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2021培生全球学习者调查:疫情造就了更加坚强的一代青年

    疫情带来的困难激发了更多的同情心、对社会问题的意识和新的、有用的技能

    培生最新公布的2021全球学习者调查数据显示,尽管新冠疫情让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倍感挫折,但大多数学生正走出阴影蜕变成为更好、更坚强的自己并获得了应变能力、同理心和适应能力等新技能。培生全球学习者调查(Pearson Global Learner Survey)对全球6000多名大学生和学龄儿童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人们正在摆脱新冠疫情的困扰,在生活中不断学习与成长。

    2021培生全球学习者调查:疫情造就了更加坚强的一代青年

    “我们知道,这次疫情对很多人来说都非常艰难。”培生Connection Academy联合创始人Mickey Revenaugh说:“虽然过去一年中我们大多数人的学习方式看起来与过去完全不同,但它每天都在持续进行,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虚拟的和面对面的,与朋友、家人和邻居一起。各年龄段的人们都在继续想办法满足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 尝试让他们会终身受益的新的爱好和技能。”

    一次全球的同理心课程

    这场疫情是一次集体经历,一次伴随着人性中最善良一面的痛苦经历。全球各地的人们都表示他们学会了更多地关注他人的困难:

    近四分之三的父母和大学生同意,疫情使人们更加关心他人,相互理解。83%的父母也表示,现在他们的孩子更能体察别人所面临的困难。

    超过四分之三的父母期待他们的孩子在疫情后对社会问题更加关注,67%的大学生表示,因为他们亲身经历了这些问题,他们已经对社会问题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并给予更多关注。每组受访者都认为教育、医疗和种族平等是最突出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目前全球近90%的人认为,互联网接入是一项基本人权,各国政府应采取更多措施来提供这项权利。

    疫情带来的困难激发了更多的同情心、对社会问题的意识和新的、有用的技能

    学习和职业的新视角

    家长和大学生都学会了以不同的视角看待学校和职业,对实践性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对科学的兴趣也在不断增长:

    91%的家长表示,疫后他们将继续更多地参与到子女教育中。

    56%的大学生因疫情而重新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

    45%的大学生表示,疫情激发了他们考虑从事医疗健康或科学相关工作的热情。一半的父母也同样发现,他们的孩子对医疗健康和科学事业更加感兴趣了。53%的大学生表示有兴趣自己创业。

    培生全球学习者调查结果显示,人们正在摆脱新冠疫情的困扰,在生活中不断学习与成长

    从艰难的生活考验中学习

    尽管疫情给各年龄段学生都带来了严峻的情感挑战,但大多数学生正在变得更好、更坚强:

    全球63%的家长和69%的大学生同意,疫情造成的教育中断导致了压力、焦虑或心理健康问题。

    超过四分之三的父母(77%)和80%的大学生乐观地认为,此次疫情锤炼了这一代人的韧性。

    全球70%的父母和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大多数年轻人会很快从挫折中复原。

    76%的父母表示,他们的孩子发展了新的爱好,三分之二的大学生也是如此。两组受访者共同的前三大新爱好是烹饪、游戏和阅读。

    7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已经真正长大成人,他们认为自我激励、适应能力和情绪复原能力是他们所获得的前三大技能。家长在学龄儿童身上也看到了同样的情况,64%的家长说他们的孩子成长了或者有了好的转变。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获得了适应能力、新型数字技能及关心他人的能力。

    调查显示,中国受访者对疫后的生活和学习最为乐观,79%的中国家长和88%的中国大学生对疫后生活持乐观态度。82%的中国大学生表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看到了教育的价值,并有65%的中国大学生表示比以往更加努力学习。

    该项调查是由调研机构Morning Consult于2021年4月28日至5月12日进行的,来自中国、英国、美国和巴西4个国家的4000名父母和2000名大学生参与了此项调查。采访通过在线进行。每个国家的调查结果代表了该国在线人口的观点,误差为正负2个百分点。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