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中国当代艺术网讯,6月12日,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迎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彰显我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国际交流基金管理委员会、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非遗保护研究中心、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热贡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管理委员会、青海省唐卡艺术协会主办,云间美术馆、旅欧文化科技/欧洲艺术协会协办的“桑吉才让妙笔丹青唐卡展”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29楼云间美术馆举办。
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唐卡,不仅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全人类的艺术精神财富。
“唐卡”一词来自梵语,意为“在有限的空间展现无尽的世界”。唐卡是随身携带的庙宇,它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有见贤思齐教化之德,向世人传达了和谐、美好的期待。历史上的唐卡大都由高僧大德亲自绘制完成。绘制唐卡的过程也是一种修心的过程,大德们修行的境界、慈悲的发心,都会赋予唐卡相应的精神力量。
原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宙致辞
热贡唐卡是众多唐卡流派中的杰出代表。热贡地处藏文化和汉文化的交汇处。数百年来,当地的僧侣与画师们汲取两地文化艺术之精华,用线条和色彩为中国美术不断创作出独具魅力的艺术作品。热贡唐卡也因此作为唐卡艺术的代表而为世人所熟知,2009年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藏传佛教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桑吉扎西致辞
作为热贡唐卡艺术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之一,桑吉才让,藏族,1988年生,青海黄南州人,现为青海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青海省唐卡艺术协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唐卡艺术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作为当地著名藏传佛像雕塑家的儿子,桑吉才让没有子承父业从事佛像雕塑,然而其父亲的艺术基因在血液中遗传,其通身上下涌动着与生俱来的艺术细胞,8岁便入室跟随国家级工艺大师、张大千得意弟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夏吾才郎大师规范学习勉唐派唐卡绘画,为其关门弟子,得夏吾才郎大师亲传。
青海省黄南州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管委会调研员、黄南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阮园成致辞
正宗道地的正脉传承者桑吉才让对唐卡有使命有担当,没有如其师辈的唐卡画家安守家园,他出师后不久即走出家园,走出藏区,先是在京城访师问友,多方游学,深研唐卡传统,也不断向内地绘画艺术探奥,吸纳当代绘画当代造型艺术的养分,饱满自己的唐卡艺术,以待更好地展示大美热贡文化艺术。
唐卡艺术大师桑吉才让致辞
此次,经过多年的创作准备,桑吉才让携唐卡精品50余幅亮相上海云间美术馆,向建党100周年献礼。上海云间美术馆是中国最高的美术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西文化交流与合作。早在2017年,桑吉才让便与中国书画界泰斗、上海云间美术馆名誉馆长陈佩秋先生结缘,陈老先生还曾为其妈祖题材精品巨作《神昭海表》题词,同时写下“笔端造化道乾坤”的高度评价。
上海云间美术馆馆长迪旻先生致辞
在此次展出的众多作品中,敦煌题材唐卡格外引人注目,这源自桑吉才让的恩师夏吾才郎大师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曾跟随张大千先生临摹、研究敦煌壁画近三年之久,这对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夏吾才郎大师的唐卡作品中,中原工笔画的诸多工艺元素和飞天形象等诸多艺术元素融为一体。桑吉才让深受夏吾才郎大师的影响,以求实的工艺功底作为出发点,以追求完美的艺术境界作为落脚点,把工艺和艺术融为一体,坚持不懈地实现自我突破。
这些突破性的作品,具体体现在本次展览的红唐《三世佛》、红唐《文殊》、蓝唐《观自在》、彩唐《无量寿佛》、彩唐《水月观音》、墨唐《释迦牟尼十八罗汉》、墨唐《观音对话舍利子》、彩唐《药师佛》、红唐《祥端观音菩萨》、彩唐《释迦牟尼五比丘》、彩唐《自在观音》、彩唐《释迦牟尼生平图》等作品中。
桑吉才让接受媒体采访
这些作品,从布局设置、设色规律、色彩的独特性上,均体现出了严谨而大气、简单而细腻、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感染力,使观众在欣赏唐卡绘画精深绮丽的艺术价值的同时,可以了解其所蕴藏的精湛深邃的历史信息、学术价值和人文关怀,感悟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汉藏文化之间绵延不断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火爆的现场
在新时代,热贡唐卡作为历史悠久的宗教艺术,亦是传统的民间艺术,有着丰厚的资源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开拓。作为热贡唐卡代表人物,经过20多年的艺术砥砺,桑吉才让终于迎来了他的创作丰收期。这些既延续了传统的厚重博大,又体现了融合时代创新的精品之作,让唐卡艺术的光芒在新时代熠熠生辉,令人赞许!(林文彬)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