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下一代路侧感知单元,集萃感知CTSE 2021发布雷视融合一体机

      2021年5月12日至14日,第十二届中国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暨公安交警警用装备展(CTSE 2021,“交博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博览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商务部批准、交通管理部门支持、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主办、各地交通管理主管部门组织终端用户参与 的交通盛会,在行业内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本届博览会以“科技让出行更安全畅通 ”为主题,以全面科技创新为引领,旨在推动道路交通安全行业的发展,努力打造综合、立体的道路交通安全行业体系,坚持安全与畅通并重,全面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作为每年交博会关注度最高的品牌论坛,集萃感知有幸与滴滴、新华三、讯飞、美团等企业一同受邀参与了2021道路交通安全技术交流会 ,会议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前所长罗俊仪主持,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交警和产业上下游企业人员。集萃感知副所长王明明博士在现场发布了基于人工智能雷达技术的“慧海3”雷视融合一体机 。

      各展所长,融合是大势所趋

      在新基建和“十四五”规划的驱动下,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和交通信息化等智能交通需求正逐渐爆发 ,而作为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目前的路侧感知设施存在感知方式不互补、信息不互通的问题,往往一个路口需要安装视频、微波车检器等多种不同的感知设备,安装成本高,维护困难,数据孤岛化严重。要完成路侧感知从单点信息化到场景信息化的转变,路侧实时全息感知设备的研发刻不容缓。

      在交通场景中,单一的视觉相机传感器检测纵向距离范围比较近,且容易受到光线、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在雾天、雨天或夜间感知性能比较差。毫米波雷达受光照和天气的因素影响比较小,具有全天候的工作能力,测距精度比较高,距离也比较远,但与视觉相比,毫米波雷达对于环境特征信息的识别尚存在一定不足。单一的传感器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多传感器融合将成为趋势。

      从零散二维数据采集到全息一体式感知

      与现有的路侧感知方案相比,本次发布的“慧海-3”雷视融合一体机将雷达和视觉进行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具备全天候全天时全息环境感知的能力,同时,一体化的设计具有传输延迟低、覆盖范围广、数据精度高、易维护安装的特点,可以帮助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感知能力,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两大核心痛点,实现交通信息化、全面智能化,助力国家十四五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的出行服务建设。

      All in One,下一代路侧“标配”感知单元

      集萃感知“慧海-3”雷视融合一体机基于集萃感知人工智能雷达技术体系研发,在天线波束调控、雷达信号处理和感知融合等方面深度优化,可用于道路信息的实时数据采集,路口和路段的交通事件检测、交通目标识别、交通信号优化 等多维感知应用,并支持多设备在服务器端的实时拼接和数据接力,实现全息交通场景感知 。

      图为慧海-3雷视融合一体机实机演示

      广域微波探测技术

      设备雷达模块采用FMCW调试方式,通过对天线波束的调控和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信号优化处理,可支持双向12车道,450米探测距离,距离分辨率≤0.25m,速度检测范围±280km/h,同时在拥堵环境下也能高效识别车流信息。

      “超感”低照度广角摄像头

      设备采用彩色800万4K摄像头,支持透雾、强光抑制、自动降噪、宽动态,并具有AI超微光感知能力,通过深度学习持续优化图像质量,可在雨雪、雾、大风、灰尘、强光、黑夜等复杂恶劣条件下正常工作。

      雷达视频数据级融合技术

      产品实现了雷达和视频的数据级融合,支持至多512个目标的位置、速度、种类、时间等信息的实时展示,并支持交通异常事件、车辆特征、多断面车流、目标分类识别(行人、非机动车、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等)、车辆轨迹跟踪等功能,融合检测精度≥98%,融合分类精度≥99%。

      内置神经网络加速引擎

      设备内置ARM+NPU架构的低功耗边缘计算内核,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可通过对不同车型、车流、事件的深度学习,持续提升识别精度,对交通场景信息进行更为准确的识别和检测。

      “慧海-3”雷视融合一体机充分融合了目前交通事件相机、微波车检器等路侧感知单元的优势,集车型、车流、事件等识别能力于一身,将是下一代路侧“标配”的全息感知单元 。

      目前,该款产品已在多个国家级智能网联项目中参与测试和应用。欲了解更多信息,欢迎来官网咨询~

      不忘初心,坚持AI雷达技术创新与应用

      集萃感知具有严苛的企业标准和完备的开发测试环境,并一直致力于为市场和客户提供“超预期”的高质量产品,企业规范标准的严格程度远超国标。集萃感知研发测试实验室严格执行各项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完全符合标准要求,所有产品出厂前都需要通过高低温、暗箱、震动等30多项严苛测试,为产品的落地提供充足的保障 。

      图为集萃感知研发测试实验室

      同时,集萃感知也一直致力于用人工智能雷达技术改善交通拥堵与交通安全,赋能智能网联和车路协同产业的发展。2020年,集萃感知人工智能雷达技术获得了中科院人工智能最具潜力创新技术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等多个奖项,受到了权威机构的认可。

      未来,集萃感知将坚持人工智能雷达的技术创新,赋能更多智慧交通场景,推动产业升级,用AI雷达为智能交通装上一双“慧眼” 。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