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申闯《校区标准化运营管理》

    大咖:申闯

    头衔:朗培教育集团客服管理中心副总经理

    主题:《校区标准化运营管理》

    在盈利系统打造专场的精彩课程中,朗培教育集团副总经理申闯为校长带来《校区标准化运营管理》的精彩演讲,他认为疫情带给我们的除了危还有机遇,在行业大洗牌后,教培行业迎来了第二次“创业”,校长应该调整心态,做好竞品调研,作出有自身特色的拳头产品。

    他从搭建流量矩阵、团队管理、产品思维创建、招生运营四大板块为校长分享了实用干货,学校要从工具、内容、社群三个方向做流量,用流量促进业绩增长。在团队管理中,上下级价值要同频,数据结果要正确交付,凭结果来分配资源,保证学校内员工之间的公平。在创建产品时,分析现有产品和竞品的优劣势,通过逻辑推算客户的深层需求,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在招生运营中要明确目的,保证内容真正能吸引客户,刺激核心用户扩增,从而达到运营的效果。

    1. 行业现状分析

    2020年,教培行业受疫情影响遭受重创,行业经历大洗牌,迎来第二次“创业”。一部分竞品在疫情当中不战而退,同时另一部分竞品抓住时机应运而生。这个时候,我们要调整心态,做好竞品调研,拿出拳头产品做降维运营,作出自身特色。

    降维运营是指多个业务满足用户需求,放弃其中一个业务的盈利需求,将其作为其他业务入口或者辅助业务,从而打掉以此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的一种运营手段,不管降维运营还是升维运营,最重要的是用流量来维护业绩增长。

    做流量不等于买流量,教培行业要做流量,而不是买流量。新公司,除了钱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买流量好像是其唯一能做的事情了。但是要明白任何行业初始流量的获取都是很贵的,

    这可以理解。但如果做不到初始流量自我繁殖,又没有办法找到成本预算内的独占流量源,那就不要期待有什么利润了。

    那么,培训机构如何做流量?

    做工具:

    线下:机构的免费答疑,免费自习;

    线上:作业帮、百词斩、学科网

    做内容:

    线下:讲座、公开课;

    线上:洋葱数学,乐学高考

    做社群:

    线下:家长委员会,班级群;

    线上:家长帮,宝宝树。

    刚需工具带来的流量增长是最快的,但是工具的变现难度也是最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家使用工具的目的性非常强,很难有其他精力注意到工具主要功能之外的其他方面。当然,还有个次要原因是,中国人没有对工具付费的习惯,对工具延伸产品的付费意愿自然也不会太强。

    在教培行业做流量,做内容和做社群搭配进行效果才是最好的,这是因为,教培行业有两个特点:

    1 教育产品及相关信息话题性强,关注度高。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家庭的核心问题

    2 教育天生有竞争性和炫耀性。“别人家的孩子”是多少人的噩梦,“晒娃”又毁了多少人的朋友圈。

    1、四级火箭顺序不能错误,一些机构不会做二级,结果三级流量总也上不来;还有一些机构跳了四级,直接大额优惠刺激转化,结果续班率成了很大问题。

    用户内容粘性,是指要让用户对内容产生越来越强的消费习惯,并且让其逐渐从对内容的消费习惯过渡到对产品的消费习惯。教育内容基本上是无趣的。为什么人会消费内容?是因为看到了正向结果。看到结果的前提是发现问题,这一点很多人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举个例子,在上表E阶段,我们做打卡活动,阶段性点评就要让老师务必发现孩子的核心问题,并描述孩子在核心问题上的变化,引导家长看到效果,从而产生坚持动力。

    3、用户情感粘性,是指要让用户对参与做流量活动的老师产生越来越强的情感依赖。这是教育产品的特殊所在了——内容和情感同样重要。情感粘性是绝对的稀缺资源,而且传递性很差。

    4、本级流量新增,是指虽然随着火箭推进,流量必然有损失,但也必须有新增补充。

    5、用户间的交互性,是指我们要强化用户社群属性。我们要做内容中心化社群,不是做群主中心化社群,一个社群中只有群主说话,是非常尴尬的。社群中每个人都应该尽量是参与者,也是内容和气氛的创造者。

    真正的用好流量,玩转流量,用流量变现,才能够帮助机构业绩实现稳定增长。

    1. 如何做好团队管理

    (1)价值同频

    管理培训:组织管理技巧和管理心得的培训和分享,帮助有潜质的管理者更快成长。

    价值观标准创建:将中层需要传递的价值观标准化,明确告知中层应该给下属讲什么。

    价值观形式创新:注意思想传递形式的标准化,开会讨论要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问题。

