NMN产品虚假宣传)
“良币”和“劣币”共存
合法经营、非法经营行为有哪些
目前为止,NMN产品作为膳食补充剂或健康食品在美国、日本等国家上市销售。NMN属于B族维生素衍生物范畴,在中国NMN产品的唯一合规售卖形式为:产品国外生产并只能经由天猫国际、京东国际、有赞跨境等跨境电商平台售卖。 (可在2016年颁布的《关于公布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的公告》中查询)
细看这张对比图不难发现,日本是目前唯一批准NMN作为药品和食品原料生产的国家,而中国则是生产和销售管理最为严格的国家。
但总有不法商家为牟求灰色利益,“披着羊皮”在国内自产自销违规的NMN,打着“跨境电商”“进口”的幌子卖出去,擅自扩围至“内贸”流通,甚至出现NMN微商投资品牌鱼目混珠,号称自己可以生产和销售NMN产品,渠道、原料均不明,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还有一些NMN产品广告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相关规定,在其广告中运用“不老药”、“逆龄”“治愈新冠”等涉嫌夸大效果的宣称。
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表示,中国尚未许可NMN用于普通食品或保健食品生产,这些产品通过国内贸易流通涉嫌违法,监管部门应该加强治理,此次大规模排查违规行为,将有助于恢复市场秩序。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面对这些违法生产经营、虚假宣传的“负面典型”启动全面排查,从源头上避免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让消费者权益得到极大保护,从根本上促进NMN产品市场的良性发展。
消费者如何选择
安全可靠合法的NMN产品
作为消费者该如何判别这些差异并选择安全可靠合法的NMN产品呢?
选择合法的电商平台,确认店铺是否具有跨境销售海外产品的资质。
查询了解其品牌实力和团队背景,选择那些科研实力、团队实力强,有较高品牌商誉,检测报告齐全的正规品牌。
赛立复(中国)一直秉承严谨科研态度,不对效果夸大其词。 消费者询问:某某品牌宣传“吃了NMN能活到150岁”、“NMN能治愈新冠”,赛立复认为在学术界研究中,NAD+是人体一种重要的辅酶,NAD+的下降是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NMN能够提升NAD+水平,让人保持更好的状态,但没有部分品牌描述的那么夸张,而且治愈的说法缺乏临床数据,言之过早。消费者对某某品牌说有“FDA认证”感到疑惑,赛立复则孜孜不倦地科普:美国FDA是备案制,从来不认证保健品,因此也不保证安全性……
赛立复(中国)一直遵循最高的NMN品质标准和安全标准 ,哈佛医学院教授大卫辛克莱尔实验所用原料为赛立复NMN的第一代原料,赛立复年青素(NMN)已通过FDA工厂与产品备案、瑞士SGS质量认证、加拿大NPN天然产品认证,其中赛立复NMN的安全检测——浙江省医学科学院长达8个月的毒理学检测报告、浙江省CDC长达16个月的安全性评估报告,被天猫国际《NMN发展白皮书》作为最高的安全标准。
据王大宏透露,已有企业在开展NMN的人体临床试验,希望通过扎实的基础研究,佐证该产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从而使NMN在国内获批。
经笔者证实,该人体临床试验是由赛立复(中国)与广州体育学院共同承担,属于国家科技部项目,并且是全球最大的NMN人体临床实验项目,有望验证NMN在糖尿病前期的适应症。
NMN作为新科技里的一支新秀被业界广泛看好,随着国家监管的趋紧,及以赛立复(中国)为代表的品牌过硬的科研实力和严格的安全检测,将为NMN筑起更加严格的品质堡垒,不断推动NMN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相信未来更加光明的前景就在眼前...或许你我都将成为这个长寿时代的最终受益者。备注: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