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著名经济学家陈湛匀在论坛指出:高价值大健康企业关键是“产学研融”一体化高度融合

    2021年4月23日,由东莞市大埔商会、东莞市漳州商会、福州市南靖商会、东莞天安数码城、怀众集团联合举办的“十四五新布局下的大健康商机”论坛,在广州天安节能科技园盛大举行。

    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被誉为具有国际视野、深受欢迎实战型金融专家-陈湛匀教授亲临现场演讲,提纲挈领地指出科学技术助推健康行业领域的消费新升级,强调产学研融一体化蕴含着巨大潜力与机遇,驱动企业成长为高价值的大健康科技创新企业等新颖观点,获得在场企业家的高度赞赏,充满欣喜。

    (陈湛匀教授演讲现场)

    演讲中,陈湛匀教授分析道,科学技术在驱动着大健康产业的消费变革与消费升级。国家卫计委预计到2035年,健康产业发展将会达到17万亿美元,如此庞大的一个经济体量,将有可能占据GDP的一半。尤其是数字时代下,大健康产业下众多细分领域中,不断催生出新的技术、新的业态、新的生态消费变革,产生了诸如刷脸就医、电子病历、药品溯源、远程会诊、电子社保、无感支付等技术,将构建更多的智慧健康应用场景。科技创新+大健康领域的结合,正孕育并创造了新的时代价值。

    如何成长为高价值的大健康科技创新企业?对此,陈湛匀教授认为企业要把各自的人才、技术、市场、资本要素的优势发挥出来,形成行业里有竞争力的科创平台和创新策源地,不断提升企业创新的效能。陈湛匀教授解释道:首先技术创新是驱动大健康行业发展的“硬核”支撑。企业应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确保其科技含量,最终拿出更好的产品或服务。生命科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技术重大突破和技术成果转化,将给大健康领域带来显著变化。例如传统的洗发护发产品,将中医植物技术衍生出来具备滋养、防脱发等功能进行赋能,产品功效就完全不同;其次要聚集人才,人才和创新是并驾齐驱的两架马车,科创组织成长需要企业家不断地学习与成长,提升视野的格局;再次用金融资本赋能企业,加速大健康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深度连接,助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赛道上获得更好的优势。

    陈湛匀教授特别强调,成长为高价值的大健康科技创新企业关键是“产学研融”一体化的高度融合。深耕健康领域的企业应加快深化企业与高校人才、企业与科研机构、企业与专家教授等的深度合作,将科创组织创新成长与科技成果转化紧密结合起来,推进产学研融一体化发展。

    接着怀众集团董事局主席、五维生命自愈系统创始人王远彤先生为场上企业家带来了集团五大健康项目工程的分享。王远彤先生认为十四五新发展格局下大健康行业是重要风口。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的开局新起点,疫后普及健康养生已成为全民刚需趋势,大健康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面对新时代下的大健康新机遇,集团依托国家大健康战略引领,立足及布局健康领域,在“心怀众生,博爱天下,愿天下无疾”的美好愿景的引导下,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积极的推动力量。

    (董事局主席王远彤先生演讲现场)

    王远彤先生表示怀众集团的上市进程,将运用科技创新与资本运作两个轮子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增长。以产品思维来推动企业发展,就好比乘电梯向前推进;若借助科技+资本双轮齐驱企业发展,这就好比几何级的向前推进。

    王远彤先生别有生趣地举出例子说明未来股票的价值,农夫山泉2020年营业额228亿,市值4419亿港币,创始人钟晱晱身价最高达860亿美元,一度成为亚洲首富;海天味业2020年营业额197亿,市值5088亿,副总经理程雪,身价随股价水涨船高一度达650亿,成为中国最有钱的“打工女皇”。

    此番分享得到了场上企业家的热烈掌声。

    接着,来自祥发集团董事长刘祥豹先生交流了自己的感悟体会,自己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参加这次的论坛,通过陈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一个成功的人,不但是要给人从言语、包装、形式上留下良好的印象和深刻的记忆,还要有信念、敢想敢做,想象自己有成功的未来。引申至企业,表示非常认可陈教授和王主席的观点,懂得要聚焦、聚焦再聚焦,坚持、坚持再坚持地做好一份事业。

    随后,云果视力健康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总裁冼君逸先生带来分享,回顾自身的创业经历,从做金融转到做实业,到现在全身心投入到做视力防控的大健康事业。非常的感慨陈教授的精彩分享,企业抱团的助力、资本金融力量的赋能等观点都刷新了自身认知。

    本次论坛接近尾声,在随后的环节里,现场企业家也结合了自身的经验与困顿频频互相交流及发言分享。至此,本次论坛圆满结束。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