    做好人生规划:学会给员工做短期梦想规划和长期人生规划,让员工有目标去追寻。

    数据结果交付

    重结果:涉及到奖金、晋升、排课都用结果说话,工作过程是否有效就是结果,付出没有结果,团队没有价值,也就看不到个人价值

    控数据:数据制度要让优秀者感觉到被重视,通过优秀的人来传达公司价值观,影响更多人。

    抓思想:对话与沟通很重要,团队负责人要及时修正负面情绪,将思想拉到正确的价值观。

    保证公平

    排课公平:制定考核方案每周公布考核结果,排班以考核结果为依据。

    薪资公平:工资保密,工资要符合公司的职级体系,晋升标准透明化。

    晋升公平:第一,创业型的公司组织架构切忌照搬大公司,尽量扁平化,谨慎提拔管理者。第二,晋升是50%的业绩分数+50%的价值观分数。

    (4)职能部门的服务使命

    人力部门没有服务意识,还是学校领导出了问题。经常听来面试的老师抱怨很多机构的人力部门都是公司最牛的,认为自己是老师的领导,最基础的工作:每月发工资前给老师核对工资条都没有,发多少就得是多少,问还不给好脸色。

    行政部门对于教师行政问题创立标准,不因人而定。各岗位各司其职,履行服务使命,职能部门做好后端支撑,例如工资一定按时发。

    1. 产品思维创建

    梳理当前产品特色:根据目前校区运营的产品种类细化、分析、总结、创建产品思维,升级产品特色,同时不能闭门造车对于竞品产品分析解读找出彼此优劣势。

    家长对于教培行业的需求是什么?如果看最表层,是名师,是家长想给孩子找更好的老师,所以很多小机构都爱打名师牌,满足家长的表层需求,其实家长的深层需求是提高成绩。

    小学产品,提高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或者训练孩子的数学思维,这两个其实都是家长的表层需求,强化同步内容,并先修一部分初高中内容(很多初高中内容其实就是奥数内容,比如数列排列组合等),让孩子在未来的中考甚至高考中占到先机。

    表层需求是我们能够用肉眼直接看到的,深层需求是需要我们用逻辑推算出来的。我们只有定位市场发育程度来辨别需求,分辨表层需求和深层需求,通过逻辑推算客户的深层需求,从而满足他们的深层需求。

    教研体系化创建:形成标准化教材—教研流程标准化—人才培养标准化—考试产品标准化

    新产品引入宗旨:增项扩充、品牌导入、人才培养、定制化运营

    四、招生运营

    用户运营:

    明确目的:

    (1)获取用户信息:教育决策是比较重的决策,这就意味着,家长做教育决策的依据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机构口碑,比如家长推荐,机构历史成绩;二是机构邀约家长咨询。

    (2)增强用户粘性:不断的手段运营将家长一步一步提升为A类型客户,从而达到信任甚至依赖的效果。

    (3)促成用户咨询:目前班课招生主流的两种形式,学科诊断——本质就是老师对家长进行一对一咨询服务;低价班——表面上看只是拉长体验期,实质是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对每个家长做一对一咨询。所以,班课招生依然绕不过去咨询这一环。

    (4)成功关单:关单是运营用户的最终目的,关单环节的流程、技巧以及相关的道具使用都会进一步加强关单率。

    掌握周期:

    分层运营:

    群运营弊端:

    用户数量增多,工作量非常大,对于某些无法转化的用户老师也得进行同样标准的服务,老师动力很低;

    群运营培养的家长热度不达预期,并没有看到家长参加活动的热度升高,或者老带新增多。

    群运营分层的优势:

    (1)降低群运营力度,增加针对重点用户的单独维护。如就作业打卡,不再强调对所有学生在群内进行逐一批改和点评,而是强调要对重点用户,新增打卡用户,进行单独点评,以及附加题发放。

    (2)打造有准入门槛的尖端群,只针对尖端学生开放,并且设定严格的群管理制度,让尖端学生在享受特殊照顾的同时,自然而然产生对老师的依赖感。

    内容运营:

    首先要明晰,在内容运营上,有用大于有趣:家长才是孩子内容消费的决策人,过分重视内容趣味性会让家长觉得课程没有意义。

    其次,要确认用户真正被吸引,刺激用户主动反馈,降低用户反馈难度,最终引向成交。

    活动运营

    每个学校一年至少要做3次以上的活动,但是活动的效果却没法保证,其实在做活动运营时,我们要利用两个法则。

    打造爆款活动。

    打造爆款活动的规则

    (2)贴近时事热点,借助名人效应,打造爆款活动。

    第二,用二八原则发现核心用户,刺激核心用户扩增,再进一步发掘。

    只要做到以上两点,你的活动才真正做到有效果、有意义。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