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锦城学院“为民公益学院”正式成立

    推动公益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打造国内公益与非营利组织管理人才培养高地

    5月19日上午,锦城学院“为民公益学院”揭牌仪式在学校和平大楼601会议室隆重举行,这标志着锦城学院“为民公益学院”正式成立。锦城学院党委书记、校长、邹广严教授,四川省第十届政协副主席、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曾清华同志,四川省教育厅原厅长、四川省政协教育委员会主任朱世宏同志,四川省政协教育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崔忠同志,中共四川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原常务副书记、四川省贫困地区人才培育研究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王宗榜同志,四川锦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勇同志,四川省政协教育处处长张焰刚同志等领导以及来自锦城学院、四川省贫困地区人才培育基金会和社会各界代表共计170余人来到现场,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全体合影

    揭牌仪式上,锦城学院党委书记、校长、邹广严教授讲话,他对前来参加为民公益学院揭牌仪式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关心支持锦城学院和公益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表达诚挚感谢。锦城学院从建校以来,秉承传承知识、培养人才、引领社会、服务大众的办学宗旨,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

    锦城学院党委书记、校长、邹广严教授讲话

    锦城学院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拥有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培训经验和管理经验、多元化的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完备的基础设施等。在各位领导、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学校将与四川省贫困地区人才培育研究基金会开展深度的、务实的、创新性的合作,培养专业化公益慈善人才,促进公益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益服务需求,做到让人民满意!

    王亚利副校长宣读“为民公益学院”成立批文并作情况介绍。“为民公益学院”是由锦城学院与四川省贫困地区人才培育研究基金会强强联合打造,携手公益行业标杆——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建立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多学科、综合性、应用型、公益型学院。“为民公益学院” 秉承“公益为民,人才兴邦”的理念,整合校内外公益力量,打造中国公益与非营利组织管理人才培养高地。学院工作将围绕公益慈善教育展开,通过开设课程和相关研究,资助培育一批兼具志愿精神和领导能力的公益人才,探索公益创新、培训机制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开展教育技能培训、产业技能培训、文化技能培训等。

    王亚利副校长宣读“为民公益学院”成立批文并作情况介绍

    四川省贫困地区人才培育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仲伟峰同志致辞,他向所有支持和关心教育事业、公益事业的领导、来宾们表示衷心感谢,他谈到,“为民公益学院”开创了公益基金会与高校(简称“校-会”)合作的先河,是国内首个集公益专业培养、公益研究咨询、公益社会培训“三位一体”的合作学院,填补了中西部公益慈善教育这一领域的空白。四川省贫困地区人才培育研究基金会与锦城学院将携手共进,积极探索与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的跨界合作,交出让人民满意的公益服务答卷。他希望广大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爱心项目积极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来,开启公益事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四川省贫困地区人才培育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仲伟峰同志致辞

    随后,锦城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校友总会会长邹广严教授,四川省第十届政协副主席、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曾清华同志,四川省教育厅原厅长、四川省政协教育委员会主任朱世宏同志,中共四川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原常务副书记、四川省贫困地区人才培育研究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王宗榜同志,四川锦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勇同志,锦城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亚利教授共同揭牌。

    (揭牌仪式)

    学校聘任邹广严、王宗榜、仲伟峰为“为民公益学院”名誉院长,王亚利受聘担任“为民公益学院”院长,李家利、左仁淑、金芸帆受聘担任“为民公益学院”执行院长,王维成、杨治国、罗堰、姚月刚、文君、杨泽春、向道全、唐波、任耀龙、桂汉峰受聘担任“为民公益学院”副院长。

    (为民公益学院领导班子合影留念)

    “为民公益学院”将致力于推动公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并逐步成长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公益资源集结地”“公益与非营利组织高质量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公益教育创新基地”,为中国慈善事业蓬勃兴起和社会和谐发展贡献爱心和力量!

    (参观学校)

    记者:郭东风 宣景容 甘雨丝 摄影 周奕含 迟卉